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制度论文

2025年03月17日 | 阅读 9 分钟

在这个快节奏、高度现代化的世界里,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包括追求更长久、更健康的生活,倾向于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我们选择食用天然食物而非加工食品,遵循有机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等等等等。但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我们认为不应在过去实践、也不应在现在实践的课题或习俗;**嫁妆。**

Dowry System Essay

印度的婚姻是非常虔诚的。占星家首先会核对新郎新娘的“星盘”,然后才会进行进一步的洽谈。在婚礼前的10天,整个家庭都会忙于各种仪式。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自古以来,“kanyadaan”(送女儿)就被认为是父亲所能履行的最神圣的职责,这在古梵文的《法经》和《法典》中也有记载。

Dowry System Essay

随同女儿一起,新娘的父亲所赠予的物质、现金或物品,即为嫁妆。嫁妆被定义为新娘家庭在结婚时支付的财产或金钱,在亚洲、北非以及一些巴尔干国家最为普遍。也有人认为,这是父母在去世前将财产转移给女儿,而非在去世后继承。在不同的地区或语言中,它的叫法也不同。在乌尔都语中,它被称为jahez,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中也一样。在印地语中,它被称为Dahez。在尼泊尔语中称为daijo,在旁遮普语中称为 d?j。在土耳其语中,它被称为 çeyiz。孟加拉人称之为joutuk,普通话称为jiazhuang。泰米尔语称为varadhachanai,马来语称为streedhanam,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称为miraz。在非洲的许多地区,则称为saduquat、serotwana、mugtaf或idana。

然而,尽管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但其确切的起源却不得而知。目击者的报告表明,嫁妆在古代印度并不重要,而是在20世纪才 gained its significance。历史学家Michael Witzel声称,古代印度文献中记载的嫁妆习俗在吠陀时期并不重要。另一位名叫Kane的人声称,新娘的财物或嫁妆仅是asura婚姻类型中的一次性支付,且不被Manu等人所接受。作为旅行家到访印度的Al Biruni说,女儿在结婚时会获得她兄弟财产的四分之一作为继承款。此外,她对父母的收入没有任何权利。

但是,切勿将嫁妆与“新娘的价格”(Bride price)和“嫁妆”(dower)混淆。“新娘的价格”是由新郎家庭支付给新娘或其家庭的。“嫁妆”则是新郎在结婚时以新娘名义设立的财产。在新郎设立的“嫁妆”下,财产完全由新娘控制。有些人认为,嫁妆是由父母为女儿提供经济保障,以备她寡居、丈夫疏于照顾或为孙辈使用。我们现在是21世纪,但在接受婚礼提议之前,嫁妆仍然被期望或被某种程度地索要。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巴尔干地区、亚洲和北非。并非只有这些地区有嫁妆。欧洲、南亚和非洲也有悠久的嫁妆历史。

嫁妆在某些亚洲国家长期以来也导致了暴力。暴力行为有时会发展到极端,如杀戮和硫酸袭击。统计报告称,在我们社会中,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名女孩因嫁妆而成为受害者。那些极端父权制的社会,是那些强烈推行嫁妆习俗的社会。在这里,儿子比女儿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尽管全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迅速发展,嫁妆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弊病之一。他们索要嫁妆,仿佛这是新郎的基本权利。这种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中,仿佛它是人类文明开端的组成部分。尽管嫁妆在法律上被禁止,并受到公众谴责,**但某些社会阶层和群体仍然支持这种习俗。他们认为的这种习俗的优点如下:**

  1. 他们认为,新娘带到丈夫家中的财物和金钱,有助于新婚夫妇开始新的生活,建立住所并进行布置。
  2. 然而,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嫁妆确实能让任何一个容貌平平、未受教育或年龄较大的女孩的婚礼更容易办成。通过支付巨额嫁妆,可以轻松找到合适的新郎。
  3. 据说,嫁妆也有助于贫穷的新郎接受高等教育。
  4.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习俗仍然存在的理由,它提高了新娘在家庭中的社会地位。据说,女孩在进入婆家时会更有信心,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作为一个女人受到重视。而据信,如果一个女孩没有带嫁妆出门,她会感到不安并被士气低落。
  5. 据说,如果无法为某个女孩找到合适的男方,嫁妆有助于从其他种姓、宗教或州寻找符合期望的新郎。
  6. 支持者认为,嫁妆是新娘的应急基金。她可以在任何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使用。

**缺点也很多**,因为这种习俗给社会上的许多人带来了许多艰辛的日子。在现代,这种习俗因其弊大于利的特点,已演变成一种社会弊病。

Dowry System Essay

婚姻这一神圣的制度无疑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如下所示:

