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区块链

2025年6月7日 | 阅读 5 分钟
Hybrid Blockchain

混合区块链的定义

描述混合区块链最恰当的方式是,它旨在结合私有和公共区块链技术的最大特点。在理想情况下,混合区块链可以实现独立性和受监管的可访问性。

混合区块链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它提供了诸如真实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区块链功能,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访问。

混合区块链设计是完全可定制的,一如既往。混合区块链的用户有权决定哪些活动可以公开,或者谁可以加入区块链。这确保了企业可以在有效地与其客户合作的同时,结合这两个领域的最佳方面。

用户在混合区块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被授予加入该混合区块链系统的会员资格后,个人可以参与区块链的所有操作。他拥有执行交易、检查交易、甚至添加或编辑交易的相同权利。但是,用户的身份对其他人保持隐藏。这样就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当用户与另一个用户互动时,只有与他互动的用户才能披露其身份。组织和企业使用KYC(了解您的客户)程序来确保上述身份验证过程得到妥善完成。

特别是金融机构,必须妥善管理,因为它们不允许通过区块链拥有有限访问权限的用户完成交易。

公共状态的私有性

在混合区块链为网络参与者提供有限隐私的情况下,仍然会保留公共匿名性。这样,用户就无法被网络之外的任何人发现。这使我们达到了一个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汇合的有趣点。

混合网络提供了公共区块链的所有关键特性——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但它还限制了对活动的访问、查看和修改。

此外,只有选定的人才能访问网络,确保私有数据保留在结构内部。因此,混合区块链通过利用这些特性来提高安全性。

混合区块链的好处

  1. 在封闭生态系统中运行:混合区块链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在封闭生态系统中运行,这意味着组织和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而不必担心其数据被泄露。
  2. 根据需要修改规则:企业受益于变革。积极的一面是,混合区块链需要新的规则。然而,转换的类型将取决于混合区块链的目标。但是,对于管理用户身份或进行注册以进行确认的混合系统,不要期望能够更改数据或操作。
  3. 防止 51% 攻击:由于黑客无法进入网络发起攻击,混合区块链可以抵御 51% 攻击。
    虽然私有区块链在隐私相关问题上是理想的,但有方法可以在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同时保护私有信息。然而,它们在与外界通信的能力方面受到限制。许多企业必须设置自己的区块链,以便能够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共享信息,即使公司可能希望保持隐私。
  4. 交易成本低:使用混合账本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交易价格低廉。由于只需要少数节点来验证操作,因此成本自然较低。利用网络中最强大的节点可以简化交易验证,而开放区块链可能需要大量节点。交易成本可以降低到每笔交易 0.01 美元。

混合区块链的用例

1. 物联网混合

混合物联网是我们想讨论的第一个用例。由于完全公开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将为攻击者提供足够多的无限数据来定位节点并可能入侵它们,因此物联网可能难以控制。借助混合区块链技术,可以定位设备在一个安全网络中,并将访问权限限制给需要它们的人。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可以提供某些网络功能。大多数安全问题都可以使用混合方法来解决。

2. 国际贸易和金融

混合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也有应用。Quorum 用于 XinFin 解决方案的私有部分,而以太坊用于混合区块链的公共部分。

3. 银行业投资

对于银行业来说,混合区块链可能是最佳选择。银行可以采用这种策略,因为它们需要保护用户数据并找到内部解决方案来应对问题。即使是像 Ripple 这样更专业的中心化加密货币,如果需要改变,也可以切换到混合区块链网络。

4. 供应链

混合区块链在供应链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由于供应链的规模,它们必须采用混合模式。区块链不能公开或私有地访问。许多供应链物流公司目前正在实施它。IBM Food Confidence 是一个利用混合加密货币的优秀供应链实例。他们的目标是提高食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包括卖家、买家、农业生产者等等。沃尔玛也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5. 政府

区块链有潜力改变治理方式。甚至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开始将区块链技术整合到其治理过程中。例如,政府可以使用区块链来存储复杂信息、进行选举、构建开放的身份识别数据库、简化采购、提供慈善和紧急援助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使用混合分布式账本所必需的。它为人民提供了与当局的联系,并赋予他们所需的权力。完全匿名或公开访问的区块链将无法正常工作,因为它们既不限制用户访问,也不暴露过多的信息。通过对区块链的妥善管理,可以确保政府在使用它的同时保持权威。

6. 商业服务

至少,混合区块链将极大地改变商业运营。它可以用于创建企业级解决方案以及自由可用的技术。例如,供应链、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企业可以利用混合区块链来简化其服务,并提高员工和最终客户之间的可靠性、开放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