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则布2025年2月21日 | 阅读12分钟 穆希·阿尔-丁·穆罕默德(Muhi al-Din Muhammad),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奥朗则布(Aurangzeb),以及他的王号阿拉姆吉尔一世(Alamgir I),大约出生于1618年,地点是莫卧儿帝国(今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古吉拉特苏巴达霍德。 奥朗则布在改名为“阿拉姆吉尔”(意为“世界的征服者”)后,于公元1658年登基。他统治期间从1658年直到1707年3月3日去世。 在位期间,他统治了惊人的半个世纪。从1658年到1681年,他驻守在北方,之后政治中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德干。尽管他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推翻了戈尔康达和比贾普尔王国,但他与马拉塔人的战争从未真正解决。随着财政破产和治理不善的威胁日益严重,奥朗则布在德干度过的最后二十五年统治是灾难性的。 ![]() 不孝子穆罕默德·阿克巴(Muhammad Akbar)在1681年推翻了他的父亲奥朗则布,这使得奥朗则布在与拉其普特人的战斗中变得不那么强大。 莫卧儿军队中大多数的印度教将军都在奥朗则布的指挥之下。 奥朗则布为历史或复杂的建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造的“比比之墓”(Bibi Ka Maqbara)是一座建筑奇迹,设计精美,装饰华丽,结构宏伟,并带有精心修剪的莫卧儿风格花园,与泰姬陵或拉比娅·杜拉尼陵非常相似。由奥朗则布建造的 मोती मस्जिद(Moti Masjid,珍珠清真寺)位于德里红堡内。 为了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建立了曼萨布达尔制度(Mansabdari system)。印度烟草最早由葡萄牙人于1605年引入。鉴于烟草使用的负面影响,这位莫卧儿皇帝于公元1617年禁止了烟草。 北方时期(公元1658-81年)在奥朗则布的领导下,莫卧儿帝国持续扩张。在他任期内,东印度地区得到了积极的征服。 为了遏制东北地区阿霍姆人的敌意,孟加拉总督米尔·朱姆拉(Mir Jumla)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由于地形不利,莫卧儿人迅速失去了对库奇比哈尔和阿萨姆的控制。 之后,奥朗则布任命沙伊斯坦·汗(Shaista Khan)为总督,领导远征。 他接管了阿拉干海军和吉大港。 著名冲突当地的独立起义是奥朗则布面临的早期挑战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贾特人(Jats)、萨特那密人(Satnamis)、锡克教徒(Sikhs)和布德拉人(Bundelas)的起义。 贾特人居住在德里和马图拉附近的贾特人是最早起义的。贾特人的起义源于农民和农业背景,他们利用该地区复杂的地形。 在当地的扎明达尔(Zamindar)戈库拉(Gokula)的领导下,他们于公元1669年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但当奥朗则布亲自出兵镇压时,他们被击败。然而,贾特人坚持斗争,并在1685年由拉贾拉姆(Rajaram)领导了第二次起义。这一次,贾特人在拉贾·比尚·辛格(Raja Bishan Singh)的指挥下组织得更为严密。奥朗则布不得不派遣一支军队来镇压这场困难的叛乱。 然而,当起义于1691年结束时,拉贾拉姆和他的继任者查鲁曼(Charuman)被迫投降。18世纪后期,当莫卧儿帝国权力衰落时,查鲁曼领导下的贾特人成功地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治的公国。 萨特那密人萨特那密人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团体,主要由工匠、农民和低种姓成员组成。他们不区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种姓或地位差异。 