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17 Mar 2025 | 5 分钟阅读 RIP 代表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一种域内路由协议,用于自治系统内部。这里,域内指在特定域内路由数据包,例如,机构区域内的网页浏览。为了理解 RIP 协议,我们主要关注其数据包的结构、包含的字段数量以及这些字段如何确定路由表。 在理解数据包结构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以下几点:
跳数是如何确定的?当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段时,它被计为一次跳跃。 ![]() 在上图中,当路由器 1 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 2 时,它将计为 1 跳。类似地,当路由器 2 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 3 时,它将计为 2 跳,当路由器 3 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 4 时,它将计为 3 跳。同样,RIP 最多支持 15 跳,这意味着在一个 RIP 中最多可以配置 16 台路由器。 RIP 消息格式现在,我们来看看 RIP 消息格式的结构。消息格式用于在不同路由器之间共享信息。RIP 消息包含以下字段: ![]()
RIP 如何工作?![]() 如果网络中有 8 台路由器,其中路由器 1 想将数据发送到路由器 3。如果网络配置了 RIP,它将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上述网络中有三条路径,即路径 1、路径 2 和路径 3。路径 2 包含最少的跳数,即 2 跳,而路径 1 包含 3 跳,路径 3 包含 4 跳,因此 RIP 将选择路径 2。 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 假设 R1 想将数据发送到 R4。从 R1 到 R2 有两条可能的路径。由于两条路径都包含相同的跳数,即 3 跳,因此 RIP 将同时向两条路径发送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它实现了负载均衡,并且数据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RIP 的缺点RIP 的缺点如下:
![]() 我们可以观察到,上图中选择了路径 2,因为它具有最少的跳数。路径 1 是空闲的,数据可以更快地到达;然而,数据却被发送到路径 2,由于流量大,这使得路径 2 变慢。这是 RIP 最大的缺点之一。
RIP 如何更新其路由表以下计时器用于更新路由表:
配置了 RIP 的路由器每 30 秒向所有相邻路由器发送更新。
RIP 无效计时器为 180 秒,这意味着如果路由器与网络断开连接或某些链路发生故障,则邻居路由器将等待 180 秒以进行更新。如果在 180 秒内未收到更新,则它会将该特定路由标记为不可达。
RIP 刷新计时器为 240 秒,大约等于 4 分钟,这意味着如果路由器在 240 秒内未收到更新,则邻居路由将从路由表中删除该特定路由,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 4 分钟是漫长的等待时间。 RIP 的优点RIP 协议的优点如下:
下一个主题UDP 协议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