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13分钟

修订印度宪法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它在维护这部最高法律文书不可侵犯性的同时,对国家的基本法进行修改。第二十部分第 368 条概述了宪法修正案的程序及其系统机制,旨在防止任意修改,同时保持文件的完整性。 基本结构理论就是最高法院和议会之间出现分歧导致引入限制的一个例子,这意味着修改宪法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修订程序:宪法第二十部分第 368 条详细描述了修改文件所涉及的步骤。 这个系统化的程序涉及多个阶段,并确保任何拟议的调整都经过仔细考虑。通过制定明确的修订程序,宪法起草者旨在避免对国家根本法进行随意或任意的修改。

修订权限制: 尽管第 368 条提供了修订宪法的框架,但最高法院与议会之间的历史性争端又增加了一层限制。这些争端经常围绕议会希望自由行使其修订权,而最高法院则强调限制这一权力。冲突的结果导致了各种理论和规则的发展,旨在验证修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基本结构理论:这些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基本结构理论,最高法院在著名的 Kesavananda Bharati 诉喀拉拉邦案中发展了该理论。 该理论指出,尽管议会可以修改宪法,但它不能改变文件的基本框架。利用这一理论,法院确定了哪些基本思想和特征构成了宪法的基石,并裁定它们不受修改。该理论作为一种缓冲,可以防止任何危及宪法基本原则的改变。

维护宪法完整性: 最高法院维护宪法完整性的承诺难以与议会要求广泛修订权的要求相平衡。对修订权的限制——尤其是像基本结构理论这样的理论——确保宪法以符合其指导原则的方式发展,并防止可能损害其根本思想的任意修改。

制宪会议辩论中的修订程序

印度宪法起草者对宪法修订这一棘手问题给予的审慎考虑,在制宪会议的辩论中显而易见,这些辩论最终塑造了文件的结构。为了实现平衡的方法,起草者结合了美国“根本法理论”和英国“议会主权理论”的方面,而不是支持严格的特殊程序或坚持联邦制的传统哲学。这种综合的目的是在确保体系反映印度民主动态特性的同时,赋予议会制宪权力。

宪法理论的融合

起草者认识到需要一种独特的印度方法,并特意避免强加英国式的制度,在英国,议会拥有最终权力。相反,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思想融合,借鉴了美国的成文宪法和英国的议会主权模式。这种结合为宪法结构奠定了基础,该结构赋予印度议会修改宪法的权力,但需在规定指南的范围内。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观点

制宪会议辩论中表达了对修订程序的各种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一些成员主张更灵活的修订程序。1948 年 11 月 8 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宪法需要提供一定的灵活性。虽然他承认对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宪法框架的渴望,但他同时也强调了应对一个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国家进行灵活性的重要性。

增长和适应的灵活性

尼赫鲁强有力地指出,尽管起草者代表印度人民,但他们知道发展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僵化而永恒的宪法可能会阻碍国家的发展。世界正处于动荡之中,印度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因此宪法既需要适应性,又需要根本性。尼赫鲁设想了一个足够灵活的宪法,能够适应印度人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目标。

灵活性遗赠

起草者在修订程序中融入灵活性的智慧已经延续至今。他们制定的宪法允许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而不会损害其基本原则。制宪会议的辩论证明了起草者的远见卓识,他们意识到瞬息万变世界的挑战,为制定一部既稳固又对不断演变的需求做出响应的宪法奠定了基础。

制宪会议的讨论不仅见证了印度宪法的诞生,也揭示了塑造其修订程序的审慎考虑。根据建造者融合多种宪法理念并允许框架灵活性的目标,印度的最高法是一部可以适应国家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活文本。这一愿景的传承在指导印度的宪法进步方面被证明是具有韧性和灵活性的。

宪法修正的必要性

  • P.S. Deshmukh 对矛盾条款的担忧:-

印度宪法的首席起草人之一 P.S. Deshmukh 博士强调了改进宪法修订的可及性的必要性。他感到担忧,因为他认为宪法条款存在矛盾,这些矛盾在解释时可能会更加明显。Deshmukh 认为,如果修订程序没有简化,政府可能会面临风险。

  • 接受适应性:Brajeshwar Prasad 的观点:-

Deshmukh 的态度得到了 Brajeshwar Prasad 的呼应,他主张制定一部更具包容性的宪法。Prasad 认为,一部僵化的宪法可能会阻碍进步立法和渐进式创新。他认为宪法需要灵活才能长久。

  • H.V. Kamath 对程序保障的关注:-

H.V. Kamath 反对 Deshmukh 和 Prasad 的观点,主张加强程序保障以防止仓促修订宪法。Kamath 的观点强调了维护周密程序的重要性,暗示仓促的修改可能会对宪法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简化修订程序:对批评的回应

