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eya Singhal 诉 印度联邦案

2025年2月21日 | 阅读 8 分钟

引言

2015 年,印度最高法院通过一项名为“Shreya Singhal 对阵 印度联邦”的判决,处理了该国在线言论和中间人责任问题。法院裁定《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 条(该条款对在线言论施加了限制)违宪。该裁决的理由是,它侵犯了《印度宪法》第 19(1)(a) 条所规定的言论自由权。

此外,法院认为第 66A 条不能被解释为《宪法》第 19(2) 条下的“合理限制”。此外,印度最高法院解释了第 79 条及其相关规则,表示在线中间人只需在收到法官或政府机构的命令后才需要删除材料。这项里程碑式的裁决通常被认为是印度在线言论自由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进展。

涉及的法律和宪法

《2000 年信息技术法》

《喀拉拉邦警察法》

《印度宪法》

关键条款/条文

《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69A、79 条 《喀拉拉邦警察法》第 118(D) 条 《印度宪法》第 14、19、19(1)(a) 和 19(2) 条。

背景

《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 条规定了与计算机工具和通信设备使用相关的规则。它禁止传输“令人反感的”或“威胁性的”信息,以及为引起烦扰、麻烦、危险、侮辱、伤害或刑事恐吓等目的而持续传播虚假信息。此外,该规则还惩罚发送电子邮件,目的是引起接收者的烦扰、麻烦、欺骗,或对其消息来源产生误导。

然而,第 66A 条含糊不清和任意的措辞导致了广泛的滥用,尤其是在涉及个人和政治问题的案件中。无伤大雅的在线言论,包括政治评论和幽默,遭到不公平的针对,导致了大量的刑事案件。

针对这些条款的法律诉讼由个人、非政府组织和公司在最高法院提起了一系列诉讼。值得注意的原告包括 Shreya Singhal、印度人民公民自由联盟和 Common Cause 等各种非政府组织,以及 Mouthshut.com 等公司。这些案件被合并,由 Chelameswar 和 Nariman 法官组成的两人法官席共同审理。

参数

原告方的论点

原告方的主要论点集中在《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 条的违宪性,援引违反《印度宪法》第 19(1)(a) 条所承诺的基本言论和表达自由权。他们强调,该条款中提到的“烦扰”、“不便”等词语并非《宪法》第 19(2) 条中所描述的合理限制。

此外,申请人的法律代表提出了另外两点。首先,他们声称《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9A 条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公众访问信息程序的权限和保障措施)规则 2009》因多种原因而非法。

他们指出,这些规则缺乏对信息发布者的事先听证程序,而这是《刑事诉讼法》第 95 和 96 条中规定的重要程序保障。此外,他们声称这些规则中的隐私部分侵犯了申请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引起了重大担忧。

其次,原告的律师声称,《2000 年 IT 法》第 79 条以及《信息技术(中间人指南)规则 2011》因各种原因而非法。他们表示,这些条款含糊不清、过于宽泛,并且违反了《印度宪法》第 19(2) 条中列出的合理限制。具体来说,他们攻击了第 3(2) 和 3(4) 条以及第 79(3)(b) 条,并在案件中指出了具体的缺陷。

此外,尊敬的律师还攻击了《喀拉拉邦警察法》第 118(d) 条的合宪性。他们声称,该条款侵犯了《宪法》第 19(1)(a) 条所保障的权利,并且超出了《宪法》第 19(2) 条的范围。此外,他们质疑喀拉拉邦政府制定此类立法的议会能力,并就其符合宪法原则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被告方的论点

在此法律过程中,代表被告的尊敬的副总检察长巧妙地为原告提出的论点进行了辩护。首先,被告方的律师以一系列强有力的论据强调了《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 条的合宪性。

  • 议会的权限:强调议会有权理解和满足人民的需求。法院的作用不是随意推翻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而是仅在法律违反《印度宪法》第三部分规定时进行干预。
  • 滥用的可能性:仅仅考虑某项规定可能被滥用,不足以宣告其无效。第 66A 条可能被制定得语言宽泛,以保护人们免受同类手段的侵犯。
  • 含糊性和合法性:该论点是,某条款的含糊不清并不能立即使整个法律非法,尤其是在立法有权且非任意的情况下。第 66A 条虽然可能含糊不清,但如果能够成功实现其预期目的,仍然可能是合法的。
  • 互联网言论的独特性质:与打印和广播等其他形式的通信相比,由于互联网言论的独特性,应放宽对互联网言论的合理限制标准。
  • 政府对言论自由的承诺:被告方承诺政府致力于维护言论自由原则,除非有明确的滥用证据,否则不会滥用法律或条款来压制自由表达。
  • 可分割原则:《印度宪法》第 13 条规定了可分割原则,允许法院在某条款的其他部分被发现有问题时,可以挽救该条款的合法部分,从而确保法律的整体目的得以保留。

