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论文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15 分钟 印度是**按陆地面积计算的第七大国家**,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印度有许多邻国接壤,包括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北部与**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部与**孟加拉国和缅甸**接壤。南部面向**印度洋**,西南部面向**阿拉伯海**,东南部面向**孟加拉湾**。同时,泰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与**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共享海上边界。 ![]() 词源“**印度**”这个名称源自拉丁语,指代南亚及其东部一个不确定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印度人为“**Indoi**”,意为“**印度河的人民**”。 在印度的史诗和印度宪法中,使用了“**Bharat**”一词,这是历史名称“**Bharatavarsha**”的现代演绎,最初适用于北印度。在十九世纪中叶,它作为印度的一个本土名称而广为人知,此后这个名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印度人口统计印度是一个多文化国家,人口多样化。以下是印度的一些重要人口统计详情:
这些人口特征增加了印度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们影响着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了解它们对于解决一系列问题和抓住发展机遇至关重要。 印度历史1. 古代印度约55,000年前,第一批现代人类**智人**从**非洲**抵达印度次大陆。他们存在的证据后来在**俾路支省梅赫尔格尔、巴基斯坦**等地发现,包括动物驯化、永久性建筑的建造和农业盈余的储存。这些后来演变为**印度河文明,南亚最早的城市文化**,于公元前2500年至1900年间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繁荣发展。该文明以**摩亨佐-达罗、哈拉帕、多拉维拉和卡利班甘**等城镇为中心,依靠各种生计方式,积极参与手工艺品生产和广泛贸易。 印度教最早的著作**吠陀经**写于公元前1500年至500年之间。历史学家利用它们来论证吠陀文明在旁遮普地区和恒河上游平原的存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有印欧雅利安人多次迁徙到次大陆。在此期间,种姓制度建立了祭司、武士和自由农民的等级制度,同时通过将土著人民的行为标记为不洁来排斥他们。许多可追溯到这一时期的巨石建筑以及附近的农业、灌溉水池和手工艺实践的迹象表明南印度向定居生活过渡。 在吠陀晚期,**佛教和耆那教**日益盛行。它们吸引了除了中产阶级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阶层的人。在城市财富日益增长的时代,两种信仰都将禁欲视为一种理想,并建立了持久的修道传统。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王国**入侵邻国,建立了**孔雀王朝**。除了最南部以外,该帝国据说统治了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现在认为其主要部分被划分为巨大的独立区域。孔雀王朝的君主因其帝国建设、对公共事务的果断治理以及阿育王放弃军国主义和广泛支持佛教教义而闻名。 **朱罗王朝、切拉王朝和潘迪亚王朝**在**桑伽姆时期至公元15世纪**统治着南部半岛。这些王朝与罗马帝国以及西亚和东南亚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印度教在北印度的家庭中确立了父权权力,增加了女性的奴役。到公元4世纪和5世纪,**笈多帝国**在更广阔的恒河平原上建立了复杂的行政和税收系统,为后来的印度王国树立了榜样。在笈多王朝时期,以奉献而非仪式控制为中心的复兴的印度教出现了。这种复兴反映在艺术和建筑的繁荣中,获得了城市精英的资助。 2. 中古印度公元600年至1200年的印度中古早期以区域王国和文化多样性为特征。**曲女城的戒日王**在公元606年至647年间统治了印度-恒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当他试图南进时,被**德干的遮娄其国王**击败。当他的继任者阿鲁那瓦试图东进时,被孟加拉的帕拉统治者击败。更南部的帕拉瓦人击败了试图南进的遮娄其人。作为回应,更南部的潘迪亚人和朱罗人与后者作战。这个时代的任何君主都未能建立一个帝国并对其核心领土以外的地区保持持续的权威。 第一批虔诚的赞美诗写于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的泰米尔语。它们在印度各地被效仿,导致了印度教的复兴和所有当前次大陆语言的形成。无论是大小贵族,以及他们常去的寺庙,都吸引了居民来到作为商业中心的首都城市。随着印度继续城市化,各种规模的寺庙城镇开始遍地开花。到八世纪和九世纪,南印度文化和政治机构已扩展到现在**缅甸、泰国、老挝、文莱、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印度商人、学者乃至武士都参与了这一传播。 10世纪之后,穆斯林中亚游牧部落多次入侵南亚北部平原,部署了快速的骑兵,并集结了由种族和宗教统一的庞大军队,最终于**1206年建立了伊斯兰德里苏丹国**。苏丹国据称统治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远征南印度。