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第31修正案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13分钟

引言

印度宪法是一部活生生的文件,不断适应其庞大而多元化人口不断变化的需求。印度宪法重要的修正案之一是1973年的第三十一修正案法案,该法案解决了扩大印度议会下院人民院的必要性。这项修正案标志着确保国家民主机构公平代表制的重要里程碑。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里程碑,并了解有关第三十一修正案的其他重要细节。

Thirty First Amendment Act 1973

人民院

由于第三十一修正案直接影响人民院,我们必须掌握人民院的概念和功能。人民院是印度议会的下院。它是该国的主要立法机构,在印度民主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人民院的一些要点:

  1. 组成:人民院由通过普选权选举产生的印度人民代表组成。人民院的成员被称为议会议员(MPs)。
  2. 代表性:人民院代表印度人民,负责制定法律、控制财政,并确保政府对人民负责。
  3. 职能:人民院在立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辩论并通过法案,审查政府的行为和政策,并代表公民的利益和关切。
  4. 规模:人民院的最大人数由印度宪法规定。根据宪法,人民院最多可设552名成员,其中包括最多530名代表各邦的成员,最多20名代表联邦属地的成员,以及由总统任命的代表英裔印度社区的2名成员。
  5. 领导:人民院由议长领导,议长由议院成员选举产生。议长主持会议,并确保辩论有序进行。
  6. 任期:人民院的任期为五年,除非提前解散。然而,总统可以在任期届满前解散人民院,从而举行大选以选举新的人民院。

人民院与联邦院(议会上院)一起构成了印度政府的立法部门。它们共同代表着印度的联邦结构,并确保人民的声音和利益在国家治理中得到体现。

人民院的重要性

人民院在印度民主体系中具有 immense Importance,原因如下:

  1. 人民的代表性:人民院通过普选权由印度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它为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并选举能够在国家层面表达其关切、愿望和利益的代表提供了一个平台。
  2. 立法权力:人民院拥有重要的立法权力。它有权就包括财政、税收和治理在内的各种主题提出、辩论并通过法律。人民院通过的法律影响着数百万印度人的生活,并塑造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3. 行政监督:人民院的关键作用之一是监督由总理领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的运作。通过议会辩论、质询和讨论等机制,议员们追究政府对其行为、政策和决定的责任。
  4. 预算控制:人民院在财政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拥有批准或否决涉及税收和政府支出的金钱法案的专属权力。政府提出的年度预算需经人民院审查和批准,以确保财政事务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5. 政府的形成:人民院决定政府的组成。在人民院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联盟组成政府,多数党领袖成为印度总理。因此,人民院在政府的形成和稳定方面发挥着直接作用。
  6. 多元群体代表性:人民院代表着印度多元的社会文化结构。它为各种社群、地区、语言和利益的代表提供了平台。通过来自不同背景的民选代表,人民院确保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倾听和考虑。

1973年印度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法案

1973年,通过第31修正案法案,印度议会的下院人民院发生了一项重要变化。这项修正案解决了在印度东北部地区成立新邦后对增加代表性的需求。

修正案之前,人民院最多有525名成员,其中500名从各邦选举产生,25名从联邦属地选举产生。然而,1971年的《东北地区(重组)法案》导致了东北部新邦的成立,需要增加它们在人民院的代表席位。这使得席位总数超出了先前确定的限额。

第31修正案法案旨在通过进行两项关键调整来解决这一差距:

  1. 增加邦的最高席位数:修正案将分配给各邦的人民院最高席位数从500个增加到525个。这确保了东北部新成立的邦能够获得公平的代表席位。
  2. 调整联邦属地代表席位:为了适应邦席位的增加,修正案同时将分配给联邦属地的最高席位数从25个减少到20个。这一调整反映了联邦属地现有的较低代表性。
  3. 选区划分:修正案还规定了基于1971年人口普查数据的选区划分。选区划分涉及重新定义选区边界以确保公平的代表性。通过更新选区边界,修正案旨在反映人口变化并维护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通过调整联邦属地的席位分配,修正案确保了人民院的整体平衡得以维持,防止任何一个群体拥有不当的影响力。

注意:以下是根据India.gov网站提供的法案官方声明。

“1973年印度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法案

[1973年10月17日]

