印度有多少种语言 | 印度官方语言

2024 年 8 月 28 日 | 阅读 17 分钟

印度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宗教以及语言多样性而闻名。印度有超过700种语言。然而,印度没有国家语言。根据印度宪法第8修正案,有22种官方认可和支持的官方法定语言。然而,印度宪法并未授予任何语言国家语言的地位。以下是印度22种官方语言的描述

  1. 印地语
  2. 孟加拉语
  3. 马拉地语
  4. 泰卢固语
  5. 泰米尔语
  6. 古吉拉特语
  7. 乌尔都语
  8. 卡纳达语
  9. 奥迪亚语(奥里亚语)
  10. 马拉雅拉姆语
  11. 旁遮普语
  12. 博多语
  13. 多格里语
  14. 克什米尔语
  15. 康卡尼语
  16. 迈蒂利语
  17. 曼尼普里语
  18. 尼泊尔语
  19. 梵语
  20. 桑塔利语
  21. 信德语
  22. 阿萨姆语

1)印地语

印地语是印度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它是一种使用天城文书写的印度-雅利安语。1950年,印度宪法宣布印地语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并允许其使用天城文作为联邦的官方语言。

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41%的人以印地语为母语。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使用印地语的人口比例上升到43.6%。目前,印度有5.3亿人使用印地语。如果从全球来看,**印地语是继普通话、西班牙语和英语之后世界上第四大使用语言**。

印地语是梵语的后裔。其标准形式基于主要分布在德里东部和北部地区的Khariboli方言。印地语的主要方言包括Braj Bhasha、Awadhi、Bhojpuri、Bagheli、Bundeli、Chhattisgarhi、Haryanawi、Garhwali、Kanuji、Kumayuni、Marwari和Magahi。这些方言也被称为印地语区或印地语带的区域语言,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印地语的一种方言,Chhattisgarhi,最近被宣布为恰蒂斯加尔邦的官方语言。

它是印度9个邦和3个联邦属地的官方语言。此外,它还是印度3个邦的附加官方语言。除了印度,孟加拉国、毛里求斯、也门、乌干达和南非也有印地语使用者。


2)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是印度第二大使用语言,被称为Bangla。印度有大约9700万孟加拉语使用者,约占印度总人口的8%。它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主要在南亚使用,包括印度多个邦。然而,它在印度各邦的使用、词汇、发音和语音形式上存在差异。

在印度,孟加拉语主要在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和贾坎德邦使用。它也是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语言,以及贾坎德邦的第二官方语言。除了印度,它还是孟加拉国的国语,并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美国、中东、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等世界其他地区使用。孟加拉语字母或文字从左到右以横线形式书写,没有大写字母。它基于印度的古代文字婆罗米文,与天城文密切相关。


3)马拉地语

马拉地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它是印度第三大使用语言,也是印度22种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有大约8300万马拉地语使用者,约占印度总人口的6.8%。它主要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使用,也是该邦的共同官方语言。它也被马哈拉施特拉邦人民用作地方语言。此外,在该邦,它还用于政府工作、教育、媒体和商业事务。印度果阿邦也承认它与康卡尼语一同作为官方语言。除此之外,它还在中央邦、果阿邦、卡纳塔克邦、特伦甘纳邦等地使用。

书面形式的马拉地语最早于公元730年在萨塔拉的一块铜板上发现。大部分早期的马拉地语铭文使用Kadamba文字。后来,从13世纪到19世纪,它使用Modi文字进行行政管理,而天城文的Balbodh版本主要用于诗歌。

马拉地语**起源于梵语**,大约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当时一种名为Maharashtri的普拉克里特语被广泛使用。它在15世纪和16世纪逐渐演变成马拉地语。除了印度,它还在以色列和毛里求斯使用。天城文用于书写马拉地语。这些字母包含52个符号,包括16个元音和36个辅音。


4)泰卢固语

泰卢固语是一种达罗毗荼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南中分支。它主要在印度安得拉邦、特伦甘纳邦、雅纳姆等地使用。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大约7300万泰卢固语母语者

