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权21 Feb 2025 | 阅读 6 分钟 《宪法》的第三项规定通过赋予所有印度居民享有若干基本权利来确保这一点,无论其种姓、出生地、性别、种族或宗教如何。为了民主和人民的成长与发展,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受到公平对待,不受歧视。 ![]() 因此,宪法起草者认为,包含这样的语言将消除现有的社会和文化差距的障碍,使国家不同群体能够获得宪法保障的自由和权利。有必要消除基于宗教信仰、社会标准以及印度部分地区常见的、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如种姓制度、不可接触性以及种族歧视)的不平衡。这就是平等权规定的由来。 什么是平等权?平等权是一项基本原则。它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公平和均等的对待。这意味着无论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在法律面前受到平等待遇。这项权利禁止基于种族、种姓、宗教、性别或出生地的歧视。它还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保护。 宪法第14条下的平等权在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平等。它们的名字是:
![]() 平等权通过禁止基于阶级、种族、宗教、性别或出生地的法律歧视,确保所有个人都受到平等待遇。它被认为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权包括积极平等和消极平等,要求平等待遇并禁止不平等待遇。第14条至第18条涉及平等权。 第14条包含了平等原则,规定政府不得剥夺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待遇,并在印度境内提供平等待遇。无论性别、种族或国籍如何,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平等待遇。
第15条 - 禁止歧视第15(1)条:本条强烈禁止国家基于公民的宗教、种族、种姓、性别或出生地,给予公民不利待遇或歧视。另一方面,基于其他理由的歧视并不为本条款所禁止。 第15(2)条:根据本条,在以下方面,国家或个人不得基于宗教、种族、种姓、性别或出生地,对个人施加任何残疾、责任、限制或条件:
![]() 第15(3)条授权政府为妇女和儿童制定特殊措施。 第15(4)条授权国家为促进任何社会和教育上贫困的群体以及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进步做出规定。 第15(5)条:2005年第93次宪法修正案引入了本条。根据本条,国家可以制定关于促进任何社会和教育上贫困的公民群体,以及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接受教育机构(包括由国家资助或未资助的私立教育机构)方面的规定。 第15(6)条:2019年第103次宪法修正案引入了本条。本条授权国家为改善社会经济弱势群体制定规定,并可在除已为他们保留的入学名额外,额外保留高达10%的入学名额,包括由国家资助或未资助的私立教育机构。(少数民族教育机构除外。) 第16条 - 公共就业机会均等本条在平等权下处理了公共就业机会均等问题。
第17条 - 废除不可接触性尽管“不可接触性”一词在宪法中没有定义,但迈索尔高等法院认为,“第17条的主题不是字面或语法意义上的不可接触性,而是它在国家中历史发展形成的实践。” 印度宪法第17条禁止一切形式的不可接触性。根据本条,基于不可接触性的任何残疾或歧视都是严重的犯罪。 第18条 - 废除头衔《平等权》第18条包含四个部分,涉及头衔的废除。它们的名字是:
结论总之,平等权是印度宪法中的一项基本价值观,旨在确保所有公民受到公平对待并享有平等的机会。这项权利由第14至18条界定,禁止基于种族、宗教、种姓、性别和出生地等多种理由的歧视。它包含了法律、社会、经济、政治和国家平等,体现了创造一个公平和包容社会的愿望。宪法通过第15条(关于歧视)和第16条(保障公共就业机会均等)等规定,努力消除社会不平等,如不可接触性,并促进一个更平等、更和平的印度。此外,第18条废除了头衔,强调功绩而非荣誉。总而言之,平等权是印度民主制度的基石,旨在消除过去的差距,并促进一个每个人都受到尊重和公正对待的社会。 下一主题自由权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