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迈索尔战争2025年2月21日 | 阅读14分钟 引言18世纪末的印度次大陆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充斥着一系列被称为英迈战争的冲突。这些战争发生在迈索尔苏丹国与包括英国东印度公司、马拉塔帝国、特拉凡哥尔王国和海得拉巴王国在内的各个对手之间,是战略机动、流血和政治变革的熔炉。在强大的海德尔·阿里及其子蒂普·苏丹的领导下,迈索尔在多条战线上作战,抵御着侵略性的势力。 ![]() 战争我们使用“战争”来指代“国家或军队之间尤其暴力和严酷的斗争。” 这些组织在战争中相互搏斗,以实现他们的目标,这可能包括解决冲突、捍卫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获得领土控制权。 战争可能涉及士兵、武器和战斗,导致包括伤害、破坏和死亡在内的重大负面影响。它们是国家或组织试图解决重大问题的方式,但也可能导致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在理想的世界里,人们努力避免冲突并和平解决争端。 第一次英迈战争第一次英迈战争(1767-1769年)为一系列重塑印度次大陆的冲突奠定了基础。迈索尔统治者海德尔·阿里通过几乎占领马德拉斯展示了他的军事实力。 然而,善于适应的英国人与当地势力结盟,并说服海得拉巴的尼扎姆·米尔·阿里·汗反击阿里。 尽管最初取得了成功,阿里却面临来自西方的英属孟买军队和来自东北的马德拉斯军队。海德尔·阿里向马德拉斯的进攻最终导致马德拉斯政府乞求和平,签署了《马德拉斯条约》。 从1767年到1769年,第一次英迈战争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以复杂的联盟、领土野心和不断变化的权力动态为标志。以下是塑造这场冲突的关键事实和事件: 战争原因第一次英迈战争的导火索是迈索尔王国统治者海德尔·阿里通过吞并印度南部各地区来扩大其统治范围。他的征服包括比德努尔、卡纳拉、塞拉、马拉巴尔和孙达。 在军事努力方面颇有造诣的海德尔·阿里,还寻求法国的支持以提高其军队的训练和能力。这种扩张主义和与外国结盟的做法引起了英国人的警惕,他们热切希望保护他们在印度的利益。 战争进程为了回应海德尔·阿里的领土野心以及他与法国的合作,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的尼扎姆一起,向迈索尔王国宣战。然而,海德尔·阿里的外交手腕让他能够操纵局势。他赢得了马拉塔人和尼扎姆的支持,使他们成为他的盟友。为了让马拉塔人保持中立,他慷慨地支付了他们。 战争持续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但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结论。海德尔·阿里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于是发动了一次大胆的行动,出人意料地围攻了英国人的重要据点马德拉斯城。 战争结果海德尔·阿里在马德拉斯城外的果断行动在英国人中引起了广泛的混乱和恐慌。英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性,不得不与海德尔·阿里谈判。这些谈判的结果是1769年4月4日签署的《马德拉斯条约》。该条约标志着英国人的屈辱性失败,结束了第一次英迈战争。 根据条约条款,被征服的领土归还给其统治者,实际上恢复了原状。此外,双方同意在遭受外国攻击时互相援助。该条约为该地区的未来冲突奠定了基础。它凸显了像海德尔·阿里这样的印度统治者在英国殖民扩张面前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野心。 第一次英迈战争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展示了欧洲殖民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和复杂权力动态。它预示着为争夺霸权而日益激烈的斗争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塑造印度次大陆。 切恩甘战役:第一次英迈战争的关键战役切恩甘战役,也称为昌加马战役,是第一次英迈战争更大背景下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发生在1767年9月3日的战役,在塑造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海德尔·阿里统治下的迈索尔王国(与海得拉巴的尼扎姆结盟)之间的冲突进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冲突的起源1767年5月,英国军官约瑟夫·史密斯上校得知海德尔·阿里与海得拉巴的尼扎姆·阿萨夫·贾二世之间达成了联盟。