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OpenCV在Python中下采样图像

2025 年 1 月 5 日 | 阅读 21 分钟

在 Python 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相对简单。下采样是指降低图像的分辨率或尺寸。OpenCV 是 Python 中一个流行的图像处理库。您可以使用 `cv2.resize()` 函数来执行下采样。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输出

Output
'''
-	A window titled "Original Image" displaying the original image.
-	A window titled "Downsampled Image" displaying the downscaled image.
-	The script waits for a key press before closing the windows. 
'''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将 `'input_image.jpg'` 替换为您的输入图像路径。根据您的下采样要求调整 `desired_width` 和 `desired_height` 变量。下采样后,您可以使用 `cv2.imwrite()` 保存调整大小后的图像。

如果您想显示原始图像和下采样后的图像,可以使用 `cv2.imshow()` 以及 `cv2.waitKey()` 和 `cv2.destroyAllWindows()` 来进行简单的 GUI 显示。

什么是下采样?

下采样(Downsampling),也称为抽取(decimation),是降低图像分辨率或尺寸的过程。它涉及减少图像中的像素数量,同时试图保留其基本特征。

为什么要下采样?

您可能想要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有几个原因

  1. 减少内存使用:高分辨率图像消耗更多内存。下采样有助于减少内存使用,这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或内存资源有限时至关重要。
  2. 提高处理速度:高分辨率图像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进行处理。下采样可以加快图像分析、计算机视觉或机器学习等处理任务的速度。
  3. 防止过拟合:在机器学习应用中,下采样可以通过降低输入数据的复杂性来帮助防止过拟合。

下采样是如何工作的?

下采样通常涉及两个主要步骤

  1. 选择像素:从原始图像中选择像素以形成下采样后的图像。这个选择过程可以涉及各种技术,例如对邻近像素求平均值或每隔 n 个像素选择一个。
  2. 插值(可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插值来估计下采样图像的像素值。常见的插值方法包括最近邻、双线性和双三次插值。

常见的下采样技术

  1. 平均池化:在平均池化中,下采样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是原始图像中一个正方形邻域像素的平均值。
  2. 最大池化:在最大池化中,下采样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是原始图像中一个正方形邻域像素的最大值。
  3. 子采样:子采样仅涉及从原始图像中每隔 n 个像素选择一个来形成下采样图像。
  4. 高斯金字塔:高斯金字塔是通过重复平滑和下采样获得的图像的多尺度表示。它常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

下采样时的注意事项

  1. 信息丢失:下采样通常会导致信息丢失,特别是在大幅降低分辨率时。应注意确保重要特征得以保留。
  2. 伪影:下采样可能会引入伪影,如混叠或模糊,尤其是在操作不当或原始图像包含高频细节时。
  3. 长宽比:下采样时,保持原始图像的长宽比以防止失真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下采样是一种有用的技术,用于在保持图像基本特征的同时减小其尺寸和复杂性。然而,根据应用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下采样技术和参数至关重要。

特点

在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时,保留重要特征对于维护图像内容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以下是下采样图像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特征

  1. 边缘和边界:边缘信息在图像理解和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留清晰的边缘和边界有助于维护图像中对象的结构完整性。
  2. 纹理细节:纹理特征提供有关图像中对象表面特征的信息。下采样应旨在保留必要的纹理细节,以确保准确的纹理表示。
  3. 颜色信息:颜色特征在图像中传达重要的视觉线索和语义。下采样应保留颜色信息,以维护图像的整体外观和美感。
  4. 对比度和强度:对比度和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区分图像中的不同对象和区域。下采样应旨在保留局部对比度和强度关系,以维护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见性。
  5. 对象形状:对象的形状及其空间关系有助于对图像内容的语义理解。下采样应保留基本的形状信息,以保留对象的身份和配置。
  6. 空间模式:空间模式,如重复结构或对称排列,有助于图像的视觉丰富性。下采样应保留空间模式,以维护整体的视觉连贯性和一致性。
  7. 重要的感兴趣区域:图像中的某些区域或感兴趣区域 (ROI) 可能包含关键信息或语义重要性。下采样应确保这些重要区域得以保留,并且不会因下采样过程而受到过度影响。
  8. 高频分量:高频分量代表图像中的精细细节和小尺度特征。下采样应旨在保留重要的高频分量,以维护图像的清晰度和保真度。
  9. 低频分量:低频分量代表图像中的大尺度变化和全局结构。下采样应保留必要的低频分量,以确保图像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得以保留。
  10. 整体视觉质量:最终,下采样的目标是实现原始图像的视觉愉悦和感知上忠实的表示。在保留重要特征与减小图像尺寸和复杂性之间取得平衡,对于维护整体视觉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考虑这些特征并采用适当的下采样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图像尺寸,同时保留其基本内容和视觉特征。

