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2025年4月16日 | 阅读 11 分钟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有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颠覆性因素,它开辟了新的技巧、方法和技术,使其在增长过程中更有效、更可靠、更具有机性。无线通信系统的复杂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数据速率、延迟、连接设备数量和频谱效率等要求所致。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处理、数据预测和自动化来提供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中的关键作用

  1. 网络优化: 人工智能促进智能资源管理、频谱管理和功率控制,从而有助于高效管理网络资源。
  2. 自动化: 人工智能支持自组织网络 (SON),这些网络可以根据流量、用户需求和网络状态自行重新配置。
  3. 预测分析: 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估计流量速率、用户行为和设备移动,以便在网络饱和之前很久就进行纠正。
  4. 增强安全性: 人工智能能够识别潜在的威胁,例如侵入、干扰或欺骗。
  5. 能效: 这是通过关闭非运行基站以及预测用电模式来实现的。
  6. 5G及更高版本: 大型 MIMO 系统、波束成形和网络切片环境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

无线网络的历史和发展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经一个多世纪,经历了几个变革性阶段。

20世纪前

  • 1865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发展了电磁波理论,这是无线传输的基础。
  • 1895年:古列尔莫·马可尼完成了第一台无线电报机,开启了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第一代无线网络(20世纪初 - 1940年代)

  • 1906年:美国发明家雷金纳德·费森登被认为是进行了第一次无线音频传输。
  • 早期的无线技术主要用于军事和海军应用。

第一代 (1G) - 模拟蜂窝网络 (20世纪80年代)

  • 引入了模拟语音通信。
  • 示例: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AMPS)。
  • 容量有限、安全性差、数据速率低。

第二代 (2G) - 数字蜂窝网络 (20世纪90年代)

  • 从传统的模拟通信,发展到数字通信,其质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 他们引入的一些服务包括标准:
    •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 CDMA:码分多址。

第三代 (3G) - 移动宽带 (2000年代)

  • 在移动设备上引入了高速互联网和多媒体服务。
  • 关键进展:WCDMA、HSPA。
  • 为移动网页浏览、视频流和社交媒体访问铺平了道路。

第四代 (4G) - LTE 和移动互联网 (2010年代)

  •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速率、低延迟和 IP 传输。
  • 例如,LTE 技术支持高清视频流和在线游戏等功能。

第五代 (5G) - 连接时代 (2020年代)

  • 其特点是极低的时延、巨大的设备密度和 eMBB。
  • 支持的技术:当今网络主要利用三项关键创新:大规模 MIMO、毫米波 (mmWave) 和网络切片。
  • 支持的应用: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未来:第六代 (6G) 及更高版本 (2030年代)

  • 预期进展:太赫兹通信、集成传感与通信 (ISAC) 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管理。
  • 重点关注全息通信、触觉互联网和通过卫星网络实现的全球连接。

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技术

机器学习 (ML) 技术

  • 监督式学习
    • 用于流量分类、信道估计和预测性维护等任务。
    • 示例:支持向量机 (SVM)、决策树、随机森林。
  • 无监督式学习
    • 应用于聚类任务,如用户行为分析、异常检测和频谱使用模式识别。
    • 示例:K-Means 聚类、主成分分析 (PCA)。
  • 强化学习 (RL)
    • 用于动态资源分配、功率控制和频谱共享。
    • 示例:Q-Learning、深度 Q 网络 (DQN)。

深度学习 (DL) 技术

联邦学习 (FL)

  • 通过将数据保留在设备本地来实现去中心化模型训练,从而保护隐私。
  • 应用:物联网设备优化、分布式边缘智能和协作频谱感知。

迁移学习

  • 使用少量数据调整预训练模型以适应新任务。
  • 应用:跨域适应,即将在一个网络类型上训练的模型重用于另一个网络。

进化算法

  • 示例:GA、PSO、蚁群优化、DE(差分进化)。
  • 在处理网络拓扑、资源选择和波束形成等优化问题时,会使用机器学习。

强化学习变体

  •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MARL)
    • 处理多用户或多节点网络中的协作任务,例如分布式资源管理。
  • 分层强化学习
    • 应用于多层蜂窝网络等复杂系统中的分层决策。

混合人工智能方法

  • 结合不同的技术(例如,机器学习与优化算法)来处理复杂的任务,如端到端通信系统设计。
  • 示例:将 CNN 与 RL 结合用于自适应波束成形。

贝叶斯网络

  • 用于故障诊断、频谱预测和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制定等任务中的概率推理。

神经进化

  • 使用进化技术来进化神经网络,以优化特定通信任务的架构。
  • 应用:用于信号处理的神经网络:实时应用的架构增强。

图神经网络 (GNN)