他们与当地指挥官的争执引发了1672年的起义,并迅速蔓延。然而,奥朗则布亲自率军前往靠近马图拉的纳尔瑙尔(Narnaul),结束了起义,击败了萨特那密人。 布德拉人布德拉人,一个来自布德尔坎德的拉其普特部落,领导了一场反对奥朗则布宗教法律的革命,他们认为这些法律歧视印度教徒。 然而,这场起义被莫卧儿军队镇压了。 锡克教这一新的宗教运动由古鲁·那纳克(Guru Nanak)创立,他也是锡克教徒的祖师。过去,莫卧儿与锡克教徒关系良好,因为阿克巴曾授予第四任古鲁拉姆·达斯(Ram Das)阿姆利则的土地,并对他表示极大的尊敬。然而,当贾汗季(Jahangir)支持王子库斯劳(Khusrau)的叛乱,并将第五任古鲁阿尔琼·德夫(Arjun Dev)判处死刑后,双方关系变得紧张。 当古鲁·泰格·巴哈杜尔(Guru Tegh Bahadur)于1675年因涉嫌在旁遮普省制造动乱并抗议莫卧儿对克什米尔地区锡克教徒的压迫而被捕时,锡克教与奥朗则布的战争愈演愈烈。古鲁被带到德里并处决。这促使锡克教徒为他的牺牲复仇。第十任古鲁戈宾德·辛格(Gobind Singh)通过将锡克教徒团结成卡尔萨(Khalsa),并在旁遮普山麓建立总部,在将锡克教事业转变为军事兄弟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前被古鲁击败的山区拉贾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与莫卧儿结盟。 尽管由瓦齐尔·汗(Wazir Khan)领导的莫卧儿军队击败了卡尔萨军队并迫使古鲁逃跑,但这场冲突使得锡克教徒能够展示他们的军事实力。在奥朗则布去世后,锡克教徒在旁遮普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拉其普特政策自阿克巴时代以来,拉其普特人一直是莫卧儿帝国扩张的重要力量,但奥朗则布未能看到他们合作的好处。随着安巴尔的拉贾·杰·辛格(Raja Jai Singh)和马尔瓦尔的拉贾·贾斯万特·辛格(Raja Jaswant Singh)的去世,奥朗则布与拉其普特人的关系开始恶化。 1678年,贾斯万特·辛格去世时没有留下在世的儿子继承王位。然而,拉索尔·萨尔达尔(Rathor Sardars)认为,阿吉特·辛格(Ajit Singh)是合法的继承人,因为他在贾斯万特·辛格去世后出生于其王后。在这种情况下,奥朗则布决定将马尔瓦尔的首府焦特布尔(Jodhpur)的王位传给贾斯万特·辛格的哥哥因德尔·辛格(Inder Singh)。奥朗则布通过给予阿吉特·辛格马尔瓦尔地区两个帕拉加纳(Paraganas)的封地来达成妥协。由于这一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马尔瓦尔分裂,拉索尔·萨尔达尔拒绝了。 这激怒了奥朗则布,他下令监禁年轻的王子阿吉特·辛格。在阿吉特·辛格被救出后,由杜尔加达斯(Durgadas)领导的拉索尔·萨尔达尔宣布他为他们的统治者。梅瓦尔的拉纳·拉吉·辛格(Rana Raj Singh)也支持阿吉特·辛格的继承权。拉纳因此被迫逃往山区,继续与莫卧儿进行游击战。旷日持久的战争耗尽了莫卧儿帝国的资源。 拉吉·辛格的继承人拉纳·贾加特·辛格(Rana Jagat Singh)被迫放弃部分帕拉加纳作为妥协。同样,阿吉特·辛格在马尔瓦尔的统治得到承认,但莫卧儿仍然控制着焦特布尔。因此,双方的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奥朗则布于1707年去世。 德干时期(公元1681-1707年)第一个征服文迪亚山脉以南地区的莫卧儿统治者是阿克巴。他击败了艾哈迈德讷格尔,并控制了汗德什和贝拉尔。在他之后,耶罕吉尔(Jahangir)在公元1616年与艾哈迈德讷格尔的马利克·安巴尔(Malik Ambar)作战,迫使他屈服。然而,由于安巴尔坚持反对,他未能从这些战争中获得任何领土或政治影响力。在沙·贾汗(Shah Jahan)统治时期,德干总督马哈巴特·汗(Mahabat Khan)推翻了艾哈迈德讷格尔的尼扎姆·沙(Nizam Shah),后者被囚禁在瓜廖尔。1636年,沙·贾汗还迫使戈尔康达和比贾普尔签署协议,承认莫卧儿的宗主权。在奥朗则布之前的三个莫卧儿皇帝都认为德干各省难以管理,因此他们对吞并这些地区不感兴趣。然而,奥朗则布于1658年登基改变了这种看法。 在沙·贾汗统治时期,奥朗则布曾担任德干总督。在他统治初期,他一直忙于北方各省的起义和与拉其普特人的战争,这阻止了他推行积极的德干战略的愿望。