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貌和侵蚀循环

2025年2月19日 | 阅读 9 分钟

地貌是地球表面上自然形成的地理特征。地貌本身根据其出现情况分为主要地貌和次要地貌。主要地貌包括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而次要地貌则包括孤山、峡谷、山谷和盆地。本文将介绍主要地貌以及侵蚀循环。

山区

Major Landforms and Cycle of Erosion

山脉是最突出的地貌类型,约占地球表面的27%。它们很容易辨认,因为它们具有突出的特征,例如高耸的高度(通常超过1000英尺)、陡峭的斜坡、崎岖的地形以及圆锥形或金字塔形的形状。虽然山脉可能单独出现在某个地区,但它们大多数倾向于以山脉群的形式出现,与附近的其它山脉相连。

山脉类型

根据形成方式,山脉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

  1. 褶皱山:这些山脉是由于内生成因力引起的挤压导致地壳褶皱而形成的。这导致了构成褶皱山的隆起和褶皱的沉积岩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是这类山脉的一些主要例子。
  2. 断块山:地球内部的内生成因力与运动引起张力,导致断裂以及地块的抬升和下降。当两条平行断层之间形成一个被抬升和下降的地块时,就形成了断块山。内华达山脉和黑森林山脉是这类山脉的两个主要例子。
  3. 火山山:顾名思义,这些山脉是由于火山物质形成的。当火山物质,如熔岩或火山灰堆积时,就可能形成火山山。波帕山、富士山和冒纳罗亚山是一些火山山的例子。
  4. 残余山:当古老山脉经过长期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影响到周围地区,而一部分山体得以保留下来时,留下的残余部分就被称为残余山。阿拉瓦利山、温迪亚山和萨普拉山是这类山脉的一些例子。

高原

Major Landforms and Cycle of Erosion

高原与山脉相似,具有相似的基座,是地表上的高地,但高原的顶部大多是平坦的,不像山脉。高原的顶部区域通常很大,其高度比山脉短得多,但斜坡同样陡峭。由于其接近平坦的顶部表面,它们也被称为高平原或台地。

高原的类型

  1. 山间高原:山间高原的意思是“山与山之间”,正如其名所示。这些高原环绕着山脉群,或者部分被山脉环绕。它们是所有类型中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它被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所环绕。
  2. 山麓高原:山麓指“山的脚下”,顾名思义,这些高原是山脉的一部分,位于山脉的脚下,其另一侧有海洋。它们也被称为剥蚀高原。它们通常是由于山脉的部分侵蚀而形成的。马尔瓦高原就是这类的一个例子。
  3. 大陆高原:这些高原独立于任何山脉。大陆高原四周环绕着平原或海洋。通常是其周边地区海拔的突然抬升。它们也被称为堆积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高原是这类高原的一个重要例子。
  4. 火山高原:当火山活动形成高原时,就称为火山高原。它们有两种主要类型:熔岩高原和火山碎屑高原。熔岩高原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堆积而成,而火山碎屑高原则由火山碎屑岩形成。哥伦比亚河高原就是这类的一个例子。
  5. 切割高原:当高原被严重侵蚀,形成陡峭的起伏区域时,就形成了切割高原。它们乍一看可能像山脉,但只能被识别为与山脉相似,但缺乏褶皱、大规模的地壳断裂或引起山脉形成的任何火山活动。科罗拉多高原就是这类高原的一个例子。

平原

Major Landforms and Cycle of Erosion

平原是地球上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主要地貌类型。平原的海拔较低,大部分是平坦的,坡度最小,起伏也最小。平原约占地球表面的55%。平原最常见的形成方式是通过河流带来的沉积物或风携带的沉积物的堆积。较少见的是,流动的冰和构造活动也可能导致平原的形成。

平原类型

  1. 构造平原:构造平原是巨大的低洼地区,通常不受外生成因或内生成因力与运动的显著影响。这些平原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海底或大陆架的抬升。因此,它们通常在大陆边缘附近可以找到。这些平原也可能由于陆地沉降而形成。美国平原是构造平原的一个例子。
  2. 侵蚀平原或准平原:在长期侵蚀高地之后,可以形成一个局部起伏小、坡度小、大部分表面平坦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侵蚀平原或准平原。它们也在侵蚀循环的最后阶段被提及。加拿大低地是侵蚀平原的一个例子。
  3. 堆积平原:堆积平原是由于风或河流等介质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如果形成是由于河流,则称为河流平原或冲积平原,例如印度的恒河冲积平原。当沉积发生在湖泊中时,则称为湖沼平原或湖泊平原,例如非洲的乍得盆地平原。当流动的冰或冰川碎片沉积沉积物并形成平原时,它们被称为冰川平原或漂移平原,例如密西西比河河口。最后,如果沉积的介质是风,那么平原将被称为黄土平原,例如中国的戈壁沙漠。