  • 利用图结构来表征和解决有关无线网络 (WLN) 的任务,包括干扰管理、设备聚类和网络拓扑安排。

自监督学习 (SSL)

  • 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识别有用特征,而无需对数据进行标记过程。
  • 应用:信道估计和异常检测。

少样本学习 (FSL)

  • 使用最少的数据训练模型,非常适合低资源场景,如新用户或设备分类。

人工智能驱动的优化算法

  •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优化相结合,用于执行任务,如
    • 频谱效率。
    • 无线网络中的动态路由。

人工智能在 5G 技术中的作用

5G 以超实时、设备连接、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特点,为无线通信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概念。然而,随着 5G 网络的出现,需要新的强大优化、自动化和可扩展的工具。人工智能 (AI) 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增强 5G 技术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人工智能在 5G 中的关键作用

  1. 网络优化与管理: 人工智能将负责自动化自组织网络 (SON),这些网络可以根据流量、用户以及环境进行自适应。高效的启发式算法可以改进无线资源管理、功率控制和负载分配。
  2. 动态频谱管理: 人工智能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频谱的使用,并实时预测频谱可用性。人工智能使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就访问频段的正确时间和空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波束成形和大规模 MIMO: 人工智能增强了大规模 MIMO 系统中的混合波束成形和天线选择。深度学习方法有助于估计信道并减少干扰。
  4. 能效: 人工智能通过估计网络的流量水平并根据流量开启或关闭基站来节省电力。
  5. 网络切片: 借助人工智能的支持,该概念能够动态地为不同的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或增强现实类型的 VN 分配资源。该架构专门设计用于保证每个切片最佳的服务质量 (QoS)。
  6. 预测性维护: 人工智能还可以预测硬件组件何时可能发生故障以及何时需要对网络组件进行维护,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费用。
  7. 流量预测和负载均衡: 人工智能计算用户、移动和流量的预期,以指导满足网络需求并防止拥塞。
  8. 安全和欺诈检测: 人工智能还通过提供对 DDoS、干扰和入侵等攻击的识别和预防,为 5G 网络安全做出有效贡献。
  9.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URLLC): 人工智能能够在自动驾驶汽车、制造业和远程手术等敏感应用领域实现实时决策。
  10. 改善用户体验: 由于延迟和连接性较低,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和智能路由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用于 5G 及更高版本

人工智能在 5G 中的集成是未来 6G 和其他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石。

人工智能在 6G 技术中的应用

  • 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将优化 6G 中使用的超高频频段的资源管理和信号处理。
  • 集成传感与通信 (ISAC):人工智能将使系统能够同时感知环境并进行通信,从而改进自动驾驶和精准农业等应用。
  • 全息通信:人工智能将管理带宽和资源分配,以实现 3D 全息远程呈现等沉浸式体验。
  • 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纠错和优化基于量子的安全通信系统。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 人工智能将创造出具有自优化、自修复和自配置能力的自主网络,这些网络将很大程度上摆脱人为控制。

高级用例

  •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将有助于维护城市中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并使智能电网和公共安全应用程序等智能系统互联互通。
  • 全球连接:卫星通信和非地面网络将由人工智能支持,以便在难以到达的地区提供快速的互联网服务。
  • 触觉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为基于交互的流媒体应用铺平道路,这些应用具有超低延迟和时延的特点。

智能边缘计算

  • 人工智能将通过在更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处理数据来改进边缘计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迟和带宽消耗,并支持 AR/VR、游戏和智能设备等应用。

环境可持续性

  •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有助于确保可持续通信网络,因为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无线结构的能耗。

集成人工智能与无线技术的优势

  1. 提高网络性能: 自组织网络、认知网络、自配置网络、智能频谱管理和功率控制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2. 自动化和自优化: 支持自组织网络 (SON),这意味着网络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自组织、自调整和自修复。
  3. 预测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预测用户足迹、流量和移动情况,以便网络可以进行更改以避免流量拥堵和随后的服务质量下降。
  4. 增强安全性: 人工智能在快速识别和消除安全威胁(如入侵、干扰攻击和欺诈)方面非常有效。
  5. 能效: 人工智能通过预测网络的整体需求和改善基站的功能方面,创建环保可持续的网络。
  6. 支持高级用例: 人工智能支持第五代移动网络、5G 新网络切片、URLLC、物联网支持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城市、工业 4.0 等)等技术。
  7. 更快的决策: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大量数据集,从而可以对波束成形、负载均衡和设备切换等任务做出近乎实时的决策。
  8. 降低成本: 通过自动化流程和预测性维护,可以减少组织的运营和维护费用,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设备停机时间。
  9. 改善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根据每个用户的连接需求提供服务,提供高质量的视频、适当的游戏延迟,且通话不会中断。
  10. 可扩展性: 人工智能支持对物联网系统中的数千万甚至数亿个节点进行控制。

