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运动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时长9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斗争,影响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它还重塑了国际关系的格局,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印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其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印度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催化剂;从军事贡献到社会政治影响,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展现了塑造印度民族叙事的重要的国家时刻。

National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战争的爆发与印度的卷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印度仍处于英国统治之下。英国人在未经印度领导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印度卷入战争。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观点可分为几类,每类都展示了对印度角色及其与英帝国关系的独特观点。其中一些在随后的解释中进行了讨论。

  1. 借自由之机
    一些印度领导人认为,既然英国在世界大战中面临困难,印度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获得独立。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暴行,获得自由和解脱,而他们并不非常关心国际局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反对英国利用印度资源参与战争的企图,这开始了反对英国统治的强大运动。
  2. 无条件与英国合作
    另一方面,一些领导人认为印度不应该反对英国的决定。相反,他们试图说服印度民众,印度应该无条件地配合英国的战争努力。他们希望战后英国会承认印度的贡献,并作为感激的姿态给予适当的回报。
  3. 支持英国的战争努力
    某些政党,例如穆斯林联盟和印度教 महासभा,都表示支持英国的战争努力。他们认为反对英国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并相信帮助英国是应对这种危险的必要手段,但他们只同意提供帮助,前提是英国承诺印度将在战后获得独立,并且印度在战争期间可以拥有临时政府。
  4. 有条件的协助英国
    一些人承认法西斯主义的危险,但希望任何帮助都取决于某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未来印度独立的保证以及战争期间成立临时印度政府。
  5. 基于战争局势改变态度
    印度人口的某些部分根据战争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他们的观点随着不断演变的全球局势和印度在其中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6. 保持中立立场
    此外,社会上的某些群体选择保持中立立场,避免积极参与或对英国的战争努力持强硬态度。

克里普斯使团(1942年)

克里普斯使团是英国政府在1942年3月为争取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作而进行的一次重要努力。由英国著名的内阁大臣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领导。该使团旨在为印度领导人争取印度自治的呼吁勾画一条前进的道路。

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的努力旨在实现英国在印度政策中的主要目标,即促进该国实现自治的思考或考虑。该使团的主要目标是为英国政府和印度领导人之间的未来谈判建立一个框架,以确定印度独立的条款和时间表;克里普斯使团的主要目的是英国政府与国大党领导人之间的详细讨论,但最终未能取得任何显著成果。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府不愿执行国大党关于立即和完全将有效权力移交给印度领导人的要求。

英国政府不同意国大党关于印度快速和完全自治的要求,导致克里普斯使团失败;因此,该使团未能实现让英国政府和印度政治领导人达成一致的目标,这减缓了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退出印度”运动和独立呼吁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印度国大党发起了“退出印度”运动。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得到了大量印度人的响应,敦促并迫使英国人离开印度并结束他们的统治。这场群众运动是印度争取独立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许多印度人支持立即获得自由的呼吁,并加入了和平抗议和公民不服从的行动。英国人通过逮捕许多人并使用武力镇压抗议活动来应对这场运动,但这只会让印度人民更加坚定和愤怒,以实现他们自治和独立的目標。

要记住的一些要点

  • 1942年8月8日,全印国大党(也称为印度国大党INC)委员会在孟买集会,并通过了著名的“退出印度”决议;他们提议在甘地领导下发起一场非暴力群众运动,以实现印度独立的目標。
  • 不久之后,8月9日早上,甘地和其他国大党领导人被捕,国大党再次被宣布为非法。随着这一消息传遍全国,整个国家震惊不已,引发了全国范围内针对英国人的广泛抗议。
  • 全国各地,学校、工厂和大学都发生了罢工,抗议者遭到了残酷的警察镇压。政府动用了其所有手段来镇压1942年的运动,包括压制媒体和对示威者使用武力;甚至英国人还使用机关枪和飞机轰炸示威者,这是不人道的。
  • 尽管这场运动最初势头强劲,但政府设法镇压了这场运动,导致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国内的政治活动进入低潮期。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都在监狱里,没有新的领导人试图指导国家。
  • 1943年,孟加拉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饥荒,导致超过三百万人因饥饿而死亡。这场悲剧激起了人们的深深愤怒,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本可以阻止这场饥荒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1943年孟加拉饥荒和社会经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印度最悲惨的后果之一是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战争期间供应链的中断,加上英国在孟加拉的行政政策,使得本已严峻的孟加拉局势更加糟糕,导致了一场导致成千上万孟加拉人丧生的巨大饥荒。饥荒的影响在社会和政治格局中回响,凸显了潜在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的更好改革的必要性。印度历史上的这一悲惨时刻加速了对自治和更好的社会经济政策的要求。

