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连瓦拉·巴格大屠杀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12分钟

引言

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编年史中,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是追求权力过程中对非武装平民犯下的暴行的残酷证明。这场大屠杀发生在1919年4月13日,地点在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中心,标志着印度争取自由斗争的一个关键时刻,激起了广泛的愤慨,并揭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残酷现实。

这一悲惨事件,特点是对和平集会中的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进行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射击,在印度民族的集体意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疤,成为团结、抵抗和坚定决心摆脱殖民压迫枷锁的催化剂。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大屠杀前的事件及其持久遗产的探索,本文旨在阐明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作为印度来之不易的独立斗争中所做牺牲的深刻象征意义。

在了解事件本身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

导致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事件

导致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事件与20世纪初英属印度的政治和社会氛围紧密相连。几个因素促成了印度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满和骚动,最终导致了1919年4月13日的悲剧事件。以下是屠杀前的关键事件:

  1. 1919年罗拉特法案: 英国政府于1919年3月颁布了罗拉特法案,赋予当局未经审判逮捕和拘留个人的广泛权力,实质上限制了公民自由。这项严厉的立法在印度各地遭到强烈反对,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公民不服从。
  2. 政治动荡和民族主义运动: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其他民族主义团体在挑战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更大自治权或完全独立方面势头强劲。圣雄甘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等倡导非暴力抵抗和公民不服从的领导人助长了自治的热情。
  3. 萨蒂亚帕尔和赛义夫丁·基奇鲁被捕: 1919年4月,英国当局逮捕了两名杰出的印度领袖——萨蒂亚帕尔博士和赛义夫丁·基奇鲁博士,原因是他们参与了反殖民活动。他们的被捕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公众示威,进一步加剧了印度民众与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
  4. 阿姆利则抗议: 萨蒂亚帕尔和赛义夫丁·基奇鲁的被捕导致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局势紧张加剧。1919年4月10日,爆发了一场针对逮捕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在此期间,英国副专员迈尔斯·欧文命令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火,造成数人死亡和受伤。这一事件进一步激怒了当地居民的情绪。
  5. 贾利安瓦拉巴格集会: 1919年4月13日,数千名男女老少聚集在阿姆利则的公共花园贾利安瓦拉巴格,和平抗议逮捕他们的领导人以及压迫性的罗拉特法案。这次集会遭到雷金纳德·戴尔上校指挥的英军的残酷镇压,导致了悲惨的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

这些事件共同凸显了印度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刻不满和沮丧,为印度独立运动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奠定了基础。

大屠杀

1919年4月13日,约有15,000至20,000名男女老少聚集在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贾利安瓦拉巴格,和平抗议两名印度领导人萨蒂亚帕尔和赛义夫丁·基奇鲁被捕以及英国当局实施的压迫性罗拉特法案。该巴格四周环绕着高墙,只有一个狭窄的入口,使得英军抵达时人们难以迅速疏散。

Jallianwala Bagh Massacre

在紧张的气氛中,该市的代理军事指挥官雷金纳德·戴尔上校率领一批英军抵达,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命令他的士兵向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人群开火。射击持续了大约10到15分钟,士兵们不断向人群开枪,其中许多人被困,无法逃脱。约有1650发子弹射向了手无寸铁的人群,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贾利安瓦拉巴格狭窄的入口使得人们难以逃离,导致了可怕的踩踏事件,因为人们试图寻找出路。即使人们拼命试图爬墙逃跑,军队仍继续射击。一些聚集的人试图跳入巴格的一个井中以保住性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跳入,他们被踩踏和溺死。

不分青红皂白的射击造成了大量伤亡,死亡人数估计在379到1000之间,另有1000多人受伤。

戴尔指挥下的英军的残忍行径,因其对非武装平民过度使用武力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谴责。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在印度人民中激起了深深的震惊、愤怒和悲痛,成为英国殖民统治不人道性质的深刻象征,并进一步增强了印度独立运动的决心。

Jallianwala Bagh Massacre

贾利安瓦拉巴格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印度民族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提醒人们那些为国家自由而战的人们所做的牺牲,并成为争取摆脱英国帝国主义的独立事业的号召。