丘陵

Major Landforms and Cycle of Erosion

丘陵是地球表面上一种突出的地貌类型。它们与山脉密切相关,但与山脉不同的是,它们的 elevation 较低(低于300米),斜坡不像山脉那么陡峭,并且山顶区域比山脉尖锐的山峰平滑得多。丘陵也吸引旅游业,并在其上开发了山地度假胜地。

丘陵类型

  1. 孤山(Butte):孤山是孤立的丘陵,比周围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区高出一定高度。它的两侧有相当陡峭的斜坡,顶部是平坦的。孤山是由于周围地区的侵蚀形成的,是残余部分,这也是孤山顶部比其他类型丘陵更平坦的原因。亚利桑那州纳瓦霍保留地的纪念碑谷是孤山丘陵的一个例子。
  2. 石柱(Tor):石柱是形成在山顶的岩石构造。它们是由于山体经历风化和侵蚀,最终只留下顶部岩石构造而形成的。格拉斯顿伯里石柱是这类丘陵的一个例子,尽管应该注意的是,在格拉斯顿伯里石柱中,“石柱”也指丘陵本身,而不仅仅是顶部的岩石构造。
  3. 圆顶丘(Kuppe):圆顶丘最初是一个德语词,通常在欧洲中部发现。圆顶丘的顶部是圆形的,上面没有岩石构造。斜坡平缓,顶部呈圆形。达默斯费尔德库佩(Dammersfeldkuppe)是荣山(Rhön Mountains)的一个例子。
  4. 鼓丘(Drumlin):鼓丘是由于冰川运动导致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细长山丘。它们是细长的,形状像鲸鱼。它们最常以大簇群的一部分的形式出现。纽约中部有大型鼓丘群作为例子。

侵蚀循环

Major Landforms and Cycle of Erosion

地理循环,也称为侵蚀循环,是一个理论,它概述了地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变化和演变。这个概念是由一位名叫“威廉·莫里斯·戴维斯”的美国地貌学家于1889年提出的,他也被称为“美国地理学之父”。他将循环的连续阶段分为三个类别:青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这对应于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但在这些三个阶段之前,地貌始于一个“抬升状态”。

  • 青年期

进入青年期标志着地貌在抬升状态下的循环开始。青年期涵盖了地貌的形成和改造过程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河流的切割和垂直侵蚀是塑造环境最显著的过程。山谷底部和高地之间的垂直高差上升得非常快。

  • 成熟期

成熟期紧随青年期之后。这个阶段涵盖了地貌发展和改造循环的成熟阶段。这代表了山谷底部和高地之间的最大高差,在青年期迅速扩大。随着侧向侵蚀的加强,山坡演变或坡度下降起到了主导作用。高地正在比河流切割的速度更快地消失。

  • 老年期

老年期涵盖了成熟期之后的景观形成和改变的后期阶段。由于低洼地形的相对减少,形成了准平原,或侵蚀平原,或低起伏平原,但仍可能保留一些残余高地。为了再次从青年期开始侵蚀循环,这个准平原可以再次被抬升。

尽管完整的循环是一个不常见的实例,威廉·莫里斯·戴维斯认为,地貌的初始抬升不一定需要迅速发生,也不需要随后经历一段长期的不活动期。然而,戴维斯通常考虑到快速抬升和缺乏活动来解释地貌。因此,戴维斯的侵蚀循环模型也运行在一个假设之下,即地形经历的是间歇性的快速构造抬升。

侵蚀循环的意义

  1. 简洁性:该模型使用与人类生命阶段相关的三个连续阶段,以一种相当简单的方式描述了地貌随时间变化的方式。
  2. 易于理解:由于其简洁的性质,来自不同背景的观察者将更容易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
  3. 新视角:在侵蚀循环模型出现之前,哈顿的地理历史模型之后曾出现过长期的真空期,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关于地貌如何演变的有趣观点。
  4. 对地理学领域的影响:侵蚀循环模型存在一些明显且重大的缺陷。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该模型是地理研究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影响了地貌学领域的后续研究,并为开发更优良的理论、模型和解释铺平了道路,这些理论、模型和解释将考虑到戴维斯忽略的其他复杂变量,并以替代方式解释地貌。

对侵蚀循环的批评

  1. 理论性:侵蚀循环模型主要是演绎性的,这意味着它忽略了现实地理因素以及气候对地貌变化的影响。
  2. 缺乏复杂性:由于其理论性,该模型忽略了构造运动的复杂结构及其对侵蚀的影响。
  3. 缺乏地表过程:该模型没有考虑或包含地表过程,如土壤侵蚀、矿物和沉积物输送、土壤沉积等。
  4. 假设并非总是正确:该理论遵循了存在快速间歇性构造抬升的假设。
  5. 可扩展性:该模型也未考虑动力相似性,并且没有考虑该区域的力、运动和过程的比例在现实情况中将如何表现。
  6. 均变论:该模型的基础是存在一个周期性循环,然而在自然界中,各种变量都可能影响地貌,地理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会以明显不同的方式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