它也是印度22种官方语言之一,并且是安得拉邦的官方语言。除此之外,它还在本地治里省的雅纳姆区作为官方语言使用。2008年,泰卢固语被印度政府**宣布为古典语言**。

除了印度,在英国、美国、新西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南非、毛里求斯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也有一些泰卢固语使用者。最早的泰卢固语铭文发现于公元前400年的硬币上。

口语和书面语的泰卢固语差异很大,因为口语泰卢固语有许多地区方言,而书面语则趋于保持一致。在20世纪,书面泰卢固语的古体风格与日常口语泰卢固语截然不同。后来,在20世纪下半叶,基于现代口语引入了一种新的书面形式。除此之外,泰卢固语还有许多地区方言,如Golari、Berad、East Godavari、Komato、Guntur、Vadaga、Yanadi等。


5)泰米尔语

泰米尔语也是一种达罗毗荼语,**主要由泰米尔人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以及邻国斯里兰卡使用**。根据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印度有6080万泰米尔语使用者。它在泰米尔纳德邦、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以及本地治里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然而,它也在印度其他邦使用,如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特伦甘纳邦和安得拉邦。它也是新加坡、斯里兰卡的一种官方语言,以及印度22种官方法定语言之一。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它也被用作教育语言。除此之外,它是印度**首个被印度政府指定为古典语言**的语言,于2004年。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存语言之一。大约2200年前用泰米尔-婆罗米文书写的铭文在Sanamalai被发现。它在公元700年以前被称为古泰米尔语。公元700年至1600年的泰米尔语被称为中古泰米尔语,1600年以后被称为现代泰米尔语。书面泰米尔语起源于婆罗米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字母经历了各种变化,并在16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引入而稳定下来。


6)古吉拉特语

古吉拉特语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它与印地语和旁遮普语密切相关,**主要在古吉拉特邦使用**,并在印度其他邦如拉贾斯坦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和卡纳塔克邦也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在印度以外,孟加拉国、肯尼亚、毛里求斯、阿曼、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也有古吉拉特语使用者。截至2011年,有5550万人讲古吉拉特语,占全国总人口的4.5%。

古吉拉特语也被列入印度22种官方语言之一。它是古吉拉特邦、达德拉和纳加尔哈维利以及达曼和第 U 的官方语言。在古吉拉特邦,它还被用作政府工作、教育、媒体、商业和地方语言。

与许多印度-雅利安语一样,古吉拉特语**源自梵语**。它的文字起源于天城文。现存最古老的古吉拉特文字手稿可追溯到1592年。1797年,该文字首次用于广告。它还有各种方言,其中一些是Kharwa、Surati、Tarimukhi、Kathiyawadi和Khakari。


7)乌尔都语

乌尔都语也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度和巴基斯坦约有6400万乌尔都语使用者**。它是印度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在一些印度邦,它被用作官方语言,如安得拉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北方邦。然而,它主要由印度穆斯林使用和书写。

该国还有许多乌尔都语报纸和学校。除了印度各邦,它还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除英语外)。乌尔都语自12世纪以来一直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书写。乌尔都语的主要方言包括Dakhini、Pinjari、Rekhta以及在勒克瑙、拉合尔和卡拉奇使用的现代通用乌尔都语。


8)卡纳达语

卡纳达语也是一种达罗毗荼语,因为它属于达罗毗荼语系,截至2011年在印度约有4300万人讲卡纳达语。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卡纳达语主要在卡纳塔克邦使用,安得拉邦、泰米尔纳德邦、果阿邦、喀拉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人们也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它是卡纳塔克邦的官方语言,也是印度22种法定语言之一。除此之外,卡纳达语也于2008年被印度政府授予古典语言的地位。

卡纳达语使用卡纳达文字书写,该文字是从5世纪婆罗米文的Kadamba文字的南部变体发展而来的。在Halmidi社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卡纳达语铭文可追溯到**公元450年左右**。

