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中的双模式操作2025年4月23日 | 阅读 6 分钟 操作系统中的双模式运行是为了保护操作系统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害。我们通过将一些系统指令指定为特权指令来完成这种防御,这些指令可能造成损害。硬件只允许在内核模式下执行特权指令。切换到用户模式的命令就是一个特权指令的例子。其他例子包括 I/O 监控、计时器控制和中断处理。 为了确保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区分机器代码执行和用户定义的代码。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采用了提供硬件支持来区分不同执行模式。我们有两种操作系统模式: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 需要模式位来识别当前指令在哪种模式下执行。如果模式位是 1,则运行用户模式;如果模式位是 0,则运行内核模式。 注意:系统启动时,总是以内核模式开始。操作系统双模式类型操作系统有两种运行模式,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 1. 用户模式 当计算机系统在用户模式下运行用户应用程序(如文件创建或其他应用程序)时,此模式无法直接访问计算机硬件。为了执行与硬件相关的任务,例如当用户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或发生中断时,在这些情况下,系统必须切换到内核模式。用户模式的模式位为 1。这意味着如果系统处理器模式位为 1,则系统处于用户模式。 ![]() 2. 内核模式 操作系统所有底层任务都在内核模式下执行。由于内核空间可以直接访问系统硬件,因此内核模式处理所有需要硬件支持的进程。除此之外,内核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执行特权指令。 ![]() 这些特权指令不提供用户访问权限,因此这些指令无法在用户模式下处理。因此,用户被限制干预的所有进程和指令都在操作系统内核模式下执行。内核模式的模式位为 0。因此,为了使系统在内核模式下运行,处理器模式位必须等于 0。 示例通过模式位,我们可以区分代表操作系统执行的任务和代表用户执行的任务。 ![]()
双模式运行的必要性某些类型的进程需要对用户隐藏,并且某些任务不需要任何类型的硬件支持。使用操作系统的双模式,可以单独处理这些任务。 此外,操作系统需要以双模式运行,因为内核级程序执行操作系统的所有底层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如果用户更改了这些,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因此,为了仅向用户指定对其使用的任务的访问权限,双模式对于操作系统是必需的。 因此,每当系统处理用户应用程序时,它都处于用户模式。当用户请求硬件服务时,会发生从用户模式到内核模式的转换,这是通过将模式位从 1 更改为 0 来实现的。要返回到用户模式,模式位再次更改为 1。 用户模式与内核模式切换在进程的生命周期中,进程在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下执行。用户模式是进程具有有限访问权限的正常模式。然而,内核模式是特权模式,进程可以无限制地访问系统资源,如硬件、内存等。进程可以通过在内核模式下执行访问内核数据来访问硬件 I/O 等服务。任何与进程管理、I/O 硬件管理和内存管理相关的操作都需要进程在内核模式下执行。 重要的是要知道,处于内核模式的进程可以访问任何设备和内存,同时内核模式中的任何崩溃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但用户模式中的任何崩溃只会导致有故障的进程崩溃。 内核提供系统调用接口 (SCI),这是用户进程进入内核模式的入口点。系统调用是进程从用户模式进入内核模式的唯一方式。下图详细解释了用户模式到内核模式的切换。 ![]()
为什么我们需要切换?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之间切换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因此,切换的开销是可以接受的,以确保一个更稳定、更安全的系统。 用户模式与内核模式的区别计算机要么在用户模式下运行,要么在内核模式下运行。用户模式与内核模式的区别在于,用户模式是应用程序运行的受限模式,而内核模式是计算机在访问硬件资源时进入的特权模式。 计算机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频繁的上下文切换会降低速度,但不可能在内核模式下执行所有进程。因为,如果一个进程失败,整个操作系统可能会失败。以下是用户模式与内核模式之间的一些区别:
下一主题Windows 操作系统注册表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