这项协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协议,海德尔·阿里向尼扎姆支付了18万卢比。 反过来,尼扎姆将利用这笔资金解决马拉塔人的问题,然后马拉塔人将从南部地区撤兵。之后,当卡纳提克地区被吞并时,尼扎姆将承认海德尔·阿里的儿子蒂普·苏丹为卡纳提克那瓦卜。 然而,尽管达成了这些协议,迈索尔和海德拉巴的军队之间仍然存在不信任。据报道,海德尔·阿里在尼扎姆的营地里安插了间谍,加剧了他们联盟的脆弱性。 切恩甘战役1767年8月25日,英军驻扎在卡维里帕提纳姆附近,海德尔·阿里和尼扎姆的联合部队突然向他们发动了袭击。到8月28日,卡维里帕提纳姆已被印度军队占领。 第二次英迈战争第二次英迈战争(1780-1784年)见证了双方更加血腥的战斗和波动的命运。蒂普·苏丹,海德尔·阿里的英勇继承人,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在1780年9月的波拉鲁战役中击败了威廉·拜利,并于1782年2月在孔巴科纳姆俘虏了约翰·布雷思韦特。两人都被带往斯林加帕塔姆作为俘虏。 这场战争还见证了曾击败海德尔·阿里的英国指挥官埃尔·库特爵士的回归。这场冲突最终以1784年3月签署的《曼加洛尔条约》告终,恢复了战前状态,标志着敌对行动的暂时停顿。 第二次英迈战争,这场发生在1780年至1784年的战争是印度历史上一个关键的冲突。 这场战争是四次英迈战争中的第二次,最终导致英国在印度南部大部分地区取得统治地位。这场战争不仅对印度权力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受到全球事件的影响,例如美国独立战争、英荷战争以及欧洲列强的更广泛殖民野心。 背景冲突的核心是迈索尔王国统治者海德尔·阿里,尽管他没有国王的头衔。海德尔·阿里对英国怀有怨恨,源于他认为在早些时候与马拉塔人的战争中英国背信弃义。为了报复英国,他与积极参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结成了战略联盟。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法国在印度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震惊,开始了一场消灭印度次大陆上法国飞地的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778年占领本地治里和其他法国前哨。一项关键的战略举措是夺取了位于马拉巴尔海岸的法国控制港口马埃。 马埃对海德尔·阿里的利益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法国供应的武器弹药的通道。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海德尔·阿里与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的尼扎姆结盟,形成了一个联邦来对抗英国的扩张。 战争爆发1780年7月,海德尔·阿里发动了敌对行动,率领一支8万人的强大军队入侵卡纳提克。他的部队蹂躏了村庄,并围攻了北阿卡特的英国堡垒。作为回应,英国人派遣了一支5000人的部队解除围困。 战争早期最显著的战役之一发生在波拉鲁,海德尔·阿里的部队在那里有效地使用了迈索尔火箭和火箭炮攻击英国人。威廉·拜利上校领导的英军不幸伤亡惨重,最终投降。这次失败对东印度公司是沉重打击,标志着冲突的重大转折点。 局势扭转:尽管最初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战争的进展,海德尔·阿里的运气开始下降。在埃尔·库特爵士的领导下,英军在波尔托诺沃和绍林古尔取得了关键胜利。与此同时,海德尔·阿里的儿子蒂普·苏丹遭遇挫折,被迫解除了万迪瓦什的围困。 战争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英军占领了印度的荷兰前哨,包括内加帕塔姆,这进一步孤立了海德尔·阿里与潜在盟友的联系。英国的海军优势在他们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争结束:曼加洛尔条约1783年,法国和英国之间达成初步和平协议的消息传到了印度。因此,法国对海德尔·阿里战争的支持减少了。英国政府认识到结束冲突的必要性,指示东印度公司与迈索尔谈判和平。 这导致了1784年《曼加洛尔条约》的签署,恢复了战前状态。该条约标志着印度势力最后一次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施加条件。 后果与遗产第二次英迈战争对印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英国最终统治印度南部的一个垫脚石。