  1. 为女儿支付体面的嫁妆,给中下层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通常,这些社会阶层由于维持生计的持续开销,往往没有多少积蓄。因此,他们要么借钱,要么出售或抵押财产或贵重物品来支付嫁妆。因此,甘地曾说过:“凡以嫁妆为婚姻前提条件者,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更是侮辱了自己的国家、教育和女性气质,这样的人应该受到社会抵制。”
  2. 可以看到,父母为了筹集资金,腐败现象有所增加。他们会接受贿赂、走私或使用不正当手段赚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国家腐败的抬头。
  3. 正如前面所说,印度的婚姻非常虔诚,并伴有许多习俗和仪式。新娘家庭在婚姻中经济枯竭,而嫁妆是主要贡献。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
  4.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一些女孩倾向于自己赚钱,从而走上不道德的道路。她们被高额收入的诱惑所吸引,并受到性欺骗。进一步,她们身败名裂,从而选择自杀。
  5. 女孩们也因婆家不断向娘家索要嫁妆而自杀。
  6. 为了避免未来的嫁妆麻烦,一些家庭不愿意在教育和其他方面投入。她被视为一种负担。因此,她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结果是女性的地位始终很低。
  7. 不给她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她受过高等教育,就需要找到一个受教育程度相当或更高的男孩。而且人们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孩会索要更高的嫁妆。
  8. 以嫁妆为名发生的家庭暴力屡见不鲜。各种嫁妆犯罪包括欺诈、虐待、家庭暴力、教唆自杀、嫁妆谋杀等。
  9. 嫁妆会使女性产生自卑感。收到嫁妆的男孩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认为自己有尊严,地位很高,比女孩获得的荣誉更多。
  10. 一些贪婪的男孩还实行一夫多妻制,以获取经济利益。这直接降低了女性的地位。
  11. 贫困家庭实行杀婴和堕胎,导致社会性别比例失衡。
  12. 由于嫁妆,父母和女儿都承受着心理压力,如果因为嫁妆而婚姻破裂。女儿的父母会一直忙于为女儿的婚姻筹集资金。
  13. 一些女孩也被迫终生独身。这种对性冲动的强制压抑可能导致她们遭受情感问题和/或神经症。
  14. 仅仅为了得到更多的嫁妆,父母会在不咨询儿子的情况下安排婚姻,导致婚姻生活不稳定。

需要采取立法和非立法措施,将嫁妆习俗从我们的社会中根除。

  1. 《嫁妆禁止法》,1961年:-该法律在第3条中规定,任何直接或间接参与给予、收取、教唆或接受嫁妆的人都将受到处罚。它由议会批准,并根据《印度刑法》第304B条和第498A条,长期以来一直禁止嫁妆支付。1961年的这项法律对嫁妆的定义如下:“嫁妆是指在婚姻中,一方直接或间接给予或同意给予另一方的任何财产或有价证券——(a)婚姻中的一方给另一方;或(b)任何一方的父母或任何其他人给婚姻的任何一方或任何其他人;在婚姻时或婚姻前后,作为对上述婚姻的报酬,但不包括根据穆斯林个人法适用的人的嫁妆或麦尔(mahr)。”
  2. 此外,根据《印度刑法》(第304条、第302条、第406条、第498A条)、《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113B、113A)中的某些条款,嫁妆已被修正并列为应受处罚的犯罪。
  3. 《保护妇女免遭家庭暴力法》,2005年:-该法是为了通过民事法律为妇女提供家庭暴力保护而通过的。根据《家庭暴力法》提​​供的补救措施包括监护令、居住令、赔偿令、保护令等。
  4. 尽管反对嫁妆死亡的国际法因不干预原则和文化相对主义而未被使用,但有一些文书可以为嫁妆及其相关问题提供补救。这些国际公约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儿童权利公约》(CRC)、《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世界人权宣言》(UDHR)等。

结论

Dowry System Essay

嫁妆法律的无效性已持续数十年。警方或法院并未有效利用法律赋予的巨大权力。嫁妆仍然以不同的名称在封闭的墙壁内实行。尽管几十年前就已制定法律,但政府的努力仍然不足,因为家庭暴力、嫁妆死亡、谋杀和骚扰仍然肆无忌惮地发生,而无惧法律。

妇女团体批评说,嫁妆骚扰法无法承受这些需求。此外,由于印度妇女的忍耐和容忍天性,她们不敢对丈夫采取行动。即使有勇敢的女性迈出一步,受害者及其家人也无法证明犯罪,因为没有证人。

让我们以积极的基调结束。变化正在发生,虽然速度缓慢,但已经启动。Rao在198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40%的人认为他们的父母期望嫁妆,而75%的学生认为嫁妆对婚姻的意义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