因此,最初由拉贾·杰·辛格负责管理德干的事务。他于公元1665年进攻比贾普尔,但未能让阿迪尔·沙二世(Adil Shah II)投降。然而,由于贵族内斗,比贾普尔在阿迪尔·沙二世去世后不久就陷入了政治动荡。1679年,莫卧儿指挥官迪莱尔·汗(Diler Khan)利用这一情况,试图入侵比贾普尔,但未能成功。 比贾普尔、戈尔康达和马拉塔人(由希瓦吉领导)构成的三角联盟是莫卧儿衰落的主要原因。 尽管存在内部争端,这三个军队联合起来抵御了莫卧儿的进攻。直到1681年奥朗则布本人抵达德干,莫卧儿才取得了成功。在戈尔康达和马拉塔人的领导下,奥朗则布进攻比贾普尔,试图遏制马拉塔人的扩张。 即使是联合的德干诸国军队也无法击败皇帝自己的莫卧儿军队。1686年比贾普尔的陷落耗时十八个月。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事:首先,比贾普尔被莫卧儿帝国占领;其次,西坎达尔·阿迪尔·沙(Sikandar Adil Shah)获得了养老金。 比贾普尔失陷后,与戈尔康达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当时,戈尔康达的统治者是阿布尔·哈桑·库图布·沙(Abul Hasan Qutub Shah)。1687年,奥朗则布围攻并占领了戈尔康达堡。当苏丹阿布尔·哈桑被囚禁在达奥拉特阿巴德堡(Daulatabad fort)并获得终生养老金时,戈尔康达被莫卧儿帝国占领。 奥朗则布并未征服德干的所有地区,他仍然需要征服比贾普尔和戈尔康达。新近崛起的马拉塔人对莫卧儿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利用奥朗则布的注意力集中在北方的起义上,希瓦吉(Shivaji)已将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打造成一个独立王国的首都。 奥朗则布派遣沙伊斯坦·汗去平息希瓦吉的影响力,因为他担心其日益增长的势力。在1663年希瓦吉的一次突袭中,沙伊斯坦·汗驻扎在浦那(Poona)。他侥幸逃脱,但军队被击溃。奥朗则布召回拉贾·杰·辛格来对付马拉塔人。 杰·辛格强迫希瓦吉签署了普兰达尔条约(Purandar Treaty),要求他放弃四分之三的土地和堡垒,并同意亲自觐见皇帝。希瓦吉几乎被囚禁,于1666年访问了阿格拉(Agra)。然而,他成功逃离阿格拉,并再次开始与莫卧儿作战。1674年,拉伊加德(Raigarh)成为他新加冕王国的首都。希瓦吉在1680年去世前,成功地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的儿子桑巴吉(Sambhaji)接任。 桑巴吉为叛乱王子阿克巴提供庇护,是对奥朗则布的挑战。然而,桑巴吉没有将精力集中在对付莫卧儿,而是将他的财富挥霍在与葡萄牙人和海岸上的西迪人的无谓战争中。他甚至没有积极协助叛乱王子阿克巴与奥朗则布作战。由于他的投降,桑巴吉在莫卧儿入侵马拉塔人期间被捕并被处死。在这场胜利之后,莫卧儿帝国统治了整个马哈拉施特拉邦。 因此,尽管奥朗则布的莫卧儿帝国在1689年达到了顶峰,但莫卧儿帝国实际上从那时起开始衰落。希瓦吉的小儿子拉贾拉姆(Rajaram)成为马拉塔人的新领导人,他们阻止了莫卧儿扩张统治的野心。在拉贾拉姆去世后,他勇敢的王后塔拉拜(Tarabai)不懈地继续与莫卧儿的斗争,并迫使奥朗则布逃往艾哈迈德讷格尔,他最终于1707年去世。 奥朗则布的德干战略彻底失败。事实上,奥朗则布摧毁德干各王国是一个政治错误。分隔莫卧儿和马拉塔人的屏障被打破后,两者之间爆发了持续的直接冲突。此外,他的德干远征耗尽了莫卧儿的国库。最终,这在莫卧儿帝国的崩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理奥朗则布的行政管理高度集中。他甚至审查最细微的行政细节。他阅读呈递给他的请愿书后,要么口述,要么亲笔书写指示。他对所有的行政和人事大臣都实行严格的监督。由于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做出所有重大决定,他的大臣们沦为普通文员的角色。这导致行政质量和权力显着下降。因此,尽管行政结构总体上与他的前任者没有变化,但其执行方式和整体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 奥朗则布于1707年去世时,莫卧儿帝国由二十一个省组成;阿富汗地区占一个,而德干地区占其余六个。 