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多选题

2025年4月26日 | 阅读19分钟

1) 哪种方式能最好地描述数组?

  1. 数组显示了分层结构。
  2. 数组是不可变的。
  3. 存储相似类型元素的容器
  4. 数组不是一种数据结构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因为数组将相同类型的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内存块中。因此,我们可以说数组是存储相同类型元素的容器。


2) 以下哪种是声明数组的正确方法?

  1. int javatpoint[10];
  2. int javatpoint;
  3. javatpoint{20};
  4. array javatpoint[10];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因为 int 指定了数组的类型,javatpoint 是数组的名称,而 10 是数组的大小,用方括号括起来。


3) 在 C 语言中,我们如何初始化数组?

  1. int arr[2]=(10, 20)
  2. int arr(2)={10, 20}
  3. int arr[2] = {10, 20}
  4. int arr(2) = (10, 20)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因为赋给数组的值必须用花括号括起来。


4) 数组数据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1. 可以存储混合数据类型的元素。
  2. 更容易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3. 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从 1 开始。
  4. 不能对数组元素进行排序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因为数组中的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内存块中,所以可以通过索引更容易地访问数组元素。


5) 以下哪项高度利用了数组的概念?

  1. 二叉搜索树
  2. 缓存
  3. 空间局部性
  4. 进程调度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即空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访问过的指令,那么在下一次迭代中将访问附近的内存位置。我们知道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存储在连续的内存块中,因此空间局部性访问速度很快。


6) 数组有什么缺点?

  1. 可以通过数组实现栈和队列数据结构。
  2. 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的索引可以是负数。
  3. 如果插入数组的元素少于分配的大小,则会浪费内存
  4. 可以顺序访问元素。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大小为 10 个元素的数组,并且我们只插入了 5 个元素,那么就会浪费 5 个内存块,这些内存块不能被其他变量使用。


7) 下面的代码输出是什么?

  1. 垃圾值
  2. 10
  3. 50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因为数组的索引从 0 开始,所以它从 arr[0] 到 arr[4] 开始。如果我们尝试访问 arr[5],将打印出垃圾值。


8) 假设 int 为 4 字节,则 int arr[9] 的大小是以下哪个?

  1. 9
  2. 36
  3. 35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因为 int 类型数据的大小是 4 字节。数组存储 9 个元素,所以数组的大小是 9*4=36 字节。


9) 以下哪项是向栈中插入元素的步骤?

  1. 插入
  2. 添加
  3. Push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在栈中,插入元素的过程称为 push 操作。


10) 当用户尝试从空栈中删除元素时,这种情况被称为 ____

  1. 下溢
  2. 垃圾回收
  3. 溢出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下溢是当用户尝试在空栈中执行 pop 操作时发生的情况。


11) 如果栈的大小是 10,我们尝试向栈中添加第 11 个元素,这种情况被称为 ___

  1. 下溢
  2. 垃圾回收
  3. 溢出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因为栈已满,包含 10 个元素,再往栈中插入一个元素将导致栈溢出。


12) 以下哪项不是栈数据结构的应用?

  1. 字符串反转
  2. 递归
  3. 回溯
  4. 异步数据传输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前三个选项是栈的应用,而选项 d 不是栈的应用。队列数据结构用于进程之间的同步。


13) 主要用于实现递归算法的数据结构是?

  1. Queue
  2. Stack
  3. 二叉树
  4. 链表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递归是指再次调用函数本身。栈用于维护函数的先前记录。


14) 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前缀表达式需要什么数据结构?

  1. Stack
  2. 链表
  3. 二叉树
  4. Queue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栈。栈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反转表达式中运算符的顺序。当所有操作数出现时,它也用作存储所有运算符并打印所有运算符的存储结构。


15) 以下哪项是中缀表达式?

  1. A+B*C
  2. +A*BC
  3. ABC+*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 A+B*C,因为在中缀表示法中,所有运算符都出现在操作数之间。


16) A+B*C 的前缀形式是什么?