该语言的三个历史阶段被确认为古卡纳达语(公元450-1200年)、中古卡纳达语(公元1200-1700年)和现代卡纳达语(1799年至今)。卡纳达语从左到右水平书写,有20种口语方言,可分为北部、南部和中部三组。


9)奥迪亚语(奥里亚语)

奥迪亚语(Odia),以前称为**奥里亚语**(Oriya),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是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的成员之一。除此之外,它还被印度政府指定为古典语言

奥迪亚语在印度约有3100万人使用,是奥里萨邦人民的母语。因此,它主要在奥里萨邦以及西孟加拉邦、恰蒂斯加尔邦、贾坎德邦和安得拉邦的部分地区使用。

奥里亚语也是奥里萨邦的官方语言,也是贾坎德邦的第二官方语言。此外,它还是印度22种官方语言之一。在奥里萨邦,它还作为日常交流语言,并在教育、商业、政府甚至媒体中使用。

奥里亚语被认为起源于1500年前在印度东部使用的普拉克里特语。它有各种地区变体或方言,如Midnapore Oriya、North Balasore Oriya、Southern Oriya、Western Oriya等。已知最古老的奥迪亚语铭文可追溯到10世纪。目前,它从左到右以辅音元音符号(abugida)风格书写。

它源自东部摩揭陀语的Apabhramsa,有三个历史阶段,包括古奥里亚语(10世纪至1300年)、早期中古奥里亚语(1300年至1500年)、中古奥里亚语(1500年至1700年)和晚期中古奥里亚语(1700年至1850年),以及现代奥里亚语(1850年至今)。


10)马拉雅拉姆语

马拉雅拉姆语是一种达罗毗荼语,主要在喀拉拉邦、本地治里邦和拉克沙德维普邦使用。在这些邦,它也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并在其教育、商业、政府和日常交流中使用。

此外,它是印度22种官方法定语言之一。除了喀拉拉邦,它还在印度南部的其他邦使用,如卡纳塔克邦、拉克沙德维普、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截至2011年,印度约有3550万马拉雅拉姆语使用者。除了印度,斐济、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阿联酋、卡塔尔和以色列也有一些马拉雅拉姆语使用者。

马拉雅拉姆语与泰米尔语密切相关,据信是在10世纪从中分离出来的。Valleluttu文字是书写马拉雅拉姆语的古老文字之一。它源自婆罗米文。最古老的马拉雅拉姆语铭文是以832年的Vazhappally铜牌和849年的Tharisapalli铜牌的形式存在的。

马拉雅拉姆字母随着时间经历了许多变化,并在19世纪中叶稳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形式。此外,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穆斯林以及喀拉拉邦的一些穆斯林人口也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马拉雅拉姆语。


11)旁遮普语

旁遮普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它**主要在印度旁遮普邦作为第一语言使用**。它是锡克教的宗教语言,也是印度旁遮普邦的官方语言。

截至2011年人口普查,印度约有3260万旁遮普语使用者,除了旁遮普邦,在昌迪加尔、哈里亚纳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拉贾斯坦邦和喜马偕尔邦也有使用。

印度使用的旁遮普语被称为**东部旁遮普语**,而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使用的被称为**西部旁遮普语**。因此,旁遮普语有两种主要变体,每种变体都有各种方言。在印度,旁遮普语的主要方言包括Majhi、Malwi、Pwadhi和Doabi,而在巴基斯坦,方言有Hindhi、Multani、Pothohari和Majhi。

东部旁遮普语也是印度的法定或官方语言以及区域语言。除此之外,旁遮普语的各种方言在孟加拉国、阿富汗、英国、美国、加拿大、肯尼亚等许多其他国家都有使用。

旁遮普语**起源于梵语,经由普拉克里特语演变而来**,普拉克里特语是一组古代印度语言,在公元6世纪至13世纪期间使用。它源自中世纪印度北部的Shauraseni语,并在11世纪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

它**使用Gurmukhi字母书写**,该字母属于锡克教社区。Gurmukhi字母属于印度文字家族,从左到右书写。而在巴基斯坦,它使用一种称为Shahmukhi的乌尔都字母书写。