用例

在 Python 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真实世界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例

  1. Web 开发:在 Web 开发中,下采样图像对于优化网页加载时间至关重要。大图像会显著减慢网站性能,尤其是在带宽有限的移动设备上。将图像下采样到适当的分辨率有助于减小文件大小而不牺牲视觉质量,从而实现更快的加载时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2. 移动应用:移动应用通常面临设备存储和带宽限制。在移动应用中显示图像之前对其进行下采样可以帮助节省存储空间并减少数据使用量。这对于涉及图像密集型功能的应用尤其重要,例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或照片共享平台。
  3. 计算机视觉:在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下采样图像可用于预处理输入图像,然后再将其输入深度学习模型以执行对象检测、图像分类或面部识别等任务。下采样降低了处理大图像的计算复杂性,即使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也能实现实时推理。
  4. 医学成像:在医学成像中,对高分辨率医学图像进行下采样可以促进更快的图像分析和处理,而不会影响诊断准确性。这在远程医疗等应用中非常有用,因为医学图像的快速传输和解读对于及时的患者护理至关重要。
  5. 地理空间分析:在地理空间分析和遥感中,对卫星或航空图像进行下采样有助于管理大型数据集并提高处理效率。下采样减轻了分析高分辨率图像的计算负担,同时仍为土地覆盖分类、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任务提供足够的空间信息。
  6.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作流中,下采样图像可以作为数据预处理流水线的一部分,以标准化输入尺寸并减少训练和推理期间的计算开销。这在训练大型图像数据集上的深度学习模型时尤其重要,因为下采样有助于加速训练收敛并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7.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 AR 和 VR 应用中,下采样图像可以优化渲染性能并增强实时交互。对虚拟环境中使用的纹理和图像进行下采样可以减少内存消耗并提高帧率,从而带来更流畅、更具沉浸感的用户体验。
  8. 文档处理:在文档处理工作流中,对扫描的文档或文本图像进行下采样有助于减小文件大小并简化光学字符识别 (OCR) 过程。下采样确保文本保持清晰可辨,同时使文档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更加高效。

通过在这些用例中利用下采样技术,开发人员和从业者可以有效地管理图像数据,优化资源利用,并提高不同领域各种应用的性能。

在 Web 开发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 Web 开发中直接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可能不是最常见的方法,因为 OpenCV 通常用于 Python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端图像处理,而不是客户端 Web 开发。但是,您仍然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和库为 Web 开发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以下是实现 Web 开发图像下采样的方法

1. 使用 JavaScript 进行客户端下采样

您可以使用像 `canvas` 这样的 JavaScript 库直接在浏览器中执行下采样。这是一个基本示例

输出

'''Webpage'''

此代码片段创建了一个用于上传图像的输入字段。当选择图像时,它会被加载到 canvas 元素中,缩小到所需的宽度和高度,然后转换回数据 URL。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操作或上传此下采样后的图像数据 URL。

2. 使用 Python 和 Flask 或 Django 等库进行服务器端下采样

如果您更喜欢服务器端下采样,可以使用像 Flask 或 Django 这样的 Python 框架以及 Pillow (Python Imaging Library) 等库来处理图像。这是一个使用 Flask 的简化示例

输出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1.	The Flask server starts running locally.
2.	It listens for POST requests on the `/downsample` endpoint.
3.	When a POST request is received with an image file attached, the server downsamples the image to a size of 400x300 pixels.
4.	The downscaled image is saved as `downsampled_image.jpg`.
5.	The server sends back the downscaled image as the response.

