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风格建筑21 Feb 2025 | 阅读 6 分钟 引言省域建筑风格涵盖了印度各地省会城市所观察到的趋势和发展,特别是在旁遮普(公元1150-1325年)、孟加拉(公元1203-1573年)、古吉拉特(公元1300-1572年)、贾恩布尔(公元1376-1479年)、马尔瓦(公元1405-1569年)、德干(公元1347-1617年)、比贾布尔(公元1490-1656年)和坎德什(公元1425-1650年)。 潘杜阿和阿迪娜清真寺是孟加拉最古老的省域建筑典范。阿克希·苏拉朱丁的陵墓、“科特瓦利门”、“达希尔门”以及苏丹贾拉鲁丁·穆罕默德·沙阿(公元1414-1431年)的陵墓,被称为“埃克拉希陵墓”,都为孟加拉后来的省域建筑奠定了原型。 省域建筑风格的兴起有几个因素影响了省域风格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德里的穆斯林政权及其艺术实践。 当一个省与中央政权(穆斯林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时,其对建筑的影响就会增强,尽管这种影响在国家偏远地区不太明显。 发展省域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当地艺术家的参与而在省内发展的本土艺术的性质。 促成印度省域风格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熟练的外国工匠迁徙到各个穆斯林君主的宫廷。 这些外国工匠是杰出的工匠,他们将祖传国家的传统与印度的地域文化融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伊斯兰建筑。 有时,特定省域风格的发展也受到气象因素的显著影响。在某些地区,某种建筑材料由于气候条件而普遍存在,而在其他地区则稀有,这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建筑艺术的性质。 架构在德里苏丹国的图格拉克时期,孟加拉、贾恩布尔、马尔瓦、毗奢耶那伽罗和古吉拉特出现了独特而独立的省域风格。 孟加拉建筑在孟加拉风格中,砖、竹和木材经常代替石头使用。在此期间,穆斯林统治者建造了许多新城市、堡垒、宫殿、卫城、巨大的陆桥、独立胜利塔、堤坝等。该省覆盖了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现代孟加拉国,由锡坎达尔·沙阿建造的阿迪娜清真寺。 ![]() 这些建筑杰作被保存了250多年。他们利用当地可用的建筑材料建造结构,将地域建筑设计与传统的伊斯兰元素(包括圆顶、拱门、尖塔和米哈拉布)融合在一起。 这种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称为印伊建筑,并融合了孟加拉地域建筑习俗。 贾恩布尔建筑贾恩布尔的建筑由沉重的结构组成,没有尖塔的设置。在沙尔基统治下,贾恩布尔成为省域艺术、建筑以及大学城的重要中心。 当德里的锡坎达尔·洛迪重新夺回贾恩布尔时,这种风格的大部分建筑被摧毁,只剩下五座清真寺。阿塔拉·德维在阿塔拉清真寺(公元1408年)的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印度教寺庙。在苏丹菲罗兹·沙阿二世统治下,地基由贾恩布尔的沙尔基苏丹建造。其平坦的天花板、过梁、托架和柱子大量取自印度教古迹。清真寺建筑群由一个长方形的祈祷大厅组成,通向西侧一个宽敞的方形庭院。 ![]() 一个两层的阳台环绕着庭院,供商人和客人使用。三个面向北、东、西的圆顶大门允许进入,一个三侧环绕庭院的深三开间的双层柱廊。 古吉拉特建筑古吉拉特风格的另一个名称是地域印度斯坦风格。这种石材切割方式需要精确。古吉拉特被认为是省域建筑的发源地。当德里的基尔吉王朝在该省任命其总督时,他们最初开始建造自己的建筑设计。 古吉拉特省建造并完善了其伊斯兰建筑,直到16世纪艾哈迈德·沙希王朝的衰落以及他们被并入莫卧儿帝国。他们将印度教文化与其他建筑设计结合,建造了许多清真寺、陵墓和其他结构。 ![]() 艾哈迈德·沙阿于公元1423年在艾哈迈达巴德建造了贾马清真寺。