  1. A+(BC*)
  2. +AB*C
  3. ABC+*
  4. +A*BC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前缀表示法意味着所有运算符都出现在操作数之前。

要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前缀表达式,我们将运算符移到括号的左侧,如下图所示。


17) 以下哪项关于栈数据结构的说法不正确?

  1. 可以使用数组实现栈
  2. 栈遵循 FIFO
  3. 元素以顺序方式存储
  4. 栈顶包含最后插入的元素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因为栈不遵循 FIFO。它遵循 LIFO。


18) 如果将元素 '1'、'2'、'3' 和 '4' 添加到栈中,那么删除的顺序是什么?

  1. 1234
  2. 2134
  3. 4321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因为栈遵循 LIFO,这意味着最后插入的元素将首先被删除。


19) 前缀表达式 +, -, *, 3, 2, /, 8, 4, 1 的结果是什么?

  1. 12
  2. 11
  3. 5
  4. 4
 

答案:c

解释:前缀表达式的反转:1, 4, 8, /, 2, 3, *, -, +

读取前缀栈顶栈表示
11Data Structure MCQ
44Data Structure MCQ
88Data Structure MCQ
/(8/4)Data Structure MCQ
22Data Structure MCQ
33Data Structure MCQ
*(2*3)Data Structure MCQ
-(2*3) - (8/4)Data Structure MCQ
+(2*3) - (8/4) +1Data Structure MCQ

上述前缀表达式的中缀表达式是

(2*3) - (8/4) +1

6 -2 +1 = 5


20) 实现一个栈所需的最少栈数是 __

  1. 1
  2. 3
  3. 2
  4. 5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2。在队列中,入队操作需要一个栈,出队操作需要另一个栈。第一个栈被视为输入栈,第二个栈被视为输出栈。


21) 如果使用链表实现栈,以下哪个节点被视为栈顶?

  1. 第一个节点
  2. 第二个节点
  3. 最后一个节点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第一个节点。我们知道栈顶是最后插入的元素。每当向链表中添加元素时,它总是添加到列表的开头。因此,我们可以说链表中的第一个节点被视为栈顶。


22) 考虑使用堆栈实现的以下堆栈。

在不导致栈溢出的情况下,top 的最大值是多少?

  1. 8
  2. 9
  3. 11
  4. 10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10。数组的最大大小是 11,因此我们可以向栈中插入 11 个元素。top 值初始化为 -1,每次插入时,top 值都会递增。


23) 以下哪个是循环队列的别名?

  1. 方型缓冲区
  2. 矩形缓冲区
  3. 环形缓冲区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循环队列也称为环形缓冲区。在循环队列中,最后一个元素连接回队列的第一个元素,形成一个圆。因此,循环队列的结构也称为环形结构。


24) 如果将元素 '1'、'2'、'3' 和 '4' 插入队列,删除的顺序是什么?

  1. 1234
  2. 4321
  3. 3241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 1234。队列遵循 FIFO 原则,其中首先插入的元素将首先被删除。


25) 一个列表,其中入队操作在一个端点进行,出队操作在另一个端点进行,这是__

  1. 二叉树
  2. Stack
  3. Queue
  4. 链表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Queue。队列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插入在一个端点进行,删除在另一个端点进行。


26) 队列使用以下哪个原则?

  1. LIFO 原则
  2. FIFO 原则
  3. 线性树
  4. 有序数组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FIFO 原则。这里,FIFO 代表先进先出 (First-In-First-Out)。这意味着最先插入的元素也将最先被删除。


27) 以下哪项不是队列的类型?

  1. 线性队列
  2. 循环队列
  3. 双端队列
  4. 单端队列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即单端队列。队列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用于插入,另一个端点用于删除。因此,队列不可能有单端队列。


28) 使用大小为 MAX_SIZE 的数组实现线性队列时的溢出条件是哪个?