这个 Flask 应用程序监听带有图像文件的 POST 请求。它将图像下采样到所需的尺寸并返回下采样后的图像文件。

选择最适合您的要求和开发工作流的方法,无论是用于即时用户反馈的客户端下采样,还是用于后端处理和优化的服务器端下采样。

在移动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移动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有助于优化内存使用、减少处理时间并提高整体性能。以下是如何在移动应用中集成 OpenCV 进行图像下采样的基本纲要

1. 集成 OpenCV 库:首先,您需要将 OpenCV 库集成到您的移动应用项目中。OpenCV 为 Android 和 iOS 平台提供 SDK。您可以从 OpenCV 网站下载相应的 SDK,或使用 iOS 的 CocoaPods 或 Android 的 Gradle 等包管理器。

2. 加载图像:一旦 OpenCV 集成到您的移动应用中,您就可以从设备的存储中加载图像或使用设备的摄像头捕获它。图像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在 OpenCV 中,通常是一个 `Mat` 对象)。

3. 执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resize()` 函数对加载的图像进行下采样。指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这是一个在 Android 中使用 Kotlin 的基本示例

Kotlin

输出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The provided code is written in Kotlin and uses the OpenCV library to downsample an image represented as a `Mat` object. It defines a function `downsampleImage` that takes the input image `Mat`, along with the desired width and height for downsampling, and returns the downscaled image as another `Mat` object.

However, since Kotlin is typically used in Android development, and OpenCV is commonly used in Java or C++ environments, you'll need to adapt this code to work within the appropriate context. For instance, in an Android project, you would integrate OpenCV within your Android application and utilize Kotlin for development.

To see the output, you would need to integrate this function into an appropriate Kotlin project that uses OpenCV and provides an image to downsample. Upon calling this function with an input image and desired width/height, you would obtain the downscaled image as a result. If you're working in an Android project, you might display the downscaled image using an ImageView or process it further according to your application's requirements.

此函数接收一个输入图像(`Mat` 对象)并返回下采样后的图像作为另一个 `Mat` 对象。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在移动应用的用户界面中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或将其保存到设备存储中以备将来使用。

5. 内存管理:由于移动设备的内存资源有限,在处理图像时有效管理内存至关重要。确保在不再需要图像后释放为其分配的内存,以避免内存泄漏。

6. 性能优化:尝试不同的下采样技术和参数,以找到图像质量和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考虑设备规格、目标受众和用例要求等因素。

通过将 OpenCV 集成到您的移动应用中并利用其图像处理功能,您可以有效地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以满足移动设备的性能和内存限制。无论您是构建图像编辑应用、计算机视觉应用还是增强现实体验,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都可以为用户带来更流畅、更灵敏的体验。

在计算机视觉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是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提高处理效率的常见预处理步骤。以下是如何在计算机视觉环境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的基本纲要

1. 加载图像: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从磁盘加载图像。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这可能基于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要求或可用的计算资源。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使用 OpenCV 的 `cv2.imshow()` 函数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或使用 `cv2.imwrite()` 将其保存到磁盘。

5. 进一步处理:下采样后,您可以根据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需要对下采样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对象检测、图像分割或特征提取。

这是完整的代码

输出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
1.	A window titled "Downsampled Image" displaying the downscaled version of the input image.
2.	The downscaled image saved as 'downsampled_image.jpg' in the same directory as the script.
'''

通过在应用计算机视觉算法之前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实现更快的处理时间并减少所需的计算资源,从而更容易在实时或资源受限的环境中部署您的计算机视觉应用。

在医学成像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医学成像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是管理大型数据集、降低计算复杂度和确保高效处理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如何使用 OpenCV 对医学图像进行下采样

1. 加载医学图像: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或其他适当的方法从存储介质加载医学图像。医学图像可以是各种格式,如 DICOM 或标准图像格式,如 JPEG 或 PNG。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选择取决于您的医学成像应用的具体要求和可用的计算资源。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医学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使用 OpenCV 的 `cv2.imshow()` 函数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或使用 `cv2.imwrite()` 将其保存到磁盘。

5. 进一步处理:下采样后,您可以根据医学成像分析或诊断任务的需要对下采样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这可能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或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医学图像分类或检测等任务。