此外,副总检察长支持《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79 条和《2011 年信息技术规则》的有效性。他们的论点基于全球普遍的做法,即中间人持有类似于规则 3(2) 中概述的用户协议。这些协议赋予中间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删除某些信息的自由裁量权。

判决

在一份长达 52 页的判决书中,印度最高法院就《信息技术法》做出了重要裁决。首先,该法案的第 66A 条被推翻,而第 79 条以及相关规则被“减损解释”,第 69A 条的有效性则得到维持。

Nariman 法官代表法院发言,审视了用于确定《印度宪法》第 19(2) 条下言论限制合理性的标准。法院认为第 66A 条含糊不清且过于宽泛,违反了第 19(1)(a) 条,因为它未能直接针对其意图限制的言论类型。

此外,法院指出了此类含糊语言对言论造成的“寒蝉效应”,为其驳回提供了理由。此外,法院强调,《宪法》第 19(2) 条下的“公共秩序”限制仅适用于直接与公共混乱相关的煽动,而不适用于宣传。

关于《宪法》第 14 条下的平等保护问题,法院指出了互联网作为言论场所与传统媒体(如印刷和广播)相比的独特性。法院强调,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或免费的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其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沟通。

关于中间人责任,法院对《信息技术法》第 79 条和《中间人指南》规则 3(4) 进行了“减损解释”,明确了中间人责任的界限。虽然原条款涉及收到非法材料的实际知识,但法院将其解释为收到法院要求删除侵权材料的命令的知识。

最后,法院支持第 69A 条所述的秘密封锁程序,允许政府从互联网上删除材料。它认为这一条款与第 66A 条和第 79 条中的缺陷不同,因为它包含适当的保障措施并且定义明确。

最高法院的裁决处理了《信息技术法》的各个部分,确保了言论自由与必要限制之间的平衡,同时明确了中间人责任和政府控制程序。

重要性

Shreya Singhal 对阵 印度联邦 (U.O.I) 案是印度法律史上一个关键而里程碑式的案件,尤其是在涉及言论自由和表达方面。在这个重要的案件中,尊敬的最高法院成功地捍卫了人民的权利,同时也确保了社会的安宁。

尊敬的 J. Chelameswar 和 R.F. Nariman 法官的裁决不仅重申了公民享有言论和表达自由的基本权利,而且极大地拓宽了这一自由的界限。这一裁决可以被视为《宪法》第 19(1)(a) 条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因为它确认每个人都有权在不受任意和不公平限制的恐惧下分享其政治观点。

然而,尽管印度最高法院于 2015 年 3 月 24 日发布了裁决,推翻了《2000 年 IT 法》第 66A 条,但仍有大量案件根据该条款对无辜者提起诉讼。令人震惊的是,许多警官甚至初审法官仍然不知道最高法院的命令。

states 采取的战略步骤需要超越简单地向高级官员发送通告。只有这样,这项里程碑式的决定才能转化为实际和有用的成果。虽然可能有成千上万的罪犯逃脱惩罚,但重要的是,没有一个无辜的人受到错误惩罚。总的来说,此案是一个有益的例子,其重大裁决对于维护和提高人们对法院的信任是高度可敬的。

影响

J. Chelameswar 和 R.F. Nariman 法官在 Shreya Singhal 对阵 印度联邦 一案中作出的判决是印度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在后独立时代的印度,那里经常出现压制普通公民声音的企图。印度最高法院的这项重要决定脱颖而出,因为它采取了大胆的立场,宣布《2000 年信息技术法》第 66A 条无效,该法律基本上实施了控制。

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中,第 66A 条被认为违宪,从而维护了《印度宪法》第 19(1)(a) 条所规定的基本言论自由权。最高法院不仅审查了特定部分的合宪性,还阐明了诸如煽动与仅仅的宣传或讨论之间的区别等启示性方面。

该案例完美地说明了司法部门如何认识到法律上的漏洞,从而为更强有力、更非任意的立法铺平道路,并最终拓宽了个人享有其权利的空间。通过仔细审查法律的任意条款,尊敬的法院允许了更广泛地行使言论和表达自由的权利。

这项启示性的裁决深入探讨了各种法律理论,特别是合理限制原则和模糊原则,以分析条款的合宪性。关于可分割原则,该案件树立了一个清晰的榜样。

尽管被告方的尊敬的副总检察长建议转向《宪法》第 13 条下的可分割原则,但未能确定第 66A 条的哪一部分可以被保留。然而,正如 Romesh Thappar 对阵 马德拉斯邦 一案中所确立的,可分割原则并不要求在整个法律违宪时推翻整个法律。

因此,在 Shreya Singhal 对阵 印度联邦 一案中,最高法院裁定第 66A 条的任何部分都不可分割,并且该法律整体上必须被视为违宪。这一关于言论自由的里程碑式裁决具有深远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个案。

这项裁决是最高法院采取极端措施,宣布议会通过的审查法律违宪的罕见案例之一。通过推翻这一违宪条款,法院成功地制止了压制普通民众观点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