  1. rear = front
  2. rear = front+1
  3. rear=MAX_SIZE -1
  4. rear = MAX_SIZE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即 rear=MAX_SIZE-1。由于数组的大小是 MAX_SIZE,因此我们可以插入直到 MAX_SIZE-1 的元素。如果我们尝试在队列中插入大小为 MAX_SIZE 或大于 MAX_SIZE 的元素,则会导致溢出条件。


29) 使用大小为 MAX 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时的溢出条件是哪个?

  1. rear= MAX-1
  2. rear=MAX
  3. front=(rear+1) mod max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即 front=(rear+1) mod max。线性队列的溢出条件是 rear =MAX-1,因为如果 rear = MAX-1,队列中没有空间了。另一方面,在循环队列中,溢出条件是 front=(rear+1) mod max,因为最后一个元素连接到循环队列中的第一个元素。


30) 队列中入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__

  1. O(1)
  2. O(n)
  3. O(logn)
  4. O(nlogn)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 O(1)。在队列中,插入是在队尾进行的,队尾是直接可访问的;因此,在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需要 O(1) 时间。


31) 以下哪项决定了需要循环队列?

  1. 避免内存浪费
  2. 通过优先级访问队列
  3. 遵循 FIFO 原则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避免内存浪费。在线性队列中,存在内存浪费的可能性,因为如果队尾指向最后一个元素,而队头指向第一个元素以外的元素;这意味着队头之前的空间是空闲的,但由于队尾无法递增,因此无法重新使用。相比之下,在循环队列中,最后一个元素连接到第一个元素;如果初始空间是空闲的,则可以使用语句 (rear+1) mod max(其中 max 是数组的大小)来递增队尾。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循环队列避免了内存浪费。


32) 以下哪种是循环队列中递增队尾的正确方法?

  1. rear =rear+1
  2. (rear+1) % max
  3. (rear % max) + 1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它确保队尾的值从 0 到 max-1;如果队尾指向最后一个位置,并且我们使用 (rear+1) % max 递增队尾,那么队尾将指向队列中的第一个位置。


33) 考虑以下代码。

上面的代码执行什么操作?

  1. 入队
  2. 出队
  3. 返回队首元素
  4. b 和 c 都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因为上面的代码执行了两个操作。第一个是使用语句 n=q[front] 返回队首的值,第二个操作是使用语句 front++ 进行出队(删除元素)。


34) 在队列的链表实现中,新元素将被插入到哪里?

  1. 链表的中间位置
  2. 链表的头部位置
  3. 链表的尾部位置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如果队列使用链表实现,则新元素将插入到链表的尾部位置,因为队列遵循 FIFO 原则,其中新元素总是添加到队列的末尾。


35) 实现一个栈需要多少个队列?

  1. 3
  2. 2
  3. 1
  4. 4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因为执行入栈操作需要一个队列,而执行出栈操作需要另一个队列。


36) 以下哪项不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

  1. 系统之间共享的资源
  2. 数据异步传输
  3. 负载均衡
  4. 符号平衡
 

答案:d

说明

答案是 d。选项 a、b 和 c 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而选项 d,即符号平衡,不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选项 a,即系统之间共享的资源,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因为它允许将所有资源请求排队。选项 b,即数据异步传输,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异步传输意味着接收数据的速率与发送数据的速率不同。

选项 c,即负载均衡,也是队列数据结构的应用,因为来自客户端的所有请求都存储在队列中,然后逐个分发给客户端。

选项 d,即符号平衡,是栈数据结构的应用。


37) 如果使用链表实现队列,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在入队操作中,新节点从开头插入,在出队操作中,节点从末尾删除。
  2. 在入队操作中,新节点从末尾插入,在出队操作中,节点从开头删除。
  3. 在入队操作中,新节点从末尾插入,在出队操作中,节点从末尾删除。
  4. a 和 b 都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我们知道队列有两个端点,即一个用于插入,另一个用于删除。如果队列使用链表实现,则可以通过任意一种方式实现。


38) 在从队列中删除之前需要检查的必要条件是__

  1. 溢出
  2. 下溢
  3. 队尾值
  4. 队首值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即下溢。在从队列中删除元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检查队列是否为空。


39) 哪种数据结构最适合实现优先队列?