这是使用 OpenCV 对医学图像进行下采样的完整代码

输出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
A window titled "Downsampled Medical Image" displaying the downscaled version of the medical image in grayscale.
The downscaled image saved as 'downsampled_medical_image.jpg' in the same directory as the script.
'''

通过在分析前对医学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有效地管理数据存储、减少计算开销,并促进各种临床和研究应用中医学成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

在地理空间分析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地理空间分析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对于管理大型卫星或航空图像数据集、提高处理效率和优化内存使用至关重要。以下是如何使用 OpenCV 对地理空间图像进行下采样的基本纲要

1. 加载地理空间图像: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或其他适当的方法从存储介质加载地理空间图像。地理空间图像可以是各种格式,如 GeoTIFF、JPEG 或 PNG。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选择取决于您的地理空间分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可用的计算资源。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地理空间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使用 OpenCV 的 `cv2.imshow()` 函数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或使用 `cv2.imwrite()` 将其保存到磁盘。

5. 进一步处理:下采样后,您可以根据地理空间分析任务的需要对下采样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这可能包括图像分类、土地覆盖制图、变化检测或空间分析等任务。

这是使用 OpenCV 对地理空间图像进行下采样的完整代码

输出

Downsampling Images using OpenCV in Python
'''
1.	A window titled "Downsampled Geospatial Image" displaying the downscaled version of the geospatial image.
2.	The downscaled image saved as 'downsampled_geospatial_image.tif' in the same directory as the script.
'''

通过在分析前对地理空间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有效地管理大型数据集、减少处理时间,并提高各种地理空间分析任务的效率,包括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 (ML) 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是标准化输入尺寸、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提高训练效率的常见预处理步骤。以下是如何在 AI 和 ML 工作流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1. 加载图像数据集: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或其他适当的方法从存储介质加载图像数据集。确保将数据集组织到适当的目录中以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标准化输入尺寸对于高效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至关重要。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数据集中的每个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可选):您可以选择使用 OpenCV 的 `cv2.imshow()` 函数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或使用 `cv2.imwrite()` 将其保存到磁盘。

5. 进一步预处理(可选):根据您的具体 AI 或 ML 任务,您可能需要执行进一步的预处理步骤,例如数据增强、归一化或转换为合适的数据格式(例如,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 NumPy 数组)。

通过在 AI 和 ML 工作流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有效地标准化输入尺寸、减少计算开销,并提高在图像数据集上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效率。在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集或资源受限的环境时,此预处理步骤尤其有益。

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增强现实 (AR) 和虚拟现实 (VR) 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对于优化渲染性能、减少内存使用和提高整体应用响应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如何在 AR 和 VR 开发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1. 加载图像: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或其他适当的方法从存储介质加载图像。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选择取决于 AR/VR 设备的显示分辨率和可用的计算资源等因素。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在 AR/VR 环境中显示或使用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使用特定于平台的 API 或框架直接在 AR/VR 环境中显示下采样后的图像。例如,在 Unity(一个流行的 AR/VR 开发游戏引擎)中,您可以使用 OpenCV for Unity 来处理图像和纹理。

5. 优化性能:尝试不同的下采样技术和参数,以找到图像质量和渲染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考虑帧率、显示分辨率和实时交互要求等因素。

通过在 AR 和 VR 应用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提高渲染性能、减少内存使用,并在沉浸式环境中创建更流畅、更灵敏的用户体验。

在文档处理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在文档处理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对于减小文件大小、优化 OCR(光学字符识别)准确性和提高处理速度非常有价值。以下是如何在文档处理工作流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的基本纲要

1. 加载文档图像:使用 OpenCV 的 `cv2.imread()` 函数或类似方法从存储介质加载文档图像。

2. 确定所需尺寸:决定下采样文档图像所需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选择取决于 OCR 准确性所需的分辨率和所需的文件大小等因素。

3.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使用 OpenCV 的 `cv2.resize()` 函数将文档图像调整到所需尺寸。

4. 显示或保存下采样后的图像:您可以选择使用 OpenCV 的 `cv2.imshow()` 函数显示下采样后的文档图像,或使用 `cv2.imwrite()` 将其保存到磁盘。