批评者认为,宪法草案中的条款使得修订过于困难。为了回应这些担忧,宪法的关键起草人之一 B. R. Ambedkar 为拟议修订程序的简单性进行了辩护。他驳斥了荒谬的说法,并强调了该草案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宪法中更复杂的程序有所不同。

审查修订机制:与美澳比较

Ambedkar 邀请对宪法草案中概述的修订程序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宪法中的修订程序进行比较。他认为,宪法草案中的条款要简单得多,省去了诸如代表大会决定或全民公投等冗长的程序。重点在于清晰和效率。

三分之二多数规则:一种平衡行为

Ambedkar 详细介绍了宪法草案中提出的具体修订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他强调只有在涉及特定事项的修订才需要州立法机构的批准,所有其他条款都可以由议会修订。关键限制是修订需要两院都获得三分之二多数——这是一种平衡行为,以确保审议和共识。

区分制宪会议和未来的议会

Ambedkar 回应了关于制宪会议(根据有限的选举权选出)拥有简单多数通过宪法的权利的批评。相比之下,未来根据成年人选票选出的议会却没有同样的特权。他强调了关键区别——制宪会议在没有党派动机的情况下运作,仅专注于制定可行的宪法。与此同时,未来可能受政党利益驱动的议会可能会寻求修订以促进特定措施的通过。

信任制宪会议:一个独特的职位

Ambedkar 的论点集中在信任上——尽管制宪会议的选民基础有限,但由于其没有党派动机,可以信任它以简单多数通过宪法。相比之下,未来可能充当制宪会议的议会可能会受到政治议程的驱动,需要更严格的修订程序。

宪法修正案的平衡

从 Deshmukh、Prasad、Kamath 和 Ambedkar 的观点来看,关于宪法修订的讨论很复杂。在防止鲁莽修改的保障措施和修订的简便性之间找到平衡至关重要。Ambedkar 关于三分之二多数规则的论点突出了提供灵活而持久的宪法体系所需的谨慎平衡。

印度宪法中独特的修订程序

  • 修订程序简介:-

印度宪法在修订方法上独树一帜,在灵活性和僵化性之间取得了平衡。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印度的修订程序以其灵活性为特征,这是澳大利亚学者 Sir Kenneth Were 承认的一个独特特征。Were 的赞扬源于他的信念,即允许修订程序的多样性可以防止对宪法修订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 发起和批准:立法步骤:-

宪法修正案的发起在于在议会任何一个议院中提出一项法案。要继续进行,该法案必须获得每个议院的批准,获得其总成员的多数票以及至少三分之二到场投票成员的特别多数票。这种双重多数要求是确保在进行宪法修改之前获得广泛共识的重要保障。

  • 总统批准和州批准:-

一旦法案成功通过议会程序,就提交给总统批准。然而,如果拟议的修正案涉及第 368 条款中的修订,则需要至少一半州立法机构的批准。没有规定批准的最后期限,这强调了在将修正案提交总统之前完成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 立法形式:立法工艺

每一项宪法修正案都以立法形式颁布。第一修正案被称为“宪法(第一修正案)法”,随后的修正案则在形式上基本遵循了这一术语。精湛的立法工艺确保了记录宪法修订时的一致性和清晰度。

不同类型的修正案:特定群体

原始宪法规定了三种类型的修改,每种都需要不同的批准程序。在某些条款(如 4(2)、169、239A(2) 等)中描述的修正案属于第一类。这些调整对于诸如州改革等事项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议会简单多数通过,这与第 368 条规定的程序不同。

  • 排除第 368 条的立法独立性:-

第一类修正案明确排除在第 368 条管辖范围之外,该条款规定了修订宪法的权力和程序。第 4 条明确规定,议会根据第 2 条和第 3 条通过的、修改第一和第四附表的立法,不被视为第 368 条意义上的宪法修正案。这种排除允许对某些关键事项采取更直接的立法方法。

  • 立法委员会和附表修改:-

宪法赋予议会权力,可以就立法委员会(第 169 条)和第五、第六附表进行修改。例如,《1957 年立法委员会法》规定了安得拉邦立法委员会的成立,表明议会正在行使其在第 169 条下的权力。同样,根据第 368 条,第五和第六附表赋予了实施修改的无限权力,而无需将其归类为宪法修正案。

宪法的织锦

印度宪法对修订的处理展示了一块复杂的织锦,它将保障措施与灵活性相结合。修订程序的灵活性确保了可以审慎地进行重要更改,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限制。

每一次修订都经过精心立法,其分类以及排除在第 368 条之外,都表明在维护印度宪法完整性方面取得了谨慎的平衡。要全面理解印度宪法结构的复杂性,就必须对这种修订程序有深入的了解。