与阿克巴统治时期一样,每个省都由一位总督、一位迪万(diwan)和其他官员协助管理。由于他长期不在印度北方(超过25年)以及德干地区持续的战争,他的统治时期省一级行政管理出现了显着下降。 皇帝对无休止战争的执着以及他愚蠢的宗教不容忍政策自然导致了中央权威的侵蚀。因此,各省的当地酋长和扎明达尔反抗法律和秩序。 除了土地收入外,政府还从商品和服务销售、关税、盐税、战争战利品、吉兹亚税(jizya,对非穆斯林征收的人头税)和扎卡特税(zakat,穆斯林缴纳)中获得大量收入。与阿克巴或耶罕吉尔相比,由于这一变化,奥朗则布统治下的农民境况有所恶化。税收租赁制度与阿克巴建立的税收评估和征收方法类似,允许承包商直接从农民那里收钱,而不是通过直接政府控制下的国家官员。 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并未受到外国贸易的显着影响。印度出口棉制品和靛蓝。棉花产业雇佣的人最多,其次是农业。铅、铜、玻璃制品和羊毛织物是国家的主要进口商品。除了欧洲的玻璃制品、葡萄酒和奇珍异宝外,进口商品还包括来自波斯的马匹、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香料、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奴隶,以及来自美洲的优质烟草品种。然而,贸易量很小,政府每年从进口关税中获得的收入不超过30万卢比。 在奥朗则布统治下,莫卧儿军队的规模显着扩大。 鉴于他一生都在征战,他显然需要比他的前任们规模大得多的军队。奥朗则布时期军队的开支几乎是沙·贾汗的两倍。然而,尽管皇帝勤奋、严厉且擅长指挥,但莫卧儿军队的行政管理和纪律比阿克巴统治时期要差得多。 宗教政策逊尼派穆斯林奥朗则布非常狂热。他的目标是严格遵守《古兰经》的法律。为了确保人们遵守伊斯兰教法(sharia),在每个省都任命了穆赫塔西卜(Muhtasibs,由苏丹或伊玛目任命,负责在特定区域执行伊斯兰教法)作为官员。 他废除了集市垂听(jharokha-darshan)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违背伊斯兰教的习俗。尽管他能演奏维纳(veena),但他禁止宫廷音乐。起初,他只禁止建造新的印度教寺庙,并禁止拆毁旧的寺庙。然而,在贾特人、萨特那密人和拉其普特人的起义之后,他改变了立场,并批准拆毁了包括旧印度教寺庙在内的许多建筑。 奥朗则布夷平了马图拉和贝拿拉斯(Banaras)著名的寺庙。他在公元1679年恢复了对非穆斯林征收的吉兹亚税。 因此,印度教徒对吉兹亚税深感不满,认为他歧视他们。 此外,奥朗则布对不同的穆斯林教派也缺乏宽容。由于德干人是什叶派(Shias),而他憎恨什叶派,这促使他入侵德干苏丹国。此外,他还杀害了第九任锡克教古鲁泰吉·巴哈杜尔,因为他(奥朗则布)是反锡克教的。结果,锡克教徒社群被转变为一个战士社群——卡尔萨。 虽然奥朗则布的宗教政策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他废除了前任政府的宗教宽容政策。奥朗则布的严格宗教教义引发了马拉塔人、萨特那密人、锡克教徒和贾特人等众多起义。最终,这些起义不仅导致了奥朗则布的失败,也扰乱了帝国的经济稳定、军事力量和宁静,从而导致了莫卧儿王朝的灭亡。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的评价他于1707年去世后,奥朗则布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这个帝国正濒临破产和崩溃。他严格的宗教法律使他在温和的穆斯林以及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中都不受欢迎,他的大多数臣民不再拥护他和他制定的规则。 他的德干战争阻碍了贸易和商业,并掏空了国库。他长期滞留在德干以及对德干的痴迷导致了北方各地的起义,因为拉其普特人、锡克教徒和贵族试图收回自己的土地。此外,他因怀疑自己的儿子们而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结果,他们培养了对享乐的追求,未能获得必要的行政培训。统治变得高度集中,帝国在奥朗则布去世后迅速瓦解。 下一主题巴布尔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