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00修正案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 4 分钟

2015年《印度宪法(第100次修正案)法案》的通过是为了正式化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土地边界协定》(LBA)。该法案修订了《印度宪法》第一附表,以促进两国之间有争议和被占用的领土的交换。此次交换以1974年的双边《土地边界协定》为基础。

100th Amendment Act 2015

此次交换的结果是,印度获得了51个孟加拉国飞地,面积为7110英亩,这些飞地位于印度境内。作为回报,孟加拉国获得了111个印度飞地,面积为17160英亩,这些飞地位于孟加拉国境内。此次交换是解决两国长期边界争端和加强双边关系的重要一步。

背景

1947年印度分治后,印度最高法院介入处理印巴边界划分问题。法院裁定,任何土地转让都需要宪法修正案。这导致了《印度宪法》第九次修正案,该修正案根据最高法院1959年的咨询判决处理了巴基斯坦边界的划分。

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后,印度和孟加拉国合作解决领土边界争端。1972年3月19日,在达卡,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总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和英迪拉·甘地签署了为期25年、可续签的《友好、合作与和平条约》。该条约标志着解决边界问题的初步尝试。随后,在1974年,两国总理签署了《土地边界协定》。

为何颁布?

1974年的《印度-孟加拉国协定》涉及领土转让,但最初未获批准,因为它需要进行宪法修正。然而,最终通过了必要的修正案来促进批准过程。

印度和孟加拉国共享4096公里的陆地边界,横跨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梅加拉亚邦和米佐拉姆邦,这是印度与其任何邻国共享的最长国际边界。沿着这条边界,约有5万至10万居民生活在被称为“Chitmahals”或印孟飞地的地方。这些飞地包括102个位于孟加拉国境内的印度飞地和71个位于印度境内的孟加拉国飞地。在这些飞地中,有28个反飞地和一个反反飞地,称为Dahala Khagrabari。

这些飞地周围的模糊情况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被外国领土条带隔离开来,无法获得基本的政府服务。这个问题自孟加拉国诞生以来一直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初步设想在1972年的英迪拉-穆吉布协议中得到正式化。该协议为随后的《印度-孟加拉国土地边界协定》奠定了基础,后者于1974年签署。然而,由于涉及领土交换,《协定》需要两国议会的批准。孟加拉国于1974年批准了该协议,但印度议会尚未批准。

重要条款

《土地边界协定》设想将111个印度飞地象征性地转让给孟加拉国,以换取51个飞地给印度。

宪法第一附表修正案

  1. 该法案修改了宪法第一附表,以反映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关于1974年5月16日领土收购和转让的协议。《第一附表》定义了构成印度的每个邦和联邦领土的面积。
  2. 受影响的领土位于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梅加拉亚邦和特里普拉邦,其中许多是飞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包围),包括飞地内的飞地。
  3. 飞地居民可以选择留在原地或移居到他们选择的国家。
  4. 飞地的交换于2015年7月31日午夜进行。
  5. 飞地的实际交换将于2015年7月31日至2016年6月30日分阶段进行。

影响

  1. 印度净领土损失给孟加拉国大于获得面积,总损失约40平方公里(10,000英亩)。这是东北邦和西孟加拉邦反对派的一个重要争议点。
  2. 转让区域主要由东北邦的部落居民居住,此次交换引发了对他们的土地权和脆弱性的担忧。
  3. 该协定为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持久的解决方案。
  4. 新划定的边界是固定的,为未来提供了确定性。
  5. 它有助于确保边境安全,减少非法移民、走私和犯罪活动。
  6. 它赋予了各自国家无国籍居民公民身份。
  7. 该协议解决了梅加拉亚邦、特里普拉邦、阿萨姆邦和西孟加拉邦的边界争端。
  8. 它改善了对欠发达的东北邦的准入,并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9. 在孟加拉国积极支持下,作为印度东北政策的一部分,它提高了与东南亚的连接性。
  10. 该协议解决了包括安全合作和不为反印度分子提供庇护所等战略担忧。
  11. 它考虑了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