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律问题

2025年4月16日 | 阅读5分钟

引言

人工智能 (AI) 是 21 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商业、医疗保健、教育到治理。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已被迅速采用,并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和道德问题,促使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和法律专家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

人工智能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 (IP) 问题

作为 AI 法律中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知识产权框架将作者身份和所有权分配给人类创作者。但当人工智能在没有我们输入的情况下开发出自己的艺术、音乐、软件代码或发明时,我们就不知道谁有权享有这些权利。人工智能系统的创造者认为,设计和训练该系统的人应该拥有该人工智能系统的权利,而实际指导该人工智能系统的用户则认为,实际使用它的人应该获得赞誉。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应置于公共领域,因为完全没有人负责。

这些人工智能系统不断发明新的流程和解决方案。然而,许多司法管辖区要求专利申请必须有人类发明者。这种法律空白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也可能导致关于人工智能发明产品是否可获得专利的困惑。

责任和问责制

当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一种自主系统)发生碰撞或故障时,会产生有关责任的关键问题。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用户或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将会有适用严格责任(或在无过错证明的情况下追究当事方责任)或基于过失的标准(需要证明过错)的情况。

人工智能系统也反映了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当歧视成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导致拒绝贷款或限制新的就业机会时,法律问题就会出现。目前,现有法律在应对后者带来的歧视方面可能不足,而且人工智能模型的透明度也阻碍了证明偏见和歧视事实的发生。

隐私和数据保护

知情同意和匿名化对于人工智能系统来说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它们通常需要从人们那里获取大量数据。不幸的是,人们并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数据何时会被使用,即使是匿名数据也可能通过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重新识别。

面部识别、预测分析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监控,这经常引起隐私担忧。法律挑战还包括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权,以及防止为某个目的收集的数据被滥用于其他目的。

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和美国的 CCPA 等隐私法致力于确保用户可接受的用途得到服务,并且数据不被未包含在服务条款中的任何人访问。然而,针对人工智能特有问题进行执法和适应性调整仍然相当困难。

道德人工智能和监管

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制定人工智能使用道德规范。其他的有:人工智能开发者和用户的自愿行为准则;强制人工智能系统透明、问责和公平的约束性法规;以及最终由例如 经合组织教科文组织 等机构推动的全球标准。

同样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不得违反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权和平等权。人们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一种审查、操纵或歧视性做法。

就业和劳动法

人工智能自动化正在取代行业中的工人。法律途径可能是要求公司对其工人进行再培训,或考虑实施失业工人福利机制,例如普遍基本收入 (UBI)。

人工智能系统也被部署在工作场所,用于监控工人效率、分配任务和评估其绩效。因此,在法律上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不会侵犯工人的隐私权,也不会不公平地惩罚员工。

竞争和反垄断

人工智能主要由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控制,它们实行垄断和数据垄断。这意味着它们必须保护较小公司的竞争力,以获得公平的人工智能技术访问权,并对抗数据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的情况。

人工智能系统还可能允许竞争对手串通。动态定价(算法串通)是指算法在定价时考虑到损害消费者,而市场操纵(算法串通)可能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操纵股市或其他金融系统。

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法律专家建议,一些法律体系可以通过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法律主体资格”来分配责任和进行交易。然而,这会引发关于权利和责任性质的态度方面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国际法和人工智能

由于人工智能系统的边界通常会跨越国界,因此数据主权问题以及法律冲突问题就会出现。挑战包括遵守当地数据保护法以及解决涉及多个国家货币网络的法律纠纷。

任何人工智能驱动的武器系统都带来了有关法律和道德的严重问题。当前正在进行的法律挑战包括确保自主武器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标准、必要性、相称性和区分原则,以及确定非法行为的责任。

未来挑战

人工智能创新往往发生得非常快,而法律框架的发展则相当缓慢。由于监管和法律框架的滞后,我们限制了资金的流转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建立公众信任。这可以通过具有明确补救措施的法律措施来支持,以应对损害发生的情况,并要求人工智能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结论

人工智能 (AI) 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法律挑战必须紧急解决。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决策的问责制、数据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以及算法中嵌入的偏见是关键因素。当人工智能系统造成损害时,就会出现责任问题,而在其使用导致汽车事故或误诊的情况下,确定责任则更为棘手,几乎不可能。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处理海量个人数据(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类关系中的大部分数据仍然存在),隐私问题可能会急剧上升。传统上,知识产权法难以应对非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政策制定者(他们可以倡导制定全面、适应性强的法规)与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之间的合作。为了确保人工智能得到负责任的应用,社会可以优先考虑透明度、公平性和问责制,同时减轻风险并建立对其应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