  1. Stack
  2. 链表
  3. Array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即堆。以上选项中给出的所有数据结构都可以用来实现优先队列,但实现优先队列最有效的方法是堆数据结构。


40) 如果优先队列中的两个元素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则使用以下哪个原则?

  1. 后进先出(LIFO)
  2. FIFO
  3. 线性树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即 FIFO。在优先队列中,如果两个或多个元素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则它们根据 FIFO 原则进行排列。


41) 以下哪个关于优先队列的陈述不正确?

  1. 可以轻松处理不同优先级的进程
  2. 易于实现
  3. 删除更容易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即删除更容易。在最坏的情况下,删除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必须遍历 n 个元素,直到找到要删除的元素。


42) 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插入和删除操作可以从两端执行是___

  1. Queue
  2. Deque
  3. 优先队列
  4. 循环队列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即 Deque。Deque 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插入和删除都可以从两端执行,而在队列中,插入可以从一端进行,删除可以从另一端进行。


43) 在使用链表实现的 Deque 中,从队尾删除元素的复杂度是多少?

  1. O(1)
  2. O(n2)
  3. O(n)
  4. O(nlogn)
 

答案:O(n)

解释:答案是 O(n),因为我们需要遍历到第 n 个元素才能从队尾删除元素。


44) 以下哪个数据结构允许您从两端插入元素,但只能从一端删除?

  1. 输入受限队列
  2. 输出受限队列
  3. 优先队列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输出受限队列是 Deque 数据结构的一种类型,其中允许从两端插入,但只允许从一端删除。


45) 在 Deque 中执行以下操作后,输出会是什么?

  1. 10, 20, 30
  2. 50, 10, 30
  3. 40, 20, 30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说明

答案是 b。

让我们逐步执行上述代码。

调用 insertfront(10) 时,deque 将是

10

调用 insertfront(20) 时,deque 将是

20 10

调用 insertrear(30) 时,deque 将是

20 10 30

调用 insertrear(40) 时,deque 将是

20 10 30 40

调用 deletefront() 时,deque 将是

10 30 40

调用 insertfront(50) 时,deque 将是

50 10 30 40

调用 deleterear() 时,deque 将是

50 10 30


46) 在使用大小为 5 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时,数组索引从 0 开始,front 和 rear 的值为 3 和 4。确定下一个元素将被插入的数组索引。

  1. 5
  2. 0
  3. 1
  4. 2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即 0。如问题所述,数组的大小为 5;因此,范围是从 0 到 4。在循环队列中,最后一个元素连接到第一个元素;rear 的值为 4,当我们增加该值时,它将指向数组的第 0 个位置。


47) 如果使用大小为 MAX_SIZE 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其中数组索引从 0 开始,front 指向队列中的第一个元素,rear 指向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以下哪个条件用于指定循环队列为空?

  1. Front=rear= -1
  2. Front=rear=0
  3. Front=rear+1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即 front=rear= -1。当循环队列为空,意味着队列中没有元素时,front 和 rear 都初始化为 -1。


48) 考虑仅使用头指针表示的单链表的实现。以下哪些操作可以在 O(1) 时间内执行?

i) 删除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ii) 在链表开头插入
iii) 删除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iv) 在链表末尾插入

  1. ii
  2. ii 和 iii 都是
  3. i 和 iv 都是
  4. i 和 ii 都是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如上题所述,只有一个指向列表 front 节点的头指针,因此在开头插入以及从列表中删除第一个节点都需要 O(1) 时间。如果我们尝试在末尾插入节点或删除最后一个节点,则需要 O(n) 时间,因为我们需要遍历到 n 个元素。


49) 如果用户尝试在链表末尾插入元素(已知头指针),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1. O(1)
  2. O(n)
  3. O(logn)
  4. O(nlogn)
 

答案:b

解释:答案是 b,即 O(n)。如上题所述,已知头指针,因此要在链表末尾插入节点;我们必须遍历到第 n 个节点。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


50) 在链表中搜索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

  1. O(1)
  2. O(n)
  3. O(logn)
  4. O(nlogn)
 

答案:O(n)

解释:答案是 O(n)。在链表中搜索元素的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n),因为如果我们要查找最后一个元素,则需要遍历到第 n 个节点。


51) 考虑以下代码

创建新节点的正确选项是哪个?

