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加拉风格寺庙建筑21 Feb 2025 | 阅读 6 分钟 在北印度,纳伽拉风格的寺庙建筑被⼴泛使⽤。北印度的寺庙通常完全建在⼀个⽯制平台上,并有楼梯通向它。每座寺庙都因其独有的特点⽽著称,而⽖⻝迦罗(Shikharas)是纳伽拉风格寺庙建筑的⾸要特征之⼀。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纳伽拉建筑风格及其特征以及印度的著名纳伽拉寺庙。  什么是纳伽拉建筑纳伽拉建筑是⼀种寺庙建筑风格。它起源于北印度,并传播到整个次⼤陆。它的特点是⾼耸的、⻦尾塔状的塔,称为⽖⻝迦罗(shikharas)。这些塔的顶部是⼀个卡拉沙(kalasha),⼀个球状的顶饰。纳伽拉寺庙通常建在⾼平台上。它们被⼀系列的同⼼墙所环绕。 纳伽拉风格寺庙建筑的分类纳伽拉风格建筑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 Rekha-Prasad 或 Latina:最常见的北印度⽖⻝迦罗(shikhara)是 Latina 或 Rekha Prasad shikhara(神殿顶部的塔或尖塔),具有⼀个略微弯曲的塔,塔的四个边⻓度相等,因此平⾯呈⽅形。被称为 rathas 的⼩突出部分沿塔向上延伸,可能会分解塔的两侧,并且通常有⼤量的装饰,特别是在角部,可以看⻅⼀些横向的“楼层”。 塔通常是通过叠放⽔平⽯板建造的。 Sekhari 和 Bhumija 是另两种更精细和变体类型的北印度塔,它们都基于 Latina 计划。
- ⽖⻝迦罗(Shikhara):术语“shikhara”,在梵语中意为“⼭峰”,描述了在许多北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设计中发现的上升塔。北印度教寺庙最显眼的特征是位于 garbhagriha 室上⽅的⽖⻝迦罗,该室⾥⾯存放着主神的神龛。“vimana”⼀词是指整个结构,包括下⽅的神殿,这与“⽖⻝迦罗”形成对⽐。 “⽖⻝迦罗”⼀词在南⽅⽤于指代 vimana 的最⾼阶段。南印度寺庙中发现的被称为 gopuram 的复杂⻔塔,它们通常是更⼤、更引⼈注⽬的复杂寺庙的组成部分,不应与南⽅的 vimana 混淆。
- Bhumija:Bhujima 是⼀种寺庙建筑类型,其中,⽖⻝迦罗(shikhara),即⽣殿顶部的上层建筑或尖塔,使⽤旋转的⽅圆原理想建,这与北印度寺庙建筑的其他形式有所不同。 它于 10 世纪前后在印度中部的马尔瓦地区(⻄⻄部中央邦和东南部拉贾斯坦邦)的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中创建,当时是帕拉玛拉王朝统治时期。⼤多数最精美和古老的例⼦都位于马尔瓦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但是,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德干以及南印度和东印度⼀些重要的印度教寺庙群中也有这种设计。
- Valabhi:这些是矩形结构,屋顶下有拱形室。这个拱形室的圆形边缘让人联想到过去⽜拉的⽵制或⽊制⻋厢。通常,它们被称为“⻋厢拱形建筑”。 早在公元五世纪之前就存在的古代建筑形式影响了寺庙的形状。瓦拉比风格的结构就是其中之⼀。
- Phamsana:总的来说,phamsana 建筑⽐ Latina 建筑短⽽宽。与 Latina 屋顶不同的是,Latina 屋顶类似于急剧上升的⾼塔,它们的屋顶由多个⽮板构成,这些⽮板缓缓上升到建筑物中⼼上⽅的单⼀点。Phamsana 屋顶具有向上直⽴的倾斜,⽽不是向内弯曲。许多北印度寺庙的主 garbhagriha 位于 Latina 建筑中,⽽ mandapa 则是按照 phamsana 的风格设计的。随之,Latina 建筑变得更加复杂,寺庙不再像⼀座⾼塔,⽽是⽀持着⼏个较⼩的塔,这些塔像隆起的⼭峰⼀样排列成⼀簇,中⼼是最高的塔。