尽管最初令印度精英不安,但苏丹国基本上将其庞大的非穆斯林臣民交由他们自己的法律和传统管理。苏丹国对南印度省级统治者的袭击和削弱为本土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奠定了基础。该帝国通过采纳强大的湿婆教遗产并在苏丹国的军事技术上发展,最终统治了半岛印度的大部分地区。 3. 现代印度1848年**达尔豪西勋爵**被任命为**东印度公司总督**,标志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其中包括主权巩固和划界、人口监督和公民教育。然而,在此期间,对公司的不满日益增长,导致**1857年印度兵变**。这次起义震撼了北印度和中印度的几个省份。它挑战了公司统治的基础,助长了其他不满和观点,例如侵略性的英式社会改革、严酷的土地税以及对某些富有的地主和王子的即决惩罚。尽管起义在1858年被镇压,但它导致东印度公司解体和英国政府直接控制印度。新统治者在宣告统一国家和日益增长但有限的英式议会制度的同时,保留了君主制。他们将土地贵族确立为防止未来动乱的封建保障。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印度的公共生活逐渐发展,最终于**1885年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 19世纪后半叶的技术和农业商业化浪潮被经济灾难所破坏。许多小农户依赖遥远市场的变化无常。大规模饥荒的数量增加了。尽管基础设施发展存在风险,但为印度人创造的工业就业机会很少。商业种植,特别是在最近开挖运河的旁遮普,导致国内粮食产量增加。铁路网络提供了重要的饥荒救济,显著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并促进了印度自有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约一百万印度人参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它的特点是英国的改革、严厉的法律、印度对自治更强烈的渴望以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始。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缓慢的立法改革,印度国民大会党赢得了选举。接下来的十年充满了障碍,包括印度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大党的最后一次不合作尝试,以及日益增长的穆斯林民族主义。这一切都以1947年印度独立而告终。 **1950年宪法**建立了一个世俗民主共和国,这对印度作为独立国家的自我形象至关重要。它一直是一个拥有公民自由、活跃的最高法院和主要独立的媒体的民主国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自由化导致了一个强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的形成,印度转型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以及该国地缘政治力量的扩张。 在全球文化中,印度电影、音乐和精神教义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印度也以看似难以解决的城乡贫困、宗教和种姓相关的暴力、毛派纳克萨尔派叛乱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印度东北部的分裂主义为特征。它与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有领土问题。印度持续的民主自由在世界上较年轻的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地理学![]() 它的地形多样,有白雪皑皑的山脉、沙漠、平原、丘陵和高原。**印度板块**,印澳板块的一部分,覆盖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印度大部分位于亚洲南部的一个半岛上,该半岛伸入印度洋,海岸线约7,000公里(4,300英里)。西南部有**阿拉伯海**与印度接壤,而东南部有**孟加拉湾。** **印度-恒河**平原主导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而德干高原则主导了印度南部。位于该国西部的**塔尔沙漠**是岩石和沙质沙漠的混合体。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构成了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边界。**干城章嘉峰**高8,598米,是印度无争议领土的最高点。气候从深南部的热带到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苔原。 **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不丹和阿富汗**与印度接壤。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这两个岛国位于印度南部。印度分为**28个邦、8个由联邦政府管辖的联邦属地**和一个国家首都辖区。政治划分通常遵循语言和民族边界,而不是物理变化。 生物多样性印度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713,789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陆地面积的21.71%。它根据林冠密度或森林空间被树冠覆盖的百分比进一步细分为大类。林冠密度超过70%的非常茂密的森林覆盖了印度陆地面积的3.02%。