12)博多语

博多语,也称为**Boro**,是一种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使用,包括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西孟加拉邦的部分地区,甚至在孟加拉国也有使用。它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支。

印度东北部地区和尼泊尔约有130万博多语使用者。它是**印度宪法第8修正案中列出的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博多语的方言**包括东博多语、西博多语和南博多语。

目前(自1963年起),它使用**天城文书写**,在此之前,曾使用拉丁字母和阿萨姆语字母。应博多组织的要求,1963年开始在博多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使用。因此,目前,它也是**博多兰地区的官方语言**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共同官方语言**。


13)多格里语

多格里语是一种北印度-雅利安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族。**印度约有500万多格里语使用者**,其中大部分属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查谟地区。

以前,它被视为旁遮普语的一种方言,后来成为西帕哈里语群的成员。2001年,多格里语被列入印度宪法第8修正案,成为**印度二十二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

最初,多格里语使用源自Takri文字的**Dogra Akkhar文字**书写。目前,在印度主要使用天城文书写。**现存最古老的多格里语**是在Amir Khosrow于1317年撰写的《Nuh sipihr》(九重天)中发现的。


14)克什米尔语

克什米尔语是一种达尔德语,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的达尔德语亚群。印度约有700万人讲克什米尔语,大部分属于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在POK(巴控克什米尔)也有一些克什米尔语使用者。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约540万克什米尔语使用者。**

克什米尔语也被列入**印度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它的词汇混合了旁遮普语、波斯语、达尔德语和梵语的元素。除此之外,宗教影响也体现在这种语言中。穆斯林使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书写克什米尔语,而克什米尔印度教徒则偏爱Sharada字母,这是一种于10世纪起源于印度的文字。然而,在印刷书籍中,使用天城文字。该语言的主要方言包括Poguli、Rambani和Kishtwari。

最早的克什米尔语写作发现于8世纪的Sharada字母,至今仍为克什米尔印度教徒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后来,随着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克什米尔,阿拉伯字母被用来书写克什米尔语。目前,穆斯林使用阿拉伯字母,而克什米尔印度教徒则使用天城文书写这种语言。


15)康卡尼语

康卡尼语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主要在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邦、喀拉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使用。它属于南部印度-雅利安语的马拉地语-康卡尼语群。它是**印度宪法中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也是**果阿邦的官方语言**。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250万康卡尼语使用者。

第一块康卡尼语铭文发现于公元1187年。早期使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目前则使用各种字母或文字书写,如罗马字母、卡纳达字母、马拉雅拉姆字母、天城文和波斯-阿拉伯字母。例如,在果阿邦,使用天城文书写这种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它也有各种方言,基于地区、种姓和当地口语影响。例如,**Narayan Govind Kalekar**将其方言分为三组:北部康卡尼语、中部康卡尼语和南部康卡尼语。


16)迈蒂利语

迈蒂利语也称为**Maitili、Bihari、Methli和Tirahutia**等,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它是**印度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主要在印度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以及邻国尼泊尔使用。

印度有大约1500万迈蒂利语使用者。中部或Madhubani方言被认为是迈蒂利语的标准形式,主要在比哈尔邦的Madhubani和Darbhanga地区使用。迈蒂利语的其他方言包括Dehati、Thethi、Kisan、Jolaha、Kortha、Thetiya等。

早期使用起源于公元1世纪婆罗米文的迈蒂利文字书写。除了迈蒂利文字,也使用Kaithi文字书写。后来,在20世纪,天城文被广泛用于书写迈蒂利语。


17)曼尼普里语

曼尼普里语,也称为**Meitei**,是一种藏缅语,属于汉藏语系。它主要在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使用。除此之外,在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甚至在缅甸和孟加拉国也有一定程度的使用。**1992年**,它成为印度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之一。

曼尼普里字母用于书写这种语言,并且是从左到右书写的。除此之外,它也曾使用孟加拉语和拉丁字母书写。目前的曼尼普里文字是古代曼尼普里文字的重构或衍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在曼尼普尔邦的学校中作为教学语言教授,并在学校和大学中使用。除此之外,该语言的主要方言有Meitei proper、Pangal和Loi。


