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及其领土

2025 年 2 月 21 日 | 阅读 7 分钟

印度宪法就像我们伟大国家印度的规则手册;它告诉我们谁在印度控制和维护规则,人们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每个人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有趣的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宪法,最初有395条规则,后来发展到448条规则,分为25章和12个附表。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宪法的第一部分,即“联邦及其领土”,这包括印度宪法中的第1条至第4条。

Union and Its Territory

联邦

印度也被称为“联邦”,尽管它实行联邦制。帮助创建我们宪法的 B. R. 安贝德卡博士比“邦联”更喜欢这个术语,原因有两个:在美国,各州是同意联合的,但印度并非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此外,与一些其他联邦国家不同,印度的各州无权脱离国家。这使得印度与典型的联邦制不同。

要点:第1-4条

印度宪法的第一部分讲述了第1条至第4条,我们将学习联邦的概念及其领土边界。让我们探讨每一条及其重要性。

第1条:联邦的名称和领土

  • 印度宪法第1(1)条讲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称)以及它是如何组织的*;它说,我们的国家,即印度Bharat,就像一个协同工作的国家组成的团队。
  • 第1(2)条解释说,所有各州和领土都必须列在宪法的第一个附表中。
  • 第1(3)条告诉我们印度领土包括什么:各州的区域、第一个附表中列出的联邦领土,以及印度政府未来可能纳入的任何新区域。

尽管我们的宪法是一个联邦体系,但我们通常称之为“联邦”,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州都不能脱离(分离)印度;印度划分为各州和联邦领土是为了确保政府能够有效治理并管理印度多样化的人口。了解“印度领土”这个词比“印度联邦”更广泛是很重要的。

印度联邦是指所有各州联合起来组成整个国家,但印度领土不仅指各州,还包括联邦领土以及印度政府以后可能添加的任何新区域。这些单位的运行细节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解释,而且要记住的是,当涉及从其他国家获得土地时,第1条并不涵盖;而是遵循国际法。

第2条:新邦的加入和建立

印度宪法第2条规定,议会有权向印度加入新邦或建立新的/独立的邦。议会决定执行此事的规则。此条赋予议会两项重要权力:

  1. 允许已是印度一部分的邦加入的权力。
  2. 建立以前不存在的全新邦的权力。

第2条使用的一个例子是锡金的案例;1975年之前,锡金是一个由国王统治的独立地区,但通过进行称为公民投票的投票过程,锡金人民选择了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 第2A条:1974年通过第35次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订(宪法中的变更),称为第2A条,并进行了此项补充以帮助进行某些变更。然而,重要的是要知道,第2A条后来被1975年的第36次修正案删除或废除。这意味着第2A条中的规则*不再是我们宪法的一部分*。

第3条:新邦的建立和区域、边界或名称的变更

印度宪法第3条赋予议会一些重要权力,如下所述:

  1. 建立新邦:议会可以从现有邦中建立新邦;例如,特伦甘纳邦从安得拉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邦,北阿坎德邦从北方邦分离出来,以及通过合并帕蒂亚拉和东旁遮普邦联盟(Pepsu)而形成的旁遮普邦。
  2. 改变邦的区域:议会可以使任何邦的土地面积变大或变小。
  3. 变更邦的边界:它有权变更邦的边界。
  4. 变更邦的名称:议会也可以给邦起新的名称。
  5. 合并邦或联邦领土的部分:建立新邦或联邦领土的权力;这意味着议会可以将一个邦或联邦领土的一部分合并到另一个邦或联邦领土。

但在议会进行这些变更之前,有两个重要条件,如下所述:

  • 总统建议:在议会考虑之前,总统必须建议采取此行动。
  • 邦立法机构意见:在提出建议之前,总统必须与该邦的领导人协商,了解他们的想法,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想法只是意见,而不是严格的规则。如果议会改变计划,则不必再次征求邦的意见。

注意:对于像德里和本地治里这样的联邦领土,它们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议会在进行变更之前不必与其立法机构协商;这表明,尽管邦可以经历变更,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印度的团结和强大;例如,当拉达克从查谟和克什米尔分离出来成为一个联邦领土时,目标是更好地进行治理并满足拉达克人民的需求。这表明维持印度的统一和强大比仅仅改变邦的边界更重要。

第4条:根据第2条和第3条制定的法律

法律中的第2条和第3条允许对第1和第4附表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更改;以下是需要牢记的两件重要事情:

  1. 与第2条或第3条相关的任何法律都必须包含调整第1和第4附表所需的规则。
  2. 此类法律,根据这些条款制定,不得被视为第368条下的修正案。

这个*更简单的版本*是为了更容易理解,同时仍然提供相同的信息。

理解第2条和第3条之间的区别

第2条和第3条可能看起来相似,因为它们都涉及建立新邦,但它们实际上有一些关键区别。第2条涉及从不属于任何现有邦的土地上建立新邦;另一方面,第3条更多地涉及将地区变成邦,即使它们以前未被承认是邦。这可能意味着获得一个全新的领土的控制权,或者将曾经只是联邦领土的一个新区域变成一个完整的邦。因此,虽然这两条都与邦有关,但它们侧重于不同的建邦方式。

总而言之,第2条涉及从现有邦边界以外的土地上建立邦,而第3条涉及将地区变成邦,无论是全新的还是以前的联邦领土。

一些重要变更

印度在国家组织方面进行了一些重大变革,这都归功于重要的法律。

  • 1950年,阿萨姆邦(边界变更)法案将一块土地从阿萨姆邦割让给了不丹。
  • 1953年,安得拉邦通过《安得拉邦法案》成为印度第一个以语言划分的邦。
  • 1956年,《各邦重组法案》响应了语言和地理需求,设立了14个邦和6个联邦领土。
  • 1960年的《孟买重组法案》从孟买分出了古吉拉特邦。
  • 1962年,那加兰邦成为第16个邦,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 1966年,《旁遮普重组法案》建立了哈里亚纳邦,1970年,喜马偕尔邦从联邦领土转变为邦。
  • 1971年的《东北地区(重组)法案》将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和梅加拉亚邦设为邦,米佐拉姆邦和阿鲁纳恰尔邦成为联邦领土。
  • 1987年,通过《果阿、达曼和第乌重组法案》,果阿成为一个邦。
  • 2000年,《中央邦重组法案》成立了恰蒂斯加尔邦,并从北方邦创建了北阿坎德邦。
  • 2000年,通过《比哈尔重组法案》,从比哈尔邦分离出贾坎德邦。
  • 2014年,通过《安得拉邦重组法案》,特伦甘纳邦成为第29个邦。

这些变化都表明印度致力于满足不同的语言和地区需求,同时保持国家的统一。

结论

我们可以说,联邦及其领土就像印度宪法的基础,它包括国家边界在哪里以及它在政治上如何组织的规则。第1条至第4条中的详细规则,以及政府通过的法律的历史,都强调了印度如何拥有独特的组织方式,即联邦结构。这套规则旨在帮助国家顺利运行并保持团结,表明印度在保持整体统一的同时,重视其多样化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