印度宪法修正案

印度宪法提供了一个政府框架,并且是一部反映不断变化的国家文化的动态文本。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进行更改和改进,因此已经建立了修订方法。认识到印度宪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需要了解其各种修订。修正案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并反映了宪法的细微差别。

1. 议会简单多数

宪法的某些方面可以通过议会两院的简单多数来修订,这一过程超出了第 368 条的范围。此类别下的条款涵盖了治理和行政的各个方面。

  • 接纳或建立新的邦: 不断变化的政治格局可能需要将新的邦纳入印度联邦。
  • 新邦的建立以及现有邦的区域、边界或名称的变更: 这使得当局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行政区域。
  • 各邦立法会的废除或设立: 这一条款允许对立法机构的结构进行调整,反映了邦级治理的动态性质。
  • 第二附表 - 报酬、津贴、特权等: 简单多数可以修改与总统、各邦邦长、议长和法官等关键宪法职位相关的财务方面。
  • 议会的法定人数: 根据立法程序不断变化的需求,可以调整议会进行业务所需的最低成员人数。
  • 议会议员的薪资和津贴: 这一条款允许议会审查和修订其议员的报酬。
  • 议会的议事规则: 规范议会运作的程序性方面可以通过简单多数进行调整。
  • 议会、其成员及其委员会的特权: 这种方式允许对给予议会实体的特权进行更改。
  • 议会使用英语: 根据多数票的决定,可以改变立法议会内的交流语言。
  • 最高法院的附属法官人数: 对司法机构(特别是最高法院)的组成进行调整属于此类别。
  • 授予最高法院更多的管辖区: 简单多数可以扩大最高法院的权力范围。
  • 公民身份 - 获取和终止: 这一过程允许修改与获取或丧失公民身份的标准相关的条款。
  • 议会和邦立法会的选举: 简单多数可以修改选举程序,包括对投票程序的任何更改。
  • 选区划分: 可以通过此条款对选区边界和划分进行调整。
  • 联邦属地: 可以通过简单多数来改变联邦属地的地位和管理。
  • 第五附表 - 预定区域和部落的行政管理: 与预定区域和部落的治理相关的修正案属于此范围。
  • 第六附表 - 部落地区的行政管理: 对此类别的修正案可以调整部落地区的治理结构。

能够通过简单多数修订这些不同条款的能力,突显了宪法框架固有的灵活性。

2. 议会特别多数

宪法中的许多关键条款要求更严格的修订程序,需要议会特别多数。这意味着需要各议院总成员的大多数以及到场投票成员的三分之二多数。此类别下的条款包括

  • 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只能通过特别多数来修改。
  • 国家政策指导原则: 宪法指导政府的原则要求对任何修正案都获得特别多数。

所有未涵盖在第一类和第三类中的其他条款:任何未明确涵盖在简单多数或联邦结构修正案中的宪法条款都属于此范围。

对这些关键方面强调特别多数,突显了此类修正案的严重性,确保了议会内部的广泛共识。

3. 议会特别多数和州同意

涉及政治联邦结构的条款需要双重修订程序。这包括议会特别多数以及至少一半州立法机构以简单多数同意。属于此类别中的条款包括

  • 总统选举及其方式: 对总统选举程序的修改需要议会和各州的双重批准。
  • 中央和各邦行政权力的范围: 对中央和各邦行政权力分配的调整需要各州的同意。
  • 最高法院和各高等法院: 对最高法院和各高等法院的结构和管辖区的更改需要议会和各州的批准。
  • 中央和各邦之间的立法权力分配: 对中央和邦政府之间立法权力分配的修改需要双重批准。
  • 第七附表中的任何列表: 对第七附表中的中央、邦或联合列表的修改需要议会和各州的联合批准。
  • 各邦在议会中的代表权: 与各邦在议会中的代表权相关的修正案需要相关各州的同意。
  • 议会修改宪法及其程序的权力(第 368 条本身): 即使是第 368 条修订宪法的过程也需要两次投票才能进行。

这种复杂的程序确保了影响印度政治联邦结构的更改能够获得各州所需的支撑,从而维护了印度联邦的合作和联邦特性。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印度宪法经过了多次修订,这些修订证明了修改这部根本性文本所采用的审慎程序。每种方法都履行了特定功能,体现了起草者对宪法的愿景。无论是通过简单多数、特别多数,还是两者的结合以及州批准,修订程序都突显了印度宪法在应对充满活力和多样化国家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方面的灵活性和韧性。

结论

第 XX 部分(第 368 条)详述的修订印度宪法的程序,表明了起草者维护最高法律纯洁性的承诺。由于最高法院与议会之间的争端塑造了修订权的限制,因此出现了基本结构理论等学说。尽管国家的法律环境不断变化,但修改宪法的能力与维护其基本思想之间的谨慎平衡是印度法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下一主题反变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