18)尼泊尔语

尼泊尔语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以前被称为Khas Kura,因为它在13世纪和14世纪的Khasa帝国时期被使用。尼泊尔语是一种宏语言,因为它有广泛变化的方言,如Acchami、Baitadeli、Bajurali、Dadelhuri、Darhulai、Gandakeli、Humli、Soradi等。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280万尼泊尔语使用者;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尼泊尔有1230万人使用,不丹有15万人使用。

尼泊尔语也因其多种名称而闻名,如Gorkhali、Eastern Pahadi、Khaskura、Parbate等。它是尼泊尔的国语,大多数人口以尼泊尔语为第一语言。在印度,它是**锡金邦和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的官方语言**。它最早在12世纪使用天城文书写,该文字于11世纪源自婆罗米文。


19)梵语

梵语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礼仪语言。它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语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组织/系统的语言**。**吠陀梵语**是最古老的梵语形式,可追溯到公元前2千年。它的后代是古典梵语。吠陀梵语也用于《梨俱吠陀》,其中包含1028首赞美诗,创作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之间。

在印度,它与西方世界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地位相同。Sanskrit一词的含义被重新定义为神圣的或被净化的。它主要用于宗教和科学话语。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有14,100人以梵语为第一语言。梵语是**所有语言之母**,也被列入印度22种官方或法定语言。

它也被授予了印度**古典语言**的地位。过去,它曾使用天城文和地区文字书写,如克什米尔的Sarada、东部的Bangla、西部的Gujarati以及印度南部的各种南方文字。


20)桑塔利语

桑塔利语,也称为**Santhali**,属于南亚语系的蒙达语亚科。在印度,它通常在阿萨姆邦、米佐拉姆邦、贾坎德邦、特里普拉邦、奥里萨邦和西孟加拉邦等邦使用。

根据印度宪法第8修正案,它也是**印度法定或官方语言之一**。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国约有750万桑塔利语人口。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730万桑塔利语使用者**。在印度,它是西孟加拉邦和贾坎德邦的第二州语言,并在印度一些邦的报纸、广播和文学中使用。

桑塔利语以**多种名称**而闻名,如Kar、Sandal、Santal、Sangtal、Satar等。**桑塔利语的原生文字是Ol Chiki**。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书写方式,如使用孟加拉语、奥里亚语、拉丁字母和天城文(在尼泊尔使用)书写。


21)信德语

信德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2011年,印度约有170万信德语使用者。尽管它是印度官方认可的法定语言,但它并未在任何印度邦被用作官方语言。然而,印度政府允许它作为一种选修语言以及在印度的学习媒介。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它被用作可选的第三语言。

除此之外,它主要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和俾路支省使用。在信德省,它是巴基斯坦信德邦的官方语言。其主要方言包括Lari、Vicholi、Siroli、Thari、Macharia、Dukslinu等。其中,Vicholi是信德语使用者使用的标准方言。

最古老的信德语书写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据信,信德语是由从印度东西部传入信德的普拉克里特语演变而来的。以前,它使用Khudawadi文字书写。后来,目前,它使用修改后的阿拉伯字母、天城文以及罗马字母书写。


22)阿萨姆语

阿萨姆语是一种东部印度-雅利安语。顾名思义,它主要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使用。它也是**阿萨姆邦的官方语言**,以及印度的一种法定语言。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西孟加拉邦和阿鲁纳恰尔邦,甚至不丹和孟加拉国约有2000万阿萨姆语使用者。在阿萨姆邦,它在媒体、政府、教育和日常交流中使用。

阿萨姆语的方言包括东部、中部、Goalpara和Kamrupi。标准阿萨姆语遵循中部方言。**阿萨姆文字,是一种孟加拉文字**,用于书写阿萨姆语。据信,它起源于6世纪至13世纪印度使用的Apabhramsha方言的一个东部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