战后几年,英国避免干预迈索尔与其邻国马拉塔帝国和海得拉巴尼扎姆之间的冲突。 此外,在英国议会,皮特政府通过了《皮特印度法》,该法授予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政治事务更大的控制权。 第二次英迈战争在印度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塑造了英国在次大陆殖民统治的进程。它证明了那个时代殖民扩张中地方野心与全球地缘政治动态的复杂交织。 第三次英迈战争:迈索尔的衰落与斯林加帕塔姆条约第三次英迈战争(1790-1792年)是南印度迈索尔王国(由蒂普·苏丹统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其盟友(包括马拉塔帝国、海得拉巴尼扎姆和特拉凡哥尔)之间的一场关键冲突。 这是四次英迈战争中的第三次。 ![]() 背景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迈索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的早期冲突。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英迈战争以不确定告终,但其中包括相互援助的承诺。然而,英国未能支持迈索尔与印度其他势力的冲突,导致不信任加剧。 第二次英迈战争由英国于1779年占领法国控制的马埃港而引发,并于1784年以《曼加洛尔条约》告终。蒂普·苏丹在其父于1782年去世后掌权,他深恨英国人,并拒绝释放英国战俘,违反了条约条款。 战争前的事件几起事件为第三次英迈战争奠定了基础。英国于1788年控制了贡土尔地区,使其军队更靠近迈索尔,并获得了尼扎姆的支持。 蒂普·苏丹征服独立国家特拉凡哥尔的野心,以及在马拉巴尔海岸采取的侵略性行动,加剧了紧张局势。蒂普的行动,包括袭击特拉凡哥尔和加固迈索尔声称的地区,将局势推向了战争。 早期战役冲突于1789年末正式开始,当时蒂普·苏丹的部队袭击了特拉凡哥尔。在初期阶段,特拉凡哥尔军队在克什瓦·皮莱的指挥下给蒂普的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然而,已接管指挥权的英国将军威廉·梅多斯,却与他的上级不满地选择了谈判而非立即军事行动。最终,梅多斯发动了一场战役,于1790年7月占领了哥印拜陀。蒂普·苏丹撤退,季风雨阻止了迈索尔军队的追击。 梅多斯的战役威廉·梅多斯将军制定了一项进攻计划,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主要目标是哥印拜陀地区,而次要目标则是从东北方向迈索尔推进。尽管面临后勤挑战和进展缓慢,梅多斯还是占领了哥印拜陀地区的重要据点。 然而,蒂普·苏丹在1790年9月的反击,包括15000骑兵的追击,构成了重大挑战。梅多斯的战役仍在继续,他最终与接管指挥权的康沃利斯勋爵会合。 盟军推进战争中出现了多条战线。马拉塔人,由普瑟拉姆·鲍领导,向迈索尔北部地区推进。一支由哈里·蓬特指挥、英军支持的第二支军队向库尔努尔进发。英军还控制了马拉巴尔海岸。 第一次和第二次进军斯林加帕塔姆康沃利斯的目标是将班加罗尔作为进一步对斯林加帕塔姆作战的基地。然而,在抵达班加罗尔并进行围攻后,康沃利斯由于补给短缺和马拉塔军队的到来而不得不撤退。这次撤退使哥印拜陀地区暴露在蒂普的军队面前,导致了哥印拜陀的围困。康沃利斯随后向斯林加帕塔姆进军遭到抵抗,他最终撤退。 第二次进军斯林加帕塔姆当亚伯克龙比的孟买军队加入康沃利斯时,局势发生了变化。康沃利斯成功渡过高韦里河,并开始对斯林加帕塔姆进行围攻。蒂普·苏丹的火箭构成挑战,但康沃利斯发动了一次进攻,导致蒂普撤退到城内。和平谈判开始,蒂普交出了他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 和平与后果1792年3月18日签署的《斯林加帕塔姆条约》结束了敌对行动。它大大减少了迈索尔的领土,地区被割让给马拉塔人、海得拉巴尼扎姆、特拉凡哥尔和马德拉斯总统府。 1799年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战争将导致蒂普·苏丹的灭亡,并恢复迈索尔的沃迪亚尔王朝。 战争还展示了蒂普·苏丹在火箭炮方面的创新使用,这启发了威廉·康格里夫开发康格里夫火箭。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作用,康沃利斯被提升为侯爵。 第四次英迈战争:一个时代的终结第四次英迈战争(1798-1799年)标志着迈索尔抵抗的终章。 它见证了蒂普·苏丹的灭亡和迈索尔领土的进一步缩减。迈索尔与法国的联盟引起了东印度公司的担忧,导致了四面八方的协调进攻。 尽管进行了英勇的防御,迈索尔的35000名部队还是不敌由60000名部队组成的英军。转折点是1799年决定性的斯林加帕塔姆围城战,蒂普·苏丹在此战中牺牲。