英国对大屠杀的回应

英国对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最初反应是复杂的,反映了支持雷金纳德·戴尔上校行动的人和谴责对非武装平民残酷使用武力的人之间的分歧。以下是英国反应的一些关键方面:

  1. 最初为戴尔辩护: 最初,一些英国官员和保守派政治家为戴尔的行动辩护,认为这是在面对被认为是叛乱的情况下维持秩序和纪律所必需的。他们辩称,开火是为了平息被视为潜在的暴力起义。戴尔将自己的行动辩解为“道德传播”所必需。英国议会的保守派向戴尔将军赠送了一把镶有“旁遮普的救世主”字样的珠宝剑。戴尔甚至承认,如果他的部下有更多弹药,射击还会继续。
  2. 英国政府内部的批评: 尽管最初有一些支持,但英国政府内部仍有知名人士批评戴尔的行动过度且不合理。这种异议导致了对事件的官方调查,即亨特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调查大屠杀的来龙去脉。
  3. 谴责和罢免戴尔: 根据亨特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戴尔因其行为受到谴责,随后被解除了指挥权。英国政府谴责戴尔的决定被视为平息日益增长的公众愤怒和国际批评的尝试。
  4. 对英印关系的影响: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及其后果严重损害了英国殖民政府与印度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一事件加剧了反英情绪,并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国内的独立要求,导致印度独立运动的动态发生了重大转变。
  5. 重新评估殖民政策: 对大屠杀的广泛谴责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这一事件成为重新审视压迫性法律和实践的催化剂,最终导致逐步赋予印度更大自治权以及最终的非殖民化进程。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及其后果凸显了英国殖民当局与印度人民之间根深蒂固的紧张关系,标志着印度独立斗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并促成了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最终瓦解。

印度方面的回应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激起了印度人民强烈而统一的回应,引发了广泛的谴责、愤慨,以及抵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日益增强。印度对大屠杀的回应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1. 全国性的愤怒和抗议: 大屠杀在印度民众中激起了广泛的愤怒和悲痛,导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罢工和示威。各行各业的人们,包括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和普通公民,都强烈谴责英国的行动,并要求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2. 反英情绪高涨: 大屠杀的残酷和不分青红皂白的性质加剧了反英情绪,并在印度人之间培养了团结感,超越了地区、文化和宗教差异。这一事件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集结点,培养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集体决心。
  3. 委员会和调查的成立: 为回应公众的强烈抗议,成立了各种委员会和组织来调查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并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这些努力旨在记录暴行,追究英国当局的责任,并强调印度需要更大的自治和自决。
  4. 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极大地鼓舞了印度独立运动,促使其更加统一和协同地挑战英国统治。这一事件成为殖民主义下暴行的有力象征,激励印度人加剧他们争取自由和自决的斗争。
  5. 纪念和缅怀: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记忆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得以保存,包括建立纪念碑、博物馆和公共仪式,以纪念受害者并缅怀他们在争取独立斗争中的牺牲。这一事件在现代印度的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中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印度对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反应在培养印度人民的团结感、韧性和决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促进了独立运动的势头,并最终推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亨特委员会

亨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骚乱调查委员会”,是由英国任命的委员会,旨在调查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相关情况。该委员会是在大屠杀之后成立的,旨在评估导致这场悲剧的事件、雷金纳德·戴尔上校和英军的行动,以及该事件对英印关系的整体影响。

亨特委员会以其主席威廉·亨特勋爵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其他几位英国官员和行政人员。它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收集了证人的证词,审查了证据,并回顾了导致大屠杀和期间发生的事件的描述。该委员会试图了解导致暴力升级的因素,并评估英军为应对贾利安瓦拉巴格集会所采取的行动。

亨特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于1920年以《亨特委员会报告》的形式公布,对戴尔上校和英军的行动提出了批评,强调了对非武装平民过度和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武力。该报告谴责了戴尔的行为,并强调了改革英国在印度殖民政策的必要性。