集成人工智能与无线技术的挑战和局限性

  1. 计算复杂性: 由于模型,特别是深度学习系统,计算量很大,因此在部署到物联网或边缘设备等低功耗设备上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2. 数据依赖性: 人工智能模型可能非常有用,但人们发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高质量的标记数据。尽管如此,数据可用性和数据隐私等问题是无线网络中的关键挑战。
  3. 实时处理: 实时低延迟人工智能具有挑战性,因为算法复杂,并且无线通信需要实时性。
  4. 可扩展性问题: 由于资源限制和协调,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大规模应用于现有拥有数百万设备的庞大无线网络可能很复杂。
  5. 能耗: 深度学习算法是当前与网络相关的人工智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很高,可能会抵消人工智能在增强网络方面提供的节能属性。
  6. 缺乏标准化: 将人工智能与无线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仍在进行中,不同领域和国家之间没有共享的标准协议和平台。
  7. 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本身就容易受到对抗性攻击,例如数据投毒和欺骗,这些攻击会破坏网络运行。
  8. 道德和隐私问题: 人工智能模型通常处理用户数据,这会产生用户隐私问题。数据安全以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 的相关要求存在问题。
  9. 部署成本高: 采用和集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在于对系统、软件和熟练劳动力的巨额资本投资,这可能对小型运营商构成挑战。
  10. 可解释性有限: 所述模型,尤其是许多深度学习系统,完全不透明,通常被称为“黑箱”。这限制了在重要应用中的信心和使用水平。
  11. 技能和专业知识差距: 人工智能系统的培训、实施和管理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任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无线网络领域仍然存在短缺。
  12. 与遗留系统的干扰: 在将人工智能作为对遗留无线系统的升级实施时,兼容性可能是一个问题,并且基础设施的改进可能非常巨大。
  13. 人工智能模型中的伦理偏见: 人工智能模型可能会无意中从训练数据中继承偏见,导致在资源分配或用户优先级方面做出不公平或次优的决策。

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中的实际应用

  1. 智慧城市和物联网
    1.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处理物联网设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控制、废物管理和能源控制。
    2. 示例:基于人工智能自适应灯杆检测行人和车辆的智能街道照明。
  2. 自动驾驶汽车
    1. 人工智能通过高效管理车辆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为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控制。
    2. 示例:通过在决策中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实时导航和碰撞避免。
  3. 5G 网络切片
    1. 人工智能动态分配资源,为医疗保健、自动驾驶和娱乐等应用创建虚拟化网络切片。
    2. 示例:为远程机器人手术提供专用的低延迟切片。
  4. 预测性维护
    1. 人工智能可以预测硬件故障并安排维护,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运营成本。
    2. 示例:蜂窝塔中的人工智能故障检测。
  5. 节能网络
    1. 人工智能通过优化基站活动和资源分配来降低能耗。
    2. 示例:在低流量时段,人工智能模型会关闭空闲基站。
  6. 动态频谱分配
    1. 人工智能使认知无线电能够分析频谱使用情况并动态分配带宽,从而避免拥塞。
    2. 示例:军事和商业网络之间的实时频谱共享。
  7. 安全性增强
    1. 人工智能能够对抗和阻止 DDoS、干扰和未经授权访问等网络犯罪。
    2. 示例:用于 5G 网络异常检测的人工智能方法。
  8. AR/VR 和沉浸式体验
    1. 人工智能提供的另一个好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内容交付的延迟和带宽要求。
    2. 示例:在具有实时自适应图形的虚拟现实游戏中集成和使用人工智能的智能应用。
  9. 工业自动化
    1. 人工智能优化了工业物联网 (IIoT) 环境中机器之间的通信。
    2. 示例:智能工厂中的人工智能监控和控制。
  10. 卫星通信和远程连接
    1. 人工智能通过非地面网络提高了在偏远或受灾地区通信的可靠性。
    2. 示例:人工智能优化的卫星通信,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

结论

无线网络展示了新颖和更高级网络涌现的过程,无休止地追求更好的性能和最终用户体验。人工智能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标志着网络智能和优化的明显进化过程,迈向 6G 及更高版本中详细介绍的未来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