纳伽拉风格寺庙建筑的不同流派- 奥⾥萨邦(Odisha):奥⾥萨邦寺庙是纳伽拉风格中独特的⼦风格。它们分为三个类型:rekhapida、pidhadeul 和 khakra。总的来说,⽖⻝迦罗(shikhara),在奥⾥萨邦被称为 deul,在顶部之前几乎是垂直的,在顶部突然向内急剧弯曲。像往常⼀样,deuls 之前是 mandapas,在奥⾥萨邦被称为 jagamohana。主寺庙的平⾯图⼏乎总是⽅形,但在其上部结构中,它变为圆形,位于加冕的 mastaka 中。因此,尖塔在⻓度上看起来⼏乎是圆柱形的。隔间和壁龛通常是⽅形的,寺庙的外部装饰华丽,⽽内部通常是空的。奥⾥萨邦寺庙通常有周⻓墙。
- 钱德拉(Chandel):与奥⾥萨邦风格相反,这些寺庙被设计成⼀个整体,⽖⻝迦罗(Shikhara)从底部到顶部弯曲。从中⼼塔上升⼏个⽖⻝迦罗微型塔,逐渐向主塔上升的塔楼覆盖了拱廊和⼤厅。每座寺庙都有三个主要隔间:'garbha griha'或'cella'、'mandapa'(聚会厅)和'ardha mandapa'(⼊⼝门廊)。在⼀些寺庙中还可以找到'antarala'或通往'garbha griha'的⾛廊和横⻄翼或'maha-mandapa'。 Khajuraho 寺庙被认为是世界最伟⼤的艺术奇迹之⼀,它们最能代表钱德拉建筑风格。 'Kendriya Mahadev 寺庙'是 Khajuraho 寺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的寺庙。
- 索兰基(Solanki):索兰基风格与钱德拉风格相似,但带有雕刻天花板,类似于真实的圆顶。⼀个典型的索兰基寺庙平⾯由⼀个封闭的⼤厅('圣殿')和⼀个门廊组成,它们在内部和外部都相连。在沿相同轴线的更⼤的寺庙中,增加了⼀个脱离的 peri-stylar ⼤厅,它通常在'torana'或装饰性拱形⼊⼝之前。这些寺庙⼤部分由砂岩或⽯灰岩制成。除了中⼼寺庙外,内外墙上都可以找到雕刻。古吉拉特邦是索兰基寺庙建筑的温床。莫德赫拉的太阳神庙(于公元 1027 年完⼯)、阿布⼭的“Vemala 寺庙”和卡提亚瓦的“索姆纳特寺庙”都是索兰基建筑的绝佳例⼦。
印度的纳伽拉寺庙 印度⼀些著名的纳伽拉风格寺庙包括 - 迪奥加尔寺庙:迪奥加尔(北⽅邦,拉利特布尔区)建于公元六世纪初,是古普塔时代晚期寺庙建筑的例⼦。这座寺庙采⽤ Panchayatana 建筑风格设计,主殿位于矩形基座上,四角有四个较⼩的⼦神殿。这种弯曲的 Latina 或 Shikhara Rekha Prasada 风格也表明这是早期古典纳伽拉寺庙风格的例⼦。
- 拉克什曼纳神庙,卡久拉霍:钱德拉国王建造了卡久拉霍的拉克什曼纳神庙。四座较⼩的寺庙向上⽅塔状,呈弯曲的⾦字塔形,并向上⽅⾼耸,最终形成⼀个被称为 Amalek 的水平波纹圆盘,顶部是 Kalash 或 vasse。这个时期的所有纳伽拉寺庙都包含最⾼元素,即 Amalek 和 Kalash。
- 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卡久拉霍:印度⻄部中央邦中世纪卡久拉霍寺庙群中最⼤、最精致的印度教寺庙是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
- 太阳神庙:莫德赫拉的太阳神庙建于 11 世纪初,由索兰基王朝的 Raja Bhimdev-I 于 1026 年建造。古吉拉特邦的⽊雕刻传统已在这座寺庙上留下了印记。
- 卡玛雅寺庙:阿萨姆邦古瓦哈蒂的卡玛雅寺庙是最古老、最受尊敬的坦特罗实践中⼼之⼀,供奉着卡玛雅女神。
- 希德希瓦拉摩诃提婆寺庙:希利·希德哈拉梅什瓦尔,⼀位瑜伽⾏者,也是希利·马利卡⻉朱纳(Srisailam)的信徒,建造了希德希瓦拉寺庙。根据他⽼师的指示,他建造了这座寺庙并安装了 68 个湿婆神灵(Shiva lingams)。
- 科纳克的苏⾥亚神庙:科纳克太阳神庙是位于印度奥⾥萨邦普⾥区海岸的 13 世纪 CE 的太阳神庙。这座寺庙由东部恒河王朝的纳拉辛哈德瓦⼀世国王于 1250 年左右建造。
结论纳伽拉建筑是⼀种寺庙建筑风格。它起源于北印度,并传播到整个次⼤陆。它的特点是⾼耸的、⻦尾塔状的塔,称为⽖⻝迦罗。它被⼴泛地使⽤于北印度的寺庙。纳伽拉风格的建筑分为五种类型:Rekha-Prasad 或 Latina、⽖⻝迦罗、Bhumija、Valabhi 和 Phamsana。位于北⽅邦拉利特布尔的迪奥加尔寺庙、位于卡久拉霍的拉克什曼纳和坎达里亚摩诃提婆寺庙以及位于奥⾥萨邦普⾥的科纳克太阳神庙是印度著名的纳伽拉风格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