进一步修正印度宪法的法案。

特此由议会,在印度共和国第二十四年,规定如下:——

1. 简称。——本法案可称为《1973年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法案》。

10 修正案第81条。——在宪法第81条中,——

(a) 在第(1)款中,——

(i) 在(a)项下,将“五百名议员”改为“五百二十五名议员”;

(ii) 在(b)项下,将“二十五名议员”改为“二十名议员”;

(b) 在第(2)款中,在(b)项后,插入以下条款,即:——

“前提是,只要该邦人口不超过六百万,本款(a)项的规定不得适用于向任何邦分配人民院席位。”。

3. 修正第330条。——(1) 在宪法第330条中,——

(a) 在第(1)款(b)项下,将“除阿萨姆邦部落地区和那加兰邦的表列部落外,以及”改为以下内容:——

“除表列部落外——

(i) 在阿萨姆邦的部落地区;

(ii) 在那加兰邦;

(iii) 在梅加拉亚邦;

(iv) 在阿鲁纳恰尔邦;和

(v) 在米佐拉姆邦;和”;

(b) 在第(2)款后,插入以下条款,即:——

“(3) 尽管有第(2)款的规定,阿萨姆邦自治区内表列部落在人民院的保留席位数,与其在人民院所分配的总席位数之比,不得低于该等自治区内表列部落的人口与该邦总人口之比。”。

(2) 本法案第(1)款对宪法第330条所作的修正,在自本法案生效之日起的现有人民院解散之前,不影响人民院的任何代表。

4. 修正第332条。——

(1) 在宪法第332条第(1)款中,将“除阿萨姆邦部落地区和那加兰邦的表列部落外”改为“除阿萨姆邦部落地区、那加兰邦和梅加拉亚邦的表列部落外”。

(2) 本法案第(1)款对宪法第332条所作的修正,在自本法案生效之日起的现有梅加拉亚邦立法会的解散之前,不影响该立法会的任何代表。

第三十一修正案的重要性与意义

1973年颁布的《印度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在该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修正案解决了有关印度议会下院人民院组成以及相关事项的关键问题。以下几点突显了第三十一修正案的重要性与意义:

  1. 人民院扩容:第三十一修正案的主要目的是将人民院的最高人数从525名增加到545名。此次扩容旨在容纳印度不断增长的人口,并确保人民在议会中获得更公平的代表。
  2. 选区划分:修正案还规定了基于1971年人口普查数据的选区划分。选区划分对于确保公平和比例代表制至关重要,修正案旨在更新选区边界以准确反映人口变化。
  3. 增强代表性:通过扩大人民院和更新选区边界,修正案旨在增强议会中不同社群、地区和利益的代表性。它旨在通过确保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和关切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倾听和考虑来加强民主进程。
  4. 宪法适应性:第三十一修正案体现了宪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的能力。它证明了印度宪法框架在坚持民主、联邦和社会正义原则的同时,能够不断发展和应对新挑战。
  5. 促进社会正义:根据第三十一修正案扩大人民院和进行选区划分,也是为了促进社会正义和包容性。通过提供公平和公正的代表,修正案旨在解决历史上的不公正问题,并在民主进程中赋予边缘化社群权力。
  6. 政治改革:第三十一修正案反映了一项旨在加强印度民主体制和进程的更广泛的政治改革议程。它强调了政府致力于选举透明度、问责制以及响应人民的需求和愿望。

总之,印度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通过扩大人民院、更新选区边界和促进包容性代表,在塑造国家民主格局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是印度建设充满活力和参与性民主的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1971年第三十一修正案法案相关的条款

1. 第81条

印度宪法第81条涉及人民院(人民院)的组成,它是议会的下院。它概述了在人民院中为印度各邦和联邦属地分配席位的原则。

以下是第81条的关键要点:

  1. 人民院的组成:人民院,也称为人民院,由印度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宪法规定了人民院的最大人数。
  2. 席位分配:第81条规定了人民院席位分配的原则。它规定,席位应分配给各邦和联邦属地,使得分配给每个邦的席位数与其人口之比,尽可能地接近该邦人口与所有邦总人口之比。
  3. 席位保留:该条款还规定了人民院为表列种姓(SCs)和表列部落(STs)保留席位。为SC和ST保留的席位数根据其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确定。
  4. 选区划分:为人民院选举目的的选区划分由独立的选区划分委员会进行。该委员会重新划定议会选区的边界,以确保公平的代表性以及选区之间人口的平均分配。
  5. 联邦属地代表:第81条还涉及联邦属地在人民院的代表。它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法律对此代表作出规定。