事后,英国、尼扎姆和马拉塔人吞并了迈索尔的大部分领土。由迈索尔和斯林加帕塔姆组成的核心部分恢复给了印度王子克里斯纳拉贾·沃迪亚三世。 从1798年到1799年展开的第四次英迈战争是南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篇章。这场冲突是英迈战争系列的高潮,并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将由勇敢的蒂普·苏丹领导的迈索尔王国,与包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海得拉巴德干和马拉塔帝国在内的强大联盟对峙。战争的结果将重塑南印度的政治格局,并为未来几年的重大变革奠定基础。 背景第四次英迈战争的种子是在18世纪末的全球背景下播下的。拿破仑·波拿巴于1798年登陆埃及,旨在扩大法国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 迈索尔的统治者蒂普·苏丹将法国视为对抗英国的潜在盟友。在一封写给拿破仑的信中,他寻求帮助以从英国统治下解放印度。然而,英国迅速对这种潜在的联盟做出了回应,并采取措施阻止蒂普·苏丹与法国联合。 入侵与英军胜利战争中,三支军队集结到迈索尔,其中包括由未来惠灵顿公爵的亚瑟·韦尔斯利上校指挥的英军部队,他们正向蒂普·苏丹领土的心脏地带进发。迈索尔的首都斯里兰加帕特南成为冲突的焦点。 蒂普·苏丹在战争中引入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创新是使用装备铁壳的火箭部队进行大规模攻击。这些迈索尔火箭对英军产生了深远影响,启发了拿破仑战争中使用的康格里夫火箭的发展。 战争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对斯林加帕塔姆的攻击中。1799年4月22日,火箭部队在指示由米尔·戈拉姆·侯赛因和穆罕默德·胡林·米尔·米兰领导的印度步兵和法国部队的大规模攻击开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射程约1000码的火箭在英军阵列中造成了混乱。 最终,在1799年5月4日,斯林加帕塔姆的最后一次进攻中,一颗英军炮弹击中了蒂普·苏丹堡垒内的火箭弹药库,导致爆炸,标志着冲突的结束。 以顽强抵抗闻名的蒂普·苏丹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牺牲,他名言:“宁愿做一天老虎,也不愿做一千年绵羊。”英军的胜利导致斯林加帕塔姆被占领,战争实际上宣告结束,英国将军乔治·哈里斯宣布:“现在印度是我们的了。” 战后胜利后,英国人控制了迈索尔,流放了蒂普·苏丹的家人,并将沃迪亚尔王朝恢复到迈索尔的王位上,尽管是在英国专员的指导下。迈索尔王国成为一个与英属印度有附属同盟的土邦,领土调整有利于英国。 第四次英迈战争不仅是一场重要的军事冲突,也是南印度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蒂普·苏丹的顽强抵抗的结束,以及英国在该地区统治的开始。战争的遗产不仅在历史记载中得以延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也得以体现,例如伯纳德·康威尔的历史小说《夏普的老虎》。 战后:英国在南亚的统治英迈战争是包含英马拉塔战争和英锡克战争的更广泛叙事的一部分。这些冲突巩固了英国在早些时候赢得普拉西战役(1757年)和布克萨尔战役(1764年)后的南亚统治地位。这些战争为在印度建立大英帝国铺平了道路。虽然英国的统治得以维持,但阿富汗人和缅甸人等不同群体的抵抗一直持续到19世纪80年代。 迈索尔火箭的遗产英迈战争的一个引人入胜的方面是蒂普·苏丹在波拉鲁战役期间使用的迈索尔火箭。这些火箭比当时的英军火箭先进得多,使用了铁管来容纳燃料。迈索尔火箭实现了更高的推力和更远的射程,最远可达2公里。在第四次英迈战争中蒂普战败后,这些火箭影响了英国的火箭发展,并启发了康格里夫火箭,后来被用于拿破仑战争。 结论英迈战争是迈索尔苏丹国(由充满活力的领导人海德尔·阿里和蒂普·苏丹领导)的韧性和决心的证明。这些战争是创新、军事战略和政治变革的熔炉。这些冲突的遗产仍在共鸣,不仅在历史的记载中,而且在迈索尔火箭对未来军事技术的影响中。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传奇时,我们被提醒冲突的持久影响以及有决心的人和国家适应和塑造历史的能力。英迈战争是印度复杂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关键篇章,给印度次大陆及其后来的英国统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一主题八月优惠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