印度国民军(INA)和自由印度运动

由苏巴斯·钱德拉·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IN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一支改变局势的力量,因为他致力于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印度。由苏巴什·钱德拉·鲍斯领导的自由印度军团,为印度移民和战俘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印度国民军竭尽全力组建一支与轴心国并肩作战以对抗英国的武装力量。印度国民军和苏巴什·钱德拉·鲍斯的工作展示了印度人对完全独立和自治的渴望,在苏巴什·钱德拉·鲍斯的领导下,激励了许多渴望自由的人们。

National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要记住的一些要点

  • 民族运动在印度境外也发生了新的转折,当时苏巴什·钱德拉·鲍斯于1941年3月逃离印度。他最初试图从苏联寻求帮助(在给阿道夫·希特勒留下深刻印象之后),但在1941年6月他们加入了同盟国后,他转向了德国。
  • 1943年2月,苏巴什·钱德拉·鲍斯前往日本,计划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武装斗争以反对英国统治。他在新加坡建立了印度国民军(Azad Hind Fauj 或 INA),为印度的独立而战。老革命家拉什·比哈里·鲍斯协助了他。
  • 在苏巴什·鲍斯到来之前,莫汉·辛格将军(当时是英属印度陆军上尉)已经开始组织印度国民军。鲍斯,现在被印度国民军士兵称为“Netaji”(领袖),他给了他们“Jai Hind”(印度万岁)的战斗口号。
  • 印度国民军加入了日军从缅甸向印度推进的行列。印度国民军的士兵和军官,受到解放祖国目标的鼓舞,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印度,苏巴什·鲍斯领导着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 当日本在1944-45年的战争中战败时,印度国民军也遭遇了失败,苏巴什·鲍斯在前往东京的途中死于飞机事故。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多种方式影响了印度社会,重塑了其文化、政治和经济。战争期间对资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促使印度工业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有助于建立现代工业基础;此外,战争促进了新的社会和政治运动的兴起,在不同的印度社区之间建立了团结和民族认同感。这些战时经历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印度与殖民统治者的关系,导致对印度彻底独立和自治的要求更加强烈。

战后发展与印度独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印度领导人和英国政府之间的重要对话铺平了道路;认识到印度在战争期间的巨大贡献,并面对日益高涨的独立呼声,英国在战争压力和印度人民的反抗下进入了讨论,最终导致了权力移交和印度在1947年的独立(经历了巨大的斗争)。这标志着印度争取自治的漫长斗争的结束,它展现了多年的决心和牺牲,证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时刻在塑造印度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性。

印度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仍然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士兵的牺牲、战争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定义那个时代的对独立的热切渴望,继续影响着印度人民的故事,这展示了其人民的力量和坚定不移,铭记这些关键时刻不仅让我们回想起印度克服的挑战,也有助于培养对国家迈向主权、民主共和国的进步的自豪感。

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问:是什么导致了印度民族主义?

答案:政治、经济和行政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此外,西方教育的影响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在这个情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影响了印度独立?

答案:战后,印度凭借其工业实力成为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结合其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为印度在1947年摆脱联合王国的折磨和压迫铺平了道路。

问:谁被称为印度民族主义之母?

答案:Madam Cama,又名Bhikaji Cama,因其对印度解放斗争的贡献而被誉为“印度革命之母”。

问:谁被认为是印度民族主义之父?

答案:Raja Ram Mohan Roy被誉为“印度民族主义之父”、“印度文艺复兴之父”和“印度民族主义的先知”;他于1828年创立了Brahmo Samaj。

结论

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贡献和经历构成了印度民族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示了这场全球冲突对其社会、政治、独立愿望/需求的多方面影响,印度士兵的牺牲、社会经济影响和对自治的强烈呼吁,都表明了印度人民持久的决心和力量,最终建立了自由独立的印度。


下一主题农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