这座清真寺被认为是古吉拉特建筑最著名的典范。 四个圆顶覆盖着同一个长方形的祈祷室。清真寺的印伊萨拉森式建筑还包括一些并非总是立即显而易见的融合元素。有些柱子雕刻成挂在链条上的铃铛形状,类似于印度教寺庙中经常悬挂的铃铛,而有些中央圆顶则雕刻成莲花状,与耆那教寺庙的传统圆顶非常相似。 毗奢耶那伽罗建筑毗奢耶那伽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和16世纪;从位于今卡纳塔克邦通加巴德拉河畔的皇家首都毗奢耶那伽罗,该帝国统治着南印度。在毗奢耶那伽罗时代之前,汉皮周边地区是几个世纪以来著名的礼拜场所。该地区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89年,当时它被称为潘帕蒂尔塔,以当地河流神潘帕命名。 毗奢耶那伽罗的行政中心是西南部的设防定居点。哈扎拉拉玛寺和卡玛尔宫都是皇家建筑的重要结构。达罗毗荼风格影响了毗奢耶那伽罗寺庙的建造。毗奢耶那伽罗的建筑特色包括曼达帕、戈普拉姆和两侧有巨大柱子的走廊。 ![]() 通常会用卡利扬曼达帕来纪念神与女神的结合。神与女神使用其他曼达帕制作的秋千。地基被偶像环绕成一个圆圈,地域统治者和王后的偶像也被供奉在寺庙中。克里希纳神及其妻子的偶像供奉在蒂鲁帕蒂寺庙中。 一位著名的毗奢耶那伽罗国王克里希那德瓦拉亚是毗鲁巴克沙寺的重要支持者。第二座是维塔拉寺,是汉皮最华丽的建筑亮点之一。 人们称其柱子为“音乐柱”。当敲击这些从巨大柱子上雕刻出来的短而细的壁柱时,它们会发出旋律。马杜拉风格指的是这个建筑学派的最后阶段。这个省域建筑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高大的戈普拉姆,表面有灰泥雕塑,独立的走廊和宏伟的百柱式曼达帕。 建筑风格德干建筑风格德干风格起源于温迪亚山脉以南的地区,扩展了波斯和德里风格。这个时代产生了德干的建筑奇迹,如戈尔贡巴兹和查尔米纳尔。库特布·沙希、阿迪尔·沙希和尼扎姆·沙希统治者所表现出的宗教宽容也值得称赞。 古尔巴加的贾马清真寺是德干建筑的著名典范。十二个较小的圆顶环绕着清真寺。由于其稍大的尺寸和位于拱廊上方的位置,高大的中央圆顶比其他圆顶更突出,形成一个方形的回廊。 这个时代的建筑具有奥斯曼建筑的特色。 ![]() 与其他省份融合了伊斯兰和寺庙元素的建筑风格不同,德干建筑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设计而著称。 它的组成部分取自遥远的波斯和德里苏丹的建筑风格。德干陵墓的演变提供了这些元素最清晰的例证。十四世纪阿拉乌丁陵墓提供的最早例子是德里图格拉克风格的完全复制品。 15世纪由比达尔的巴赫马尼君主建造的纪念碑,展示了德里风格与独特的波斯特征的巧妙融合。最后,16世纪和17世纪库特布·沙希王朝陵墓中发现的完全发育的球形或“鞑靼”圆顶,展示了这种省域建筑风格的完整演变。 公元1347年,阿拉乌丁·巴赫曼·沙阿建造了古尔巴加堡和贾米清真寺,标志着建筑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艾哈迈德·沙阿(公元1422-1436年)统治期间建造的比达尔堡、马哈茂德·加万的宗教学校和阿里·巴里德陵墓,都象征着该市建筑的第二阶段。 印伊建筑印伊建筑的省域风格及其在中世纪印度次大陆地区的创新发展,被包含在伊斯兰建筑的地域风格中。这些在印度次大陆的印伊建筑是在伊斯兰统治下在各个省份中采用的,从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在这一领域。 ![]() 这些风格既非伊斯兰教也非印度教,而是两者的混合体。 穆斯林君主试图通过在其建筑中加入拱门、圆顶和尖塔,并借鉴和装饰各种印度教设计来改造印度教建筑。因此,他们的建筑艺术中增加了几个新的特征。在此期间,穆斯林国王通常建造陵墓、清真寺、尖塔、堡垒和宫殿。 这些省域伊斯兰建筑趋势起源于旁遮普省,并逐渐蔓延到整个印度次大陆。 他们将印度教文化与西亚常见的伊斯兰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 下一主题莫卧儿皇帝沙贾汗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