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石刻建筑

2025年6月27日 | 阅读 10 分钟

引言

印度石刻建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类型的石刻结构都要多样化和广泛。石刻建筑是将结构雕刻成坚实的天然岩石的实践。除结构外的岩石被移除,直到仅剩下雕刻的内部的建筑构件。印度绝大多数石刻结构都是神圣的。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在印度,有大约 1500 个已知的石刻结构。其中许多古迹都珍藏着具有全球意义的作品,并且大部分都装饰有宏伟的石雕。这些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是结构工程和工艺的杰出典范。在印度,洞穴传统上被视为圣地。

南印度令人惊叹的石刻建筑瑰宝

南印度拥有一些壮观的石刻建筑实例,它们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和建筑遗产。在石刻建筑中,建筑、寺庙和其他特征直接雕刻在天然岩石构造中。以下是来自南印度的一些例子

1. 马哈巴利普兰 (泰米尔纳德邦)

  • 马哈巴利普兰是一座位于钦奈以南约 60 公里的海岸遗址。即使从遗址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座城市是古印度艺术和建筑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这个帕拉瓦王朝的古老遗址包含南印度建筑最早的一些实例,包括石刻洞穴寺庙、石雕和海滩寺庙。在 7 世纪到 10 世纪,它是帕拉瓦王朝国王在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繁荣的海港(两个之一)。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马哈巴利普兰(也称为马玛拉普兰)的印度教古迹群是著名的地标,因为它们象征着帕拉瓦国王非凡的建筑遗产,并且是艺术和技术的奇迹。这座城市经济富裕,拥有皇家纪念碑建筑群,其中许多是从活石上雕刻出来的。
  • 马哈巴利普兰不仅仅反映了达罗毗荼建筑。朱罗建筑对后来的统治者所采用的风格和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座城市的石构建筑包括曼达帕(石窟寺庙),它们通常被设计成方形入口、带柱子的殿堂或亭阁。经常包含小房间或圣殿,形成生活设施(Vihara)。曼达帕用于社交聚会,通常用于仪式和人生礼仪。它拥有许多可追溯到 7 世纪和 8 世纪的曼达帕。
  • 其他纪念碑是 Rathas(“神的战车”),它们是令人惊叹的石刻寺庙,从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雕刻而成,形状像战车,可追溯到公元 600 年至 800 年。这些石刻寺庙以五位潘达瓦兄弟(阿周那、郁陀耶史提拉、毗摩、那库拉和娑婆提婆)的名字命名,他们是古代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半神战士王子和英雄。Rathas,或全尺寸复制品,让人想起早期佛教小堂和寺院的建筑。这种建筑也让人想起达罗毗荼寺庙,其巨大的塔楼、雕刻的墙壁和装饰有达罗毗荼式柱子的殿堂。
  • 摩hend拉瓦尔曼一世(公元 600-630 年)是一位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他对宗教的兴趣促使他在帕拉瓦王朝引入了石刻建筑。他希望寺庙和装饰它们的艺术品能够抵御风雨和时间的考验。他使用岩石作为建筑材料来帮助保护寺庙。他去世时,马哈巴利普兰的寺庙仍未完工。他的儿子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对艺术感兴趣,而希望专注于军事训练。他的父亲摩hend拉瓦尔曼想要的五座寺庙从未建成。它们被称为马哈巴利普兰的五辆战车,至今仍未完工。
  • 马哈巴利普兰的另一个著名地点是献给湿婆神的海岸寺庙。该设施现在已破败不堪,大部分被毁,但许多美丽的部分仍完好无损。然而,这座寺庙无疑展示了寺庙建筑的变化。邻近的五辆战车是石刻建筑,而海岸寺庙是石头建造的。它被认为是印度最古老的石砌寺庙之一。它包含一个 16 面林伽和一个索玛坎达雕像,索玛坎达是帕拉瓦早期(公元 275 年至 897 年)的一种流行湿婆神形式。
  • 马哈巴利普兰另一项建筑奇迹是一幅由粉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的令人惊叹的巨大露天浅浮雕。这块巨大的石头上有 153 个不同的神祇、人类和动物的雕刻。这个结构让人想起史诗《摩诃婆罗多》,有令人惊叹的神话场景、冲突以及动物、神灵和女神的描绘。它还讲述了阿周那进行自我惩罚以从湿婆神那里获得一把剑,并用它与敌人作战的故事。它还描绘了恒河从喜马拉雅山降临。这座露天浅浮雕雕刻在两块巨大的连接石的表面上,长 96 英尺(29 米),高 43 英尺(13 米)。这幅宏伟的艺术作品可追溯到 7 世纪中叶。这个故事的主题涉及印度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说,通过自我惩罚、施加痛苦或其他不适,一个人可以获得神灵的奇迹般的恩惠。

2. 巴达米石窟寺庙 (卡纳塔克邦)

