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国际法的未来

2025年4月16日 | 阅读5分钟

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管理、经济和法律体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为国际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伦理、治理、执法和主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法律范式。人工智能与国际法的互动对于建立一个既能支持新兴技术,又能维护全球安全、保护人权和促进公平经济增长的全球体系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在变革法律原则中的作用

1.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权与管辖权

  • 由于人工智能经常是跨国界运作的,因此界定管辖权非常困难。例如,如果一个在一个国家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伤害了另一个国家的人,就会出现法律责任和管辖权的问题。
  • 随着各国必须在自身的主权和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国际合作之间取得平衡,传统的主权观念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 为了处理跨境数据流动、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和执法政策等问题,可能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或惯例。

2. 重新审视人身权与代理权的法律概念

  •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关于是否应赋予人工智能实体法律人格的辩论已经出现。
  • 尽管根据现有的国际法,国家、公司和个人被视为法律实体,但人工智能实体的出现可能会重塑法律体系。
  • 赋予人格可能会使责任更容易追究,但也可能导致伦理困境和意外后果,例如人工智能人格可能被用于牟利。

3. 人工智能与环境法和空间法的交叉

  •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执行国际环境协议和监测环境变化。
  • 国际法必须处理诸如部署自主空间系统以及在小行星采矿中使用人工智能等问题,因为这些技术促进了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 可能需要修订《外层空间条约》(1967 年)等条约,以便将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活动考虑在内。

在国际法下治理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

1. 伦理和道德考量

  • 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引发了伦理担忧,包括滥用于生成深度伪造内容或开发危险自主武器的可能性。
  • 必须通过国际协议建立明确的伦理准则,以防止滥用并鼓励人工智能的正确应用。
  •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人类中心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必须与其他法律和社会习俗相一致。

2. 经济不平等和获取

  • 由于各国在人工智能开发能力方面的差异,技术先进国家和资源匮乏国家之间存在差距。
  • 通过促进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公平获取人工智能技术,国际法必须解决这种不平等问题。
  • 全球框架可以确保发展中国家从人工智能中受益,而无需承担其风险的不公平份额。

3. 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 缺乏人工智能系统的国际标准使得确保跨境公平性和互操作性变得困难。
  • 要统一监管行动,就需要为算法透明度、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开发建立国际标准。
  • 在制定这些标准时,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等机构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受人工智能和国际法影响的关键领域

1. 全球贸易和知识产权

  • 人工智能通过优化协调、预测市场趋势和提高供应链透明度来改变全球贸易。
  • 诸如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在贸易协定中使用人工智能等问题是紧迫的关注点。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等全球机构正在探索如何调整知识产权法以适应人工智能的创新。

2. 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响应

  • 人工智能(AI)系统被用于监测冲突期间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遵守情况、规划人道主义援助以及预测自然灾害。
  • 需要明确的法律框架来确保人工智能在敏感情况下被合乎道德地使用,并且不会无意中造成伤害。

3. 健康和生物技术

  • 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技术和健康领域的进步,例如基因编辑和个性化治疗,引发了关于同意和生物伦理的问题。
  • 国际法必须为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合乎道德的应用制定法规,以防止滥用并确保公平获得惠益。

迈向全球人工智能法律框架的步骤

1. 建立人工智能专项国际协议

  • 现有的框架,如《日内瓦公约》或《巴黎协定》,可以纳入人工智能专项条款。
  • 可以建立一项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国际条约,类似于《核不扩散条约》,以规范其开发和使用。

2. 国际组织的作用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非常适合促进关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讨论。
  • 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GPAI)等合作倡议可以为各国提供分享最佳实践和统一监管努力的平台。

3. 促进公私伙伴关系

  • 通过纳入科技公司、学术机构和公民社会组织,可以全面考虑国际人工智能立法。
  •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促进创新,同时维护道德标准。

4. 开发适应性法律机制

  • 国际法应具有适应性,以跟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 通过使用动态监测系统、监管沙盒和周期性条约审查等工具,可以使法律框架保持最新状态。

加强国际法的机遇

  1. 加强法律研究和合规性监测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条约遵守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和预测地缘政治趋势来帮助加强国际法。
  2. 人工智能作为争端解决的调解者
    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可以通过提供公正、数据驱动的建议来调解国际争端,从而减少冗长的谈判。
  3. 能力建设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法律和监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

未来路径

  1. 全球协作
    国际社会必须合作建立强大的治理框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开发和部署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2. 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
    国际法必须优先考虑人工智能的道德使用,确保技术进步能够提升人类尊严和福祉。
  3. 动态和适应性法律机制
    鉴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速度,国际法必须采用能够不断更新以应对新兴挑战的灵活机制。

结论

人工智能通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地改变着国际法的领域。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制定灵活、包容和符合道德的法律框架,以应对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复杂性。从监管自主武器系统到保护人权和确保公平获取,国际法必须进行调整,以在创新、责任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全球法律体系应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并优先考虑以人为本的政策,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来促进全球的公平、安全和繁荣。这将为建设一个更可持续和公平的未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