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的关系运算符是什么?

2025年4月5日 | 阅读 4 分钟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 Python 程序中使用不同的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也称为比较运算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操作数的值返回 True 或 False。

以下是关系运算符-

  1. >
  2. <
  3. ==
  4. !=
  5. >=
  6. <=

让我们从第一个开始-

1. 大于或小于 (>, <)

下面的程序说明了如何做到这一点-

输出

The sum of a and b is 30
True
False
False
True

说明:

现在是时候看看上面程序的解释了-

  1.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变量 a 和 b 的值初始化为 20 和 10。
  2. 在下一步中,我们计算了 a 和 b 的和。
  3. 最后,我们打印了基于大于或小于运算符计算出的值。
  4. 如果 a 大于 b,则输出为“True”,否则输出为“False”,反之亦然。
  5. 执行给定的程序后,将显示所需的输出。

2. 等于 (==)

当两个变量中存储的值相同时,“等于”'==' 运算符返回 True 值。

下面的程序说明了它的用法

输出

The sum of a and b is 30
The difference of d and b is 20
True
False
True
True

说明:

让我们了解上面程序中发生了什么-

  1.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变量 a 和 b 的值初始化为 20 和 10。
  2. 在下一步中,我们计算了 a 和 b 的和,以及 d 和 b 的差。
  3. 最后,我们打印了基于大于、小于和等于运算符计算出的值。
  4. 如果 c 等于 d,则输出为“True”,否则输出为“False”,反之亦然。
  5. 执行给定的程序后,将显示所需的输出。

3. 不等于 (!=)

当两个变量中存储的值不同时,“不等于”'!=' 运算符返回 True 值。

考虑下面的程序-

输出

The sum of a and b is 30
The difference of d and b is 20
True
True
False
True

说明:

让我们看一看上面程序的解释-

  1.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变量 a 和 b 的值初始化为 20 和 10。
  2. 在下一步中,我们计算了 a 和 b 的和,以及 d 和 b 的差。
  3. 最后,我们打印了基于大于、小于、等于和不等于运算符计算出的值。
  4. 如果 a 不等于 **b**,则输出为“True”,否则输出为“False”,反之亦然。
  5. 执行给定的程序后,将显示所需的输出。

最后,我们将讨论最后一个关系运算符,即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

4. 大于或小于等于 (>=, <=)

如果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二个变量,则“大于等于”返回 'True'。

“小于等于”的工作方式类似。

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Python 程序中使用它,

输出

The sum of a and b is 30
The difference of d and b is 20
True
True
True
True

说明:

下面的程序说明了如何做到这一点-

  1.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变量 a 和 b 的值初始化为 20 和 10。
  2. 在下一步中,我们计算了 a 和 b 的和,以及 d 和 b 的差。
  3. 最后,我们打印了基于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运算符计算出的值。
  4. 如果 a 大于等于 b,则输出为 'True',否则输出为 'False',反之亦然。
  5. 执行给定的程序后,将显示所需的输出。

结论

在本教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 Python 程序中使用关系运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