  • 巴达米石窟寺庙是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巴达米镇的一组印度教和耆那教石窟寺庙。这些石窟是印度石刻建筑的代表作,尤其是巴达米查鲁基亚建筑,最早可追溯到 6 世纪。巴达米是“瓦塔比”的现名,曾是早期查鲁基亚王朝的首都,该王朝在 6 世纪至 8 世纪统治了卡纳塔克邦的大部分地区。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巴达米位于一个人工湖的西岸,湖周围环绕着土堤和石台阶;它在北部和南部被早期查鲁基亚时期和后来的堡垒所环绕。
  • 巴达米石窟寺庙是德干地区最早的印度教寺庙之一。1-4 号石窟位于镇东南软质巴达米砂岩地层的山崖上。
    • 石窟 1
      第一个巴达米石窟神殿供奉着舞王湿婆(Nataraja)。游客会看到一幅真人大小的 18 手舞王湿婆像,展示 81 种舞蹈姿势。
    • 石窟 2
      这个巴达米地下寺庙被天界守护者和矮人雕像环绕。这个石窟描绘了毗湿奴神的几个化身。这座寺庙由四根装饰华丽的柱子支撑,柱子上雕刻着神话中的狮子 Yali。在布局和比例方面,石窟 2 与石窟 1 基本相似,在延伸石窟西侧的一个独立的内殿中,描绘了哈里·哈拉、阿尔达纳里·湿婆、玛希沙玛蒂尼、双臂象头神和斯坎达等印度教主题,旁边是巨大的舞王湿婆雕像。石窟 II 提供了毗湿奴神浅浮雕的最佳表现,而 Trivikrama 是最大的。
    • 石窟 3
      这是该组中最精美、最大的一个。它描绘了盘坐在盘绕的蛇上的毗湿奴神、Bhudevi、哈里哈拉和毗湿奴神(站立姿势),以及巨大的 Trivikrama 和 Virata 毗湿奴神雕像。石窟中有精美的雕刻,代表了卡纳塔克邦古代艺术的成熟阶段。与其他石窟一样,屋顶和柱子的每一寸都刻有雕刻。
    • 石窟 4
      这是一个供奉耆那教的耆那教石窟神殿。神殿是一个小石窟,里面有耆那教的蒂尔丹卡拉(Tirthankaras)肖像和巨大的摩诃毗罗(Mahavira)雕像。这座寺庙通往堡垒和山顶。
  • 巴达米湖周围还有更多的石窟,其中一个可能是佛教石窟。Arali Tirtha 是另一个类似石窟的画廊,有大约二十七件雕刻品。

3. 蒂鲁内利寺 (喀拉拉邦)

  • 蒂鲁内利寺(也称 Tirunelli)是一座古老的马哈毗湿奴寺庙,位于喀拉拉邦 Brahmagiri 山坡上,靠近卡纳塔克邦边界。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这座寺庙是湿婆派 108 座 Abhimana Kshethram 之一。寺庙位于北 Wayanad,海拔约 900 米,坐落在一个被群山和树木环绕的山谷中。Manathavady 距离 32 公里。
  • 蒂鲁内利寺供奉毗湿奴神,据信已有约 3000 年历史,是喀拉拉邦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庙坐落在茂密的西高止山脉之间,周围是茂密的森林,营造出宁静而精神的氛围。
  • 蒂鲁内利寺的建筑风格是将主神的神龛雕刻在岩石表面上。圣地位于一个天然洞穴内,靠近一个名为 Papanasini 的泉水。朝圣者相信 Papanasini 具有净化作用,他们经常在进入圣殿前在泉水中沐浴。
  • 蒂鲁内利寺的石刻建筑反映了古代建筑师适应自然景观的创造力。寺庙的设计与岩石周围环境无缝融合,增强了信徒的精神体验。寺庙内的雕刻和雕塑为圣地增添了艺术气息。

4. 恩达瓦利石窟 (安得拉邦)