  1. ptr= (node*)malloc(sizeof(node*))
  2. ptr=(node)malloc(sizeof(node))
  3. ptr=(node*)malloc(sizeof(node))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即 ptr=(node*)malloc(sizeof(node))。在此语句中,我们使用 malloc() 函数为节点分配内存,ptr 是一个指针变量,它将指向新创建的节点。


52) 以下哪个关于双向链表的陈述不正确?

  1. 我们可以双向遍历。
  2. 需要额外的空间
  3. 双向链表的实现比单向链表更容易
  4. 它存储了下一个和上一个节点的地址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双向链表的实现比单向链表复杂,因为它需要存储两个节点的地址,即上一个节点和下一个节点。如果我们从双向链表中插入或删除节点,则需要调整两个指针,即上一个指针和下一个指针。


53) 节点在一个二叉树中最多可以有多少个子节点?

  1. 3
  2. 1
  3. 4
  4. 2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二叉树最多可以有两个子节点。


54) 以下哪种技术不用于二叉树?

  1. 随机遍历
  2. 前序遍历
  3. 后序遍历
  4. 中序遍历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二叉树包含三种遍历技术:前序、后序和中序遍历。


55) 以下哪个关于二叉搜索树的选项不正确?

  1. 左子节点的值应小于根节点
  2. 右子节点的值应大于根节点。
  3. 左子树和右子树也应该是二叉搜索树
  4.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选项 a、b 和 c 对二叉搜索树都正确。在二叉搜索树中,左子节点应小于根节点,右子节点应大于根节点的值。


56) 我们如何定义 AVL 树?

  1. 一棵是二叉搜索树且是高度平衡树。
  2. 一棵是二叉搜索树但非平衡树。
  3. 一棵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4. 一棵最多有三个子节点
 

答案:a

解释:答案是 a。AVL 树是二叉搜索树和高度平衡树。


57) 为什么我们更喜欢红黑树而不是 AVL 树?

  1. 红黑树不是严格平衡的
  2. 红黑树需要的旋转次数比 AVL 树少。
  3. AVL 树需要更多空间来存储平衡因子。
  4. b 和 c 都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红黑树在插入或删除节点时需要更少的旋转,而 AVL 树需要多次旋转来平衡树。AVL 树存储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这需要空间,而红黑树存储 1 位信息。


58) 以下哪个满足红黑树的属性?

  1. 一棵是二叉搜索树但非严格平衡树。
  2. 节点必须是红色或黑色,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3. 一棵最多有三个子节点
  4. a 和 b 都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红黑树是二叉搜索树,但它不像 AVL 树那样是严格平衡的树。在红黑树中,节点必须是黑色或红色,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59) 在红黑树中插入新元素时,新创建节点的颜色是什么?

  1. 黑色,如果新节点不是根节点
  2. 红色,如果新节点不是根节点
  3. 黑色,如果新节点是根节点
  4. b 和 c 都是
 

答案:d

解释:答案是 d。红黑树的属性是,如果新创建的节点是根节点,则节点的颜色为黑色,否则节点的颜色为红色。


60) 在以下选项中,识别 AVL 树?

Data Structure MCQ
Data Structure MCQ
Data Structure MCQ
  1. A
  2. C
  3. A 和 C 均可
  4. B
 

答案:c

解释:答案是 c。A 和 C 都是 AVL 树,但 B 不是 AVL 树。我们知道 AVL 树中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都应该是 -1、0 或 1。但在 B 的情况下,节点 80 的平衡因子是 2,所以它不是 AVL 树。


下一个主题DS 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