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制定

2025 年 2 月 21 日 | 阅读 7 分钟

印度宪法是一部成文法,载于一份单一文件中,并由一个统一的机构批准。它于1949年11月26日正式通过,并于1950年1月24日获得议会成员签署。作为最高法律,印度宪法融合了刚性和灵活性。制宪会议从1946年12月到1950年1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最终确定了宪法,这反映了其制定过程中相当程度的共识。

这份包含395条条款和8个附表的综合性文件,概述了新兴国家的基本框架。

制宪会议和宪法制定过程确保了印度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运作,并有效地保障其公民的权利和发展。

Making of The Constitution

制定印度宪法的历史背景

英国统治印度超过两个世纪。1928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起草印度宪法,其成果即1929年发布的《尼赫鲁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于1947年获得独立,并于1946年选举产生了印度制宪会议。制宪会议的任务是为新解放的国家起草宪法,并于1949年11月26日通过了印度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

印度宪法的制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发生在印度政治和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宪法的制定者们必须在应对各群体和利益的冲突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最终的结果是制定出一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进步和最民主的宪法之一。

宪法的制定:时间表

负责起草印度宪法的制宪会议由各省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该会议最初有389名成员(印度分裂后减少到299名),他们花了将近三年时间,进行了11次会议,共计165天。虽然借鉴了世界各国宪法的灵感和参考,但印度宪法并非纯粹的抄袭。此外,缺乏清晰的模式也使得起草过程更加困难。

日期事件
1934MN Roy提出了为起草印度宪法设立制宪会议的概念。
1935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导人赞同成立制宪会议的想法,并正式提出了这一要求。
1938代表印度国民大会党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坚持认为,制宪会议应只由印度人组成。
1940英国当局在“八月通牒”中接受了这一要求。
1942在“退出印度”运动之前,**丘吉尔的使团**宣布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结束后成立制宪会议。
1946内阁使命团成立了一个制宪会议,共有389个席位(296个来自英属印度,93个来自土邦)。

 

国大党占多数,拥有208个席位。

1946年12月9日
  • 制宪会议首次会议召开,共有211名成员出席。
  • 萨奇达南德·辛哈博士担任会议第一任主席。
1946年12月11日
  •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博士成为**常任主席**。
  • H. C. 穆克吉担任**副主席**。
  • B. N. 拉奥被任命为**宪法顾问**。
1946年12月13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提出了目标决议,为印度宪法奠定了哲学基础;该决议于1947年7月22日获得批准。
1947年6月3日
  • **蒙巴顿勋爵**提议成立两个制宪会议。
  • 席位数量减少到299个。
  • 成立了印度第一个**议会**,即制宪会议。
  • G.V. Malvankar成为独立印度的第一任议长。
  •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博士担任制宪会议主席。
1949年11月26日印度宪法正式通过。

Making of The Constitution

印度宪法制宪会议的演变

  • 安妮·贝赞特于1922年提出的议会支持起草宪法。
  • 1925年,《印度联邦法案》被提交给英国议会。
  • 1928年的莫蒂拉尔·尼赫鲁报告是起草宪法的第一次重要尝试。
  • 1930年至1932年间,举行了三次关于宪法改革的圆桌会议。
  • N. Roy于1934年提出了制宪会议的想法。
  • 193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要求成立制宪会议来制定宪法。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于1938年坚持要求制宪会议的成员应基于普选权选举产生。
  • 英国政府于1940年接受了这一要求,即“八月通牒”。
  • 1942年的丘吉尔使团提议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建立独立的国家。
  • 根据内阁使命团,制宪会议于1946年成立。

关于制宪会议

  • 制宪会议由民选代表组成,负责起草印度宪法。
  • 该会议的选举于1946年7月举行,并于1946年12月召开了首次会议。
  • 印巴分治导致制宪会议分裂。
  • 会议共有299名成员,于1947年11月26日通过了宪法,并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
  • 制宪会议在制定印度宪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 其运作时间从1946年12月持续到1949年11月。
  • 会议设有8个主要委员会和15个次要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处理不同的事项。
  • 在其存续期间,制宪会议共举行了11次会议,就宪法制定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审议。