尽管亨特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代表着承认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严重性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它们也凸显了印度国内和国际上对英国殖民统治日益增长的不满。该委员会的报告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英国在印度的政策,并进一步推动了印度独立运动,最终在废除英国在该国的殖民统治方面发挥了作用。

主要政治人物的反应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引起了印度主要政治领导人的强烈反响,他们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大屠杀的反应反映了集体的愤怒、悲痛和抵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强烈决心。一些杰出领导人及其反应如下:

  1. 圣雄甘地: 圣雄甘地,后来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深受大屠杀的影响。他谴责英军的残暴行径,并呼吁非暴力抵抗英国统治。这一事件进一步坚定了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过程中坚持非暴力(ahimsa)和非暴力抵抗(satyagraha)原则的决心。
  2.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关键人物,后来成为独立印度第一任总理,对大屠杀感到愤慨,并将其视为英国殖民主义压迫性质的体现。他强调需要团结一致、有组织的抵抗英国统治,并在倡导印度主权和自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著名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为抗议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而放弃了他的爵位。他通过著作和公开声明表达了他的痛苦和谴责,强调了英国行为的道德堕落,并强调了印度文化和政治自治的必要性。
  4.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后来成为全印穆斯林联盟领导人、巴基斯坦缔造者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强烈批评这次大屠杀,并谴责英国当局对人命的冷漠。这一事件进一步助长了真纳为印度穆斯林权利和利益辩护的努力,并促使他努力争取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5. 英国公众人物和知识分子: 几位著名的英国公众人物和知识分子,包括伯特兰·罗素和E. M. 福斯特,对英军在印度的行动表示了震惊和愤慨。他们批评大屠杀的残暴行为,并强调英国政府需要解决印度人民的不满,并在其殖民政策中启动有意义的改革。
  6. 国际媒体和新闻界: 国际媒体广泛报道了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使全球关注英国当局对印度平民的暴力镇压。世界各地的报纸和出版物谴责这一事件,强调了为受害者及其家属伸张正义和问责的必要性。
  7. 各国政治领导人和组织: 包括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和组织都谴责了这次大屠杀,并呼吁结束英国在印度的帝国主义统治。许多国际人物表达了对印度独立斗争的支持,并强调尊重殖民地人民权利和愿望的重要性。

这些主要政治领导人以及其他人物,在塑造印度独立斗争叙事和动员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国际社会对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反应凸显了这一事件的全球意义及其对更广泛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影响。他们对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集体谴责强调了为实现印度主权和自决而需要团结一致、坚定不移的努力。

迈克尔·奥德怀尔遇刺案

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的刺杀事件发生于1940年3月13日,由印度革命家乌达姆·辛格在伦敦卡克斯顿大厅实施。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是1919年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发生时旁遮普的省督。虽然他没有直接下令导致大屠杀,但他被认为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压迫性英国政策的关键策划者之一。

乌达姆·辛格深受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暴行的影响,寻求为在那场悲剧中失去的无辜生命复仇。作为报复行动,他在卡克斯顿大厅的一次会议上枪杀了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乌达姆·辛格随后被捕并接受审判。

在审判中,乌达姆·辛格表示他的行动是出于为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受害者寻求正义的愿望。他被判谋杀罪,并被判处死刑。1940年7月31日,乌达姆·辛格在伦敦彭顿维尔监狱被处决。

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的遇刺被视为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象征性行为,也是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之后许多印度人内心深处愤慨和寻求正义情绪的体现。乌达姆·辛格的行动自此被铭记为印度独立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证明了殖民暴行对印度民族集体记忆的持久影响。

结论

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仍然是殖民压迫残酷后果的鲜明提醒,也是印度争取独立过程中所做牺牲的深刻象征。1919年4月那个决定性的一天,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施加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在印度民族的集体意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疤,激起了人们抵抗英国帝国主义和争取自决的强烈决心。

大屠杀的余波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广泛谴责,并在印度人民中培养了新的团结意识。它推动了印度独立运动,促成了对英国殖民统治更加协调和有组织的抵抗。这一事件还强调了迫切需要进行政策改革,并承认全世界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和愿望。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的记忆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得以保存,强调铭记为争取自由和自决而做出的牺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