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0种元素的电子排布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8 分钟

电子排布

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称为其“电子排布”,它定义了电子占据的能级和轨道。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电子排布。

当描述原子电子排布时,通常用一系列数字和字母表示每个壳层和亚层的电子数,例如 1s 2s2 2p6。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主量子数,它与电子的能级或壳层相关。主量子数后面的字母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轨道,由角量子数决定。

还可以使用轨道图或电子壳层图来表示原子的电子排布,它显示了原子能级和轨道内电子的排列。在轨道图中,每个轨道用一个方框或圆圈表示,每个电子用一个向上或向下的箭头表示,以指示其自旋。

原子的电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元素许多化学和物理特性。例如,原子的化学活性、成键特性以及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都受到其电子数量和排列的影响。从原子中提取电子所需的能量称为电离能,它也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

还可以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预测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元素列表。元素周期表将电子排布相似且性质相近的元素分组在一起。

原子的电子排布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约束,该原理声称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因此,原子中的每个电子必须占据一个不同的能级和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可以使用各种光谱方法直接确定原子的电子排布。例如,可以使用元素的发射光谱来确定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并使用元素的吸收光谱来确定原子中电子的能级。

总之,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其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影响其许多化学和物理特性。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其电子排布,电子排布可以表示为一系列数字和符号、轨道图或电子壳层图。原子的电子排布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约束,该原理可以通过光谱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电子排布的用途

  • 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 预测一组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电子排布的元素性质通常相同)。
  • 分析原子光谱。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of First 30 Elements

如何书写电子排布

壳层

根据主量子数(n),可以计算出每个壳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公式为 2n2,其中 n 是壳层编号。下表列出了壳层、n 值以及每个壳层能容纳的总电子数。

壳层和“n”值壳层中的最大电子数
K 壳层, n=12*12 = 2
L 壳层, n=22*22 = 8
M 壳层, n=32*32 = 18
N 壳层, n=42*42 = 32

亚层

  • 方位角量子数(用字母“l”表示)决定了电子划分的亚层。
  • 主量子数 n 的值决定了该量子数的值。因此,当 n 等于 4 时,可以存在四种不同的亚层。
  • 当 n=4 时。s、p、d 和 f 亚层分别对应于 l=0、l=1、l=2 和 l=3。
  • 方程 2*(2l+1) 表示一个亚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
  • 因此,s、p、d 和 f 亚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分别为 2、6、10 和 14。

符号表示

  • 使用亚层标签描述原子的电子排布。这些标签包括亚层编号,以及由主量子数决定的壳层编号。
  • 以及(由方位角量子数给出)的符号,并用上标表示亚层中的总电子数。
  • 例如,如果第一壳层的 s 亚层中有两个电子,则表示为“1s2”。
  • 铝(原子序数 13)的电子排布可以使用这些亚层标签表示为 1s2 2s2 2p6 3s2 3p1

原子轨道的填充遵循构造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这些规则有助于确定电子如何占据可用的轨道。

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电子按能量递增的顺序占据轨道。这意味着电子将首先填充低能轨道,然后再填充高能轨道。可以使用元素周期表按顺序确定轨道的能级。轨道的标签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字母表示轨道形状或亚层(s、p、d、f),数字表示主量子数(n),它定义了轨道的能级。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of First 30 Elements

泡利不相容原理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n、l、ml 和 ms)。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它们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

洪特规则

根据洪特规则,当填充简并轨道(能量相同的轨道)时,电子将首先占据具有相同自旋的单独轨道。因此,简并轨道中的电子将始终试图最大化其总自旋。

这些原理用于确定原子轨道的填充顺序。

轨道的填充顺序如下:

  •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等等
  • 以碳(原子序数 6)的填充为例。碳有六个电子,它们将按上述方式占据可用的轨道。
  • 前两个电子将填充 1s 轨道。接下来的两个电子将填充 2s 轨道。剩余的两个电子将各填充三个可能的 2p 轨道中的一个。碳现在具有电子结构 1s2 2s2 2p2

总之,原子轨道的填充受构造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控制。由于这些规则有助于确定电子占据可用轨道的顺序,因此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电子排布。

前30种元素的电子排布,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

序号要素电子排布
11s1
21s2
31s2 2s1
41s2 2s2
51s2 2s2 2p1
61s2 2s2 2p2
71s2 2s2 2p3
8氧气1s2 2s2 2p4
91s2 2s2 2p5
101s2 2s2 2p6
111s2 2s2 2p6 3s1
121s2 2s2 2p6 3s2
131s2 2s2 2p6 3s2 3p1
141s2 2s2 2p6 3s2 3p2
151s2 2s2 2p6 3s2 3p3
161s2 2s2 2p6 3s2 3p4
171s2 2s2 2p6 3s2 3p5
181s2 2s2 2p6 3s2 3p6
191s2 2s2 2p6 3s2 3p6 4s1
201s2 2s2 2p6 3s2 3p6 4s2
21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
22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2
23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3
241s2 2s2 2p6 3s2 3p6 4s1 3d5
25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5
26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6
27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7
28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8
291s2 2s2 2p6 3s2 3p6 4s1 3d10
30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电子排布至关重要的原因

1. 化学反应活性

原子的化学反应活性由其电子排布决定。元素之间的反应之所以会产生化合物,正是因为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能量层(称为价层)的电子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易于获得、失去或共享电子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例如,为了达到稳定的排布,最外层有 1 或 2 个电子的元素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最外层有 5、6 或 7 个电子的元素倾向于获得这些电子。这有助于预测不同元素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类型。

2. 成键性质

原子之间可能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也由其电子排布决定。共价键通常在电子排布相似的原子之间形成,而离子键通常在电子排布不同的原子之间形成。所形成的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受电子排布的影响。例如,碳原子电子排布中的四个价电子使其能够与其他碳原子形成稳定的共价键,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

3. 物理性质

元素的物理特性,如熔点、沸点、密度和导电性,也受其电子结构的影响。价层中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影响元素的物理行为。例如,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它们的自由电子能够轻松移动并导电。

4. 周期性趋势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结构组织的,因为它基于原子的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性质变化的规律性模式被称为周期性趋势。可以通过原子的电子排布变化及其对元素大小、反应活性和成键特性的影响来理解这些趋势。

总而言之,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理解其分子和物理特性至关重要。它对于预测元素的化学行为以及其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能力至关重要。理解电子排布也有助于解释周期性模式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性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