5. 执行 OCR 或进一步的文档处理:下采样后,您可以在下采样后的图像上执行 OCR 或其他文档处理任务。这可能涉及使用 Tesseract 等库进行 OCR,或实现用于文本提取、文档分类或数据提取的自定义算法。

通过在文档处理工作流中使用 OpenCV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您可以有效地管理文件大小、提高 OCR 准确性,并简化数字化、存档和数据提取等文档处理任务。在处理大量文档或优化文档处理管道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时,此预处理步骤尤其有益。

替代方案

图像下采样的替代方案涉及不同的技术或方法,具体取决于您应用的特定要求。以下是一些替代方案

  1. 裁剪:您可以裁剪出包含最相关信息的感兴趣区域,而不是对整个图像进行下采样。这有助于在保留重要细节的同时减小图像尺寸。
  2. 压缩:像 JPEG、PNG 或 WebP 这样的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不显著牺牲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但是,必须在压缩级别和您应用所需的图像质量之间取得平衡。
  3. 特征提取:您可以不处理整个图像,而是使用边缘检测、斑点检测或直方图分析等技术提取相关特征。这使您可以使用减少的特征集,同时保留重要信息。
  4. 金字塔表示:金字塔表示,如高斯或拉普拉斯金字塔,通过应用重复的平滑和下采样操作提供图像的多尺度表示。这些表示对于图像融合、图像重建或尺度不变特征检测等任务非常有用。
  5. 选择性采样:您可以根据某些标准或特征选择性地采样区域或像素,而不是均匀地对整个图像进行下采样。这使您可以将处理资源集中在图像信息最丰富的部分。
  6. 渐进式加载:在需要显示高分辨率图像的应用中,您可以实施渐进式加载技术,首先加载并显示较低分辨率版本的图像,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加载更高分辨率的版本。
  7. 基于图块的处理:将图像分成较小的图块或补丁,并独立处理每个图块。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大图像或具有不规则特征的图像。
  8. 深度学习超分辨率:您可以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来增强低分辨率图像的分辨率,而不是进行下采样。这些技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 (CNN) 来学习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图像的映射函数。
  9. 智能采样:使用自适应采样技术,优先在信息量大或变化大的区域进行采样,而在同质区域减少采样。这有助于在减少数据大小的同时保持重要的图像特征。
  10. 感兴趣区域 (ROI) 裁剪:识别图像内的感兴趣区域 (ROI) 并将其裁剪出来,以专注于最相关的部分,而不是对整个图像进行下采样。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计算复杂性,同时保留特定感兴趣区域中的重要细节。
  11. 金字塔表示:使用图像金字塔生成图像的多尺度表示。图像金字塔由一系列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组成,每个级别代表原始图像的不同尺度。这种方法允许高效的多尺度处理和分析,而无需显式地对整个图像进行下采样。
  12. 特征提取和降维:不处理整个图像,而是使用特征提取算法(例如 SIFT、SURF)或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从图像中提取相关特征。特征提取后,应用降维技术(例如 PCA、t-SNE)来降低特征空间的维度,同时保留重要信息。
  13. 选择性采样或子采样:按规则间隔或根据特定标准对图像进行采样或子采样,以在保留代表性样本的同时减小数据集的大小。这种方法对于可能不可行或不希望对整个数据集进行下采样的大规模数据集非常有用。
  14. 基于内容的缩放:根据图像中存在的内容或语义信息来缩放或调整图像大小。例如,您可以优先保留图像中的重要对象或感兴趣区域,同时降低不太关键区域的分辨率。
  15. 渐进式加载和处理:不一次性加载和处理整个图像,而是采用渐进式加载和处理方法,即分块或分片加载和处理图像。这种方法有助于管理内存使用并提高大图像或数据集的处理效率。
  16. 流式和按需处理:实现流式和按需处理技术,即根据需要从存储介质流式传输或获取图像数据,而不是将整个图像预先加载到内存中。这种方法对于响应性至关重要的实时或交互式应用非常有用。

在选择下采样的替代方法时,请考虑您应用的具体要求、限制和特性。尝试不同的技术和组合,为您的用例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