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洋汇聚

2025年2月19日 | 阅读 4 分钟

聚合边界

聚合边界导致两个岩石圈板块碰撞。

当一个大洋板块沉入大陆板块较软的软流圈时,在俯冲带附近就会形成海沟。

Continent-Ocean Convergence

聚合类型包括

  1. 大洋板块碰撞或大洋-大洋聚合,这导致火山岛弧的形成。
  2. 大洋和大陆板块碰撞,也称为大陆-大洋聚合,这导致褶皱山脉和大陆弧的形成。
  3. 大陆板块碰撞或大陆聚合(褶皱山脉的形成)——大陆和弧的汇合,或大陆-弧碰撞。

科迪勒拉山脉聚合或大陆-大洋聚合

要理解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以及其他类似褶皱山脉系统的形成,就必须理解大陆-大洋聚合的概念。 由于它导致了巨大的山脉的形成,因此科迪勒拉聚合是大陆-大洋聚合的另一个名称。 一个大型山脉或山脉链被称为科迪勒拉山脉。 科迪勒拉山脉是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几条山脉。 大洋-大陆、大洋-大洋聚合和大陆-大洋聚合是相似的。 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大陆-大洋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是山脉而不是岛屿。

在比大陆板块更密集的大洋板块俯冲或下降到密度较低的大陆板块下方时,沿着边界会形成海沟。

与大洋-大洋聚合期间形成的海沟相比,这些海沟的深度并没有那么深。 当装载着沉积物的大洋地壳(大洋板块)俯冲到较软的软流圈中时,俯冲带大陆侧的岩石会发生变质——岩石的成分或结构因热和压力而发生变化。

大陆-大洋聚合导致大陆弧的形成

当板块沉到特定深度时,就会熔化。 俯冲板块的熔融部分和变质沉积物构成岩浆,岩浆具有高压和较低的密度。 周围较稠密的介质提供的浮力会导致其上升。 岩浆偶尔会以剧烈的方式涌到地表。

由于岩浆持续向上迁移,火山爆发会持续发生在大陆板块的边界附近。 一系列火山山脉,称为大陆弧,是由沿着边界发生的所有这些火山爆发形成的。 例如,西智利山脉(与安第斯山脉平行)和喀斯喀特山脉(与落基山脉平行)。 弧是一系列狭长的山脉或火山岛。

一小群火山岛,称为“岛弧”(日本群岛)。

大陆上的一系列狭长的火山山脉被称为大陆弧(喀斯喀特山脉)。 增生楔:俯冲的大洋板块输送的沉积物在海沟区域堆积起来。 “增生楔”一词指的是这些累积的沉积物。 地壳缩短是由于增生楔被压缩到大陆边缘造成的。

地壳缩短 = 聚合,
发散 => 地壳扩张,一个地方的地壳扩张弥补了另一个地方的地壳缩短。

褶皱山脉的形成(造山运动)

在地质学中,造山运动是指由于侧向压缩或侧向作用力导致地球地壳的一部分发生褶皱和变形而形成山脉的过程。 造山运动,有时被称为地球的“构造运动”,包括断层、沉积物的褶皱和变质作用(岩石通过热和压力产生的转变)。 河流搬运的重沉积物覆盖了大陆边界。 聚合导致大洋地壳被大陆地壳向上推,然后被大陆地壳的浮力花岗岩覆盖。 因此,变形的大陆边缘的边缘被推到海平面以上。 上推的大陆海岸受到来自前进的大洋板块的更大压缩应力,这导致边缘褶皱并形成造山带。 由于来自接近的大洋板块的压缩,造山带有时会发生褶皱(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随着造山带(也称为褶皱山脉带)的形成,阻力增加,从根本上停止了聚合。 俯冲带因此向海洋移动。 当压缩达到峰值时,侵蚀会不断破坏山脉。 最终山脉根部的暴露是由等静压调整引起的,这导致密度较高的部分下沉,而密度较低的部分上升。 例子可以在安第斯山脉中看到,其变形始于第三纪,目前仍在继续,而落基山脉则在晚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时期变形。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南美洲板块(大陆板块)和纳斯卡板块(大洋板块)聚合形成了安第斯山脉。 纳斯卡板块俯冲导致了秘鲁-智利海沟的形成。 由于俯冲带上方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狭窄的、大陆性的火山系列,即安第斯山脉。 增生楔的压力导致火山山脉褶皱,从而进一步抬高了山脉。 由于褶皱过程,山脉在不断增长。 仍然存在火山活动。 位于阿根廷和智利边界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 6,893 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 在太阳系中,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是最高的火山。 它大约高 26 到 27 公里。 阿空加瓜山(海拔 6,960 米,阿根廷)位于安第斯山脉,是西半球最高的山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 它曾经是一座休眠火山。

西智利山脉(智利海岸山脉)

由于中间洼地的沉降,在第三纪安第斯山脉隆起期间,该山脉与安第斯山脉分离。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和胡安德富卡板块分别向东和向西移动,而北美板块(大陆板块)向西移动。

由于聚合,形成了几个平行的山脉。 由于大洋板块的俯冲较轻,落基山脉的形成比安第斯山脉更远离大陆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