它广泛分布在安达曼群岛、西高止山脉和印度东北部的热带湿润森林中。林冠密度为40%至70%的中度密集森林覆盖了印度陆地面积的9.39%。它最广泛分布在喜马拉雅温带针叶林、印度东部的湿润落叶莎拉树林以及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落叶柚木林中。林冠密度为10%至40%的开阔林地占印度陆地面积的9.26%。印度有两个天然荆棘林区:一个在德干高原,位于西高止山脉的正东部,另一个在印度-恒河平原的西部,该地区已通过灌溉转化为高产农业用地,并失去了其特征。 印度次大陆的两种著名本土树木是**楝树**,在印度农村草药中广泛使用;以及**菩提树**(也称为Ficus religiosa),它出现在摩亨佐-达罗的古代印章上,据说佛陀在巴利经典中就是在其下寻求开悟的。 许多印度物种源自冈瓦纳超大陆,该大陆在1亿多年前分裂了印度。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物种进行了大量交换。然而,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最终消灭了广泛独特的印度品种。哺乳动物后来通过喜马拉雅山周围的两条动物地理通道从亚洲入侵印度。这降低了印度哺乳动物的特有性,目前为12.6%,而爬行动物为45.8%,两栖动物为55.8%。 印度有172种被IUCN指定为受威胁的动物,占所有濒危物种的2.9%。孟加拉虎和恒河豚是其中两个例子。由于食用了经双氯芬酸处理的牛尸体,长吻鳄、鳄鱼、大印度鸨和印度白臀秃鹫都已极度濒危。在旁遮普的荆棘林被广泛用于农业并为人类定居点清除之前,它与开放的草原交错,那里有大量的黑羚群,它们是亚洲猎豹的猎物;黑羚现在在旁遮普已不复存在,在印度已极度濒危,而猎豹则已灭绝。近几十年来,人类入侵广泛且对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危及印度野生动物。因此,成立于1935年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系统得到了显著扩大。为了保护重要的野生环境,印度于**1972年通过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老虎计划”;1980年通过了《森林保护法》**,并于1988年增加了修改。印度约有50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13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4个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同时,25个湿地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 印度以拥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由于其多样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系统,该国已经发展出各种动植物物种。以下是印度可能发现的一些引人入胜的动植物样本: Flora (植物群)
Fauna (动物群)
这些是印度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生活的一些例子。国家对保护倡议和建立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保护区的承诺对于维持其卓越的生物多样性并确保其杰出动植物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文化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印度电影、音乐和精神教义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印度也以看似难以解决的城乡贫困、宗教和种姓相关的暴力、毛派纳克萨尔派叛乱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印度东北部的分裂主义为特征。它与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有领土问题。印度持续的民主自由在世界上较年轻的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传统舞蹈风格
民间和古典舞蹈风格
印度的舞蹈遗产以其深厚的根基,融合了神话、精神和文化传统而著称。艺术家们通过舞蹈传达故事、情感和基本理念。舞蹈是一种庆祝、自我表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除了古典舞和民间舞,当代舞蹈形式也已发展起来,融合了多种传统形式的元素,同时尝试了新的方法、主题和音乐。 印度舞蹈不仅在国内,甚至在海外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印度舞蹈家和舞蹈团在全球各地演出,展示了印度舞蹈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影响了全球舞蹈界。印度政府与多个文化机构和组织一起,继续资助和促进印度舞蹈风格的保存、使用和教学。有抱负的舞者可以通过参加节日、比赛、研讨会和舞蹈学院来磨练他们的技能,并帮助印度舞蹈传统继续发展。 结论印度是世界上一个著名的国家,拥有多种信仰、种姓、文化和宗教。最棒的是,来自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人们生活在一起,这证明了“**求同存异**”这句格言。除此之外,这个国家还以其精神、哲学、医疗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闻名。 下一主题清洁印度运动散文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