  • 恩达瓦利石窟位于印度安得拉邦 Guntur 县的 Vijayawada。它们是印度石刻建筑的一体式典范,也是古代 Viswakarma sthapathis(工匠)最精美的证明之一。石窟位于安得拉邦 Guntur 市以北 22 公里处,位于 Vijayawada 以南。它们是该国最重要的国家纪念碑之一。
  • 整体建筑模仿耆那教建筑,据说这些石窟以前是耆那教的 Viharas(精舍),供奉着耆那教的沙门。事实上,在恩达瓦利石窟的第一层可以看到蒂尔丹卡拉(Tirthankaras)的雕像和 Vihara 结构。其次,石窟以佛教寺院的风格建造,配有佛教雕刻。根据历史记载,恩达瓦利石窟曾是一个比丘(佛教僧侣)的僧侣建筑群。第三,有各种著名的石窟,包括 Padmanabhaswamy 和 Narasimha Swamy 的石窟。
  • 恩达瓦利石窟的主要景点之一是卧姿的 Padmanabhaswamy。Vishnukudina 国王被认为是建造这些印度教石窟寺庙的功臣。因此,恩达瓦利石窟不属于任何单一宗教。不同信仰的人们曾占领并发展了它。在不同时期,它曾是三个宗教的宗教中心。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层石刻寺庙,有一个 29 米长、16 米宽的朝东外立面。每层的深度不同:
    • 底层是一个未完成的、低矮的带柱大厅,有 8 根柱子和 7 个前门开口。
    • 一楼后面有一个三神殿,每个前面都有一个带柱的大厅。这个神殿最初供奉三神(湿婆、毗湿奴和梵天)。墙壁雕刻描绘了毗湿奴神祇。
    • 二楼有一座带柱的长方形神殿,描绘了毗湿奴神骑在蛇上。后来雕刻了湿婆神和毗湿奴神。
    • 顶楼有一个未完成的三神殿。
  • 一些雕塑作品可追溯到查鲁基亚时期。它有一尊 5 米长的毗湿奴神卧像。然而,断定这尊 5 米长的雕像就是毗湿奴神可能存在问题,因为通常已知的毗湿奴神的姿势包括侧卧、闭眼、四臂以及一条带有女性神祇 Shre Devi 和 Bhudevi 的蛇。没有这样的相似之处。因此,这座雕像可能是耆那教的第 23 位或第 17 位蒂尔丹卡拉(Tirthankara)——帕什瓦那特(Parshvanatha)。更具体地说,石窟中的八头蛇激发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5. 艾霍尔 (卡纳塔克邦)

  • 艾霍尔,也称为 Aivalli、Ahivolal 或 Aryapura,是印度卡纳塔克邦的一个历史遗址,拥有可追溯到公元 6 世纪至 12 世纪的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遗迹。
  • 艾霍尔(前称 Aryapura)是查鲁基亚王朝的第一个首都,直到他们迁往巴达米。该遗址建于公元 450 年,位于北卡纳塔克邦 Bagalkot 地区的 Malaprabha 河畔。查鲁基亚王朝尝试了石刻建筑,并建造了各种风格的寺庙,包括佛教和耆那教建筑。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多年来,查鲁基亚王朝融合了来自印度北部、南部和德干的建筑元素,创造了传统的查鲁基亚标志性风格。
  • 艾霍尔的寺庙建于公元 5 世纪至 12 世纪之间,那里有梵语和古卡纳达语的铭文,可追溯到公元 643 年,纪念普拉凯西二世(Pulakesi II)在讷尔默达河畔战胜哈沙瓦尔达纳(Harshavardhana)(可能在公元 618-619 年)。公元 643 年的铭文(也称为艾霍尔铭文)是由普拉凯西二世宫廷诗人 Ravikirti 撰写的杰出文学作品。传说,帕拉苏拉玛(Parashuram)在击败刹帝利后,在艾霍尔清洗了他的斧头。

6. 特里奇岩石堡 (泰米尔纳德邦)

  • Tiruchirappalli 岩石堡,在当地语言中也称为 Malaikottai,是一座雕刻在古老岩石上的历史悠久的堡垒和寺庙建筑群。它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Tiruchirappalli 的高韦里河畔。它建在一座 83 米(272 英尺)高的岩石上。
  • 著名的帕拉瓦王朝时期的象头神庙和马杜赖纳亚克王朝时期的堡垒是当地另外两个旅游景点。这座堡垒建筑群经历了马杜赖纳亚克王朝和比贾普尔的阿迪尔·沙希王朝,以及卡纳提克和马拉塔帝国军队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卡纳提克战争期间,这座堡垒为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岩石堡是这座城市最醒目的地标。
  • 这座堡垒目前由印度考古调查局钦奈分局负责维护和运营。这座堡垒是泰米尔纳德邦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South Indian Rock Cut Architecture
  • 这座堡垒有两个石刻寺庙,一个在堡垒下部,称为下石窟寺庙,另一个在 Thayumanswamny 寺庙攀登过程中的建筑群内,在上 Uchi Pillayar Kovil 之前左侧。这些寺庙与 Thiruvellarai 的 Pundarikakshan Perumal 寺庙和 Pechipalai 石窟寺庙中的寺庙相似。上石窟包含摩hend拉瓦尔曼一世(Mahendravarman I)的重要梵文铭文。
  • 山顶寺庙建筑群的石刻寺庙,名为 Lalitankura Pallaveswaram,建于帕拉瓦时期,包含归因于摩hend拉瓦尔曼一世的几处铭文。朱罗王朝、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和马杜赖纳亚克王朝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两层楼的 Taayumaanava 寺庙被认为是建筑杰作。

结论

南印度拥有丰富的石刻建筑遗产,著名的例子涵盖了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传统。从卡纳塔克邦精雕细琢的巴达米石窟寺庙,到泰米尔纳德邦马哈巴利普兰的标志性建筑,该地区展示了艺术表达和宗教多样性的迷人融合。这些石刻建筑,无论是寺庙、石窟还是堡垒,不仅展示了古代文明的建筑专长,也作为南印度文化、精神和历史丰富性的永久纪念。


下一个话题西印度石刻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