总的来说,印度宪法第81条为人民院的组成和席位分配奠定了框架,确保印度人民在议会下院获得公平的代表。

注意:在本条中,“人口”是指根据最近一次公布的相关数字的人口普查所确定的人口,但本款对最近一次公布相关数字的人口普查的提及,在2026年之后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字公布之前,应适用截至该日期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

2. 第331条

印度宪法第331条涉及英裔印度社群在人民院(人民院)的代表。

以下是关于第331条的关键要点:

  1. 英裔印度社群的代表:第331条规定了英裔印度社群在人民院的代表。它规定,如果印度总统认为英裔印度社群需要得到充分的代表,可以任命最多两名英裔印度社群的成员进入人民院。
  2. 宪法规定:第331条包含在1950年通过的印度宪法的原始文本中。它是旨在确保印度议会中不同社群和利益得到代表的条款的一部分。

2020年1月,2019年第126号宪法修正案法案(在颁布为2019年第104号宪法修正案法案时)取消了印度议会和邦立法机关的英裔印度保留席位。

第331条规定,保留将在宪法生效十年后终止。然而,通过第八修正案,这一保留期已延长至1970年。通过第23修正案,保留期延长至1980年,随后通过第45修正案延长至1990年,通过第62修正案延长至2006年,通过第79修正案延长至2010年,通过第95修正案延长至2020年。2020年1月,2019年第104号宪法修正案法案废除了印度议会和邦立法机关的英裔印度保留席位。

3. 第330条

印度宪法第330条涉及人民院(人民院)为表列种姓(SCs)和表列部落(STs)保留席位。

以下是第330条的关键规定:

  1. 席位保留:第330条授权印度总统在人民院为表列种姓(SCs)和表列部落(STs)保留席位。这些保留是为了确保SC和ST在议会中获得充分的代表,同时考虑到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2. 席位分配:为人民院SC和ST保留的席位数根据其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来确定。保留席位的分配与各邦和联邦属地SC和ST人口的比例成正比。
  3. 宪法授权:第330条体现了宪法在促进边缘化社群(即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民主进程中的代表性和赋权方面的承诺。它强调了印度宪法中包含的社会正义和积极行动的原则。

总而言之,第330条通过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保留席位,在确保人民院的包容性和代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解决了历史上的不公正问题,并在印度议会体系中促进了机会均等。

4. 第332条

印度宪法第332条涉及各邦立法机关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保留席位。这些社群因历史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而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获得特殊代表以确保他们的声音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倾听。

第332条的关键规定

  1. 该条款规定为各邦立法机关的表列种姓(SCs)和表列部落(STs)保留席位。这保证了为这些社群分配了特定数量的席位。
  2. 为阿萨姆邦有一项特别规定。保留适用于阿萨姆邦自治区以外的表列部落,而为这些自治区则有单独的保留。
  3. 为SC和ST保留的席位数是按比例确定的。该比例基于每个社群在邦内的人口与其在邦总人口的比例。这确保了基于其人口规模的公平代表。

注意:该条款的官方声明如下:

  1. “在各邦立法机关中,应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保留席位,但阿萨姆邦自治区内的表列部落除外。
  2. 在阿萨姆邦立法机关中,也应为自治区保留席位。
  3. 根据第(1)款在任何邦立法机关中为表列种姓或表列部落保留的席位数,应大致与立法会总席位数之比,与邦(或邦的一部分,视情况而定)中保留席位的表列种姓或表列部落的人口占邦总人口的比例相同。”

结论

总而言之,印度宪法第三十一修正案是印度对民主原则、包容性和社会正义承诺的证明。这项关键修正案于1973年颁布,解决了与人民院组成及相关事项相关的关键问题,标志着印度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三十一修正案旨在通过扩大人民院和进行选区划分,来增强议会中不同社群、地区和利益的代表性。它强调了政府认识到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以及确保所有社会阶层公平参与和表达意见的必要性。

此外,第三十一修正案体现了印度宪法框架在应对国家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愿望方面的适应性和韧性。它反映了一项旨在加强民主体制、促进选举透明度和促进包容性治理的更广泛的政治改革议程。


下一个主题仲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