制宪会议的组成

  • 制宪会议共设有389个席位,其中292个席位分配给英国省份,93个席位分配给土邦。
  • 在英属印度省份内,代表了三个主要社群——穆斯林、锡克教徒和普通民众。其成员为每个社群选举代表进入会议。
  • 印度分裂后,部分领土被划归巴基斯坦,导致席位数量减少到299个。
  • 选举方法采用比例代表制,每个席位代表约100万人。

制宪会议委员会

委员会名称职责主席
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的实际内容。B. R. Ambedkar 博士
联邦权力委员会制定有关中央政府的条款。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省宪法委员会制定有关各级政府的条款。Vallabhbhai Patel
咨询委员会制定有关基本权利、少数民族和部落地区的条款。Vallabhbhai Patel
邦委员会与土邦协商,将其纳入印度联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程序规则委员会制定制宪会议的议事规则。Rajendra Prasad
财政和工作人员委员会负责监督制宪会议的财务。Rajendra Prasad
住房委员会负责管理制宪会议的日常运作。B. Pattabhi Sitaramayya
印地语翻译委员会将宪法翻译成印地语。Alladi Krishnaswami Ayyar
乌尔都语翻译委员会将宪法翻译成乌尔都语。Muhammad Saadullah

印度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上述委员会中,一个重要的委员会是起草委员会,由B. R. Ambedkar博士领导。该委员会成立于1947年8月29日,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采纳各委员会的建议来制定印度宪法。委员会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

- B. R. Ambedkar 博士(主席)

- K M Munshi 博士

- Syed Mohammad Saadullah

- N Madhava Rau

- N Gopalaswamy Ayyangar

- Alladi Krishnaswamy Ayyar

- T T Krishnamachari

在六个月内,委员会提交了初稿,并根据建议、公众意见和批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版本,即第二稿,于1948年10月公布。

对制宪会议的批评

  1. 代表性不足:制宪会议由各省立法机构选举产生,未能体现所有印度人的多元化视角,引发了其代表性不足的担忧。
  2. 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导:国大党在制宪会议中的多数席位引发了“宪法未能真实反映人民集体意志”的指控。
  3. 非主权地位:制宪会议由英国政府成立,并受1947年《印度独立法案》约束,缺乏主权。修改该法案需要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
  4. 进展缓慢:制宪会议的起草过程历时两年多,因耗时过长、资源消耗大而受到批评。
  5. 过度依赖外国模式:制宪会议大量借鉴外国宪法,受到指责,认为由此产生的宪法缺乏真正的印度特色,未能解决国家独特的需要和情况。

独立法案的修改

根据《独立法案》,制宪会议获得了主权,并拥有修改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的权力。它承担了双重角色,既是宪法的制定者,也是类似议会的立法机构。穆斯林联盟成员退出会议,导致根据1947年《独立法案》的规定成立了巴基斯坦。

宪法的制定和生效

1949年11月26日,宪法草案的批准动议正式公布,并获得了成员和总统的签名。需要注意的是,序言是在宪法之后批准的。

在起草委员会提交并在1948年10月公布的草案经历了三读后,宪法于1949年11月26日正式通过。它包含序言、395条条款和8个附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条款,如第5至9条、第379、380、388、392和393条,已于1949年11月26日生效。

其余条款于195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这一天被庆祝为**共和国日**。印度独立法案和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印度宪法生效时被废止。目前,我们的宪法包含448条条款、25个部分和12个附表。

Making of The Constitution

印度宪法的目标

在制宪会议成功召开并制定宪法后,印度的序言阐述了其承诺为公民提供的基本目标

  1. 公正——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
  2. 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表达和宗教自由
  3. 平等——确保地位和机会的平等
  4. 博爱——保障每个公民的尊严和团结

结论

印度宪法以其灵活性和包容性而闻名,对国家多元化的社会结构至关重要。尽管存在关于宪法是由少数人而非广大公众参与制定的批评,但这部宪法仍然是一部历史性的、至关重要的文献。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成文宪法,体现了世俗主义、社会主义和主权,以确保印度的繁荣和为人民服务。尽管过去存在争论,制宪会议关键人物不知疲倦的努力无疑为印度带来了宝贵的独立、民主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