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an Singh 诉 Punjab 州案(1980年)

2025 年 2 月 21 日 | 阅读 5 分钟

Bachan Singh诉旁遮普邦(1980年)是印度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它涉及死刑是否符合印度宪法。印度最高法院的一个五人法官小组于1980年审理了此案,并于1983年做出了最终裁决。

Bachan Singh vs State of Punjab (1980)

Bachan Singh因涉嫌谋杀两人而被判处死刑。此案引发了人们对死刑在印度是否合法的质疑,这与印度宪法第21条保护生命权和人身自由的规定相关。由于Bachan Singh诉旁遮普邦案为印度的死刑确立了法律基础,因此被视为印度法律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案之后,产生了“最罕见的罕见”案件的概念。它被用来决定何时应判处死刑,尤其是在被判有罪的谋杀案件中。此案在许多其他涉及死刑的案件中被引用,并极大地影响了印度司法系统对死刑的看法。

背景

被告人此前根据《印度刑法典》第302条被判谋杀其妻子罪名成立。在服刑14年后,他搬去与表亲同住。但当他表亲的妻子和孩子反对他住在那里时,矛盾升级。

不幸的是,1977年7月4日,被告人挥斧杀死了他表亲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受害者分别是Veeran Bai、Durga Bai和Desa Singh。Sessions Court判Bachan Singh犯有这些可怕罪行,并根据《印度刑法典》第302条判处其死刑。

被告人提起上诉,但高等法院维持了Sessions Court的死刑判决,驳回了他的上诉。在高等法院驳回上诉并维持死刑判决后,Bachan Singh根据1973年《刑事诉讼法》第354(3)条向最高法院提出进一步审查的请求,声称应考虑“特殊理由”的适用。

参数

原告方(Bachan Singh)的论点:

Bachan Singh,案件的原告,认为死刑只应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适用。他认为将其判处死刑将违反印度宪法第21条所规定的生命权。Bachan Singh还强调了强制判处死刑制度的僵化性以及法官在量刑时的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

被告方(旁遮普邦)的论点:

在此案中,代表旁遮普邦的人支持对Bachan Singh执行死刑。有人认为,死刑是阻止谋杀等严重犯罪的有效威慑,通过让潜在的罪犯感到恐惧来保护社会。被告方强调了维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保证他们能够根据每起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惩罚,并促进正义。

他们认为,鉴于Bachan Singh犯下的极端暴力罪行,此案存在“特殊理由”来证明死刑的合理性。他们援引宪法和现有法律先例的权威来维护死刑的合法性。

问题

《1860年印度刑法典》第302条(其中规定了谋杀罪的死刑)是否符合宪法,还是违反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观?

能否根据第19条来评估《印度刑法典》第302条争议条款的合宪性?

《印度刑法典》第302条的争议条款是否违反了印度宪法第21条?

判决

印度最高法院在此案中就死刑在印度的合宪性问题做出了重要裁决。裁决于1980年5月9日做出。此案被广泛认为是印度法律系统解释死刑的使用和范围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在其裁决中,最高法院承认第21条保障的生命权是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自由。法院裁定,如果满足“最罕见的罕见”情况,死刑可能是合法的。法院认为,死刑只应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终身监禁不足以替代,也无法满足公众的良心。

法院制定了一套关于执行死刑的准则。它指出,法院在确定适当的判决时应考虑罪犯的品格和罪行的具体情况。法院还强调了在适用死刑时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的必要性。

在此案中,死刑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引入了“最罕见的罕见”原则作为适用死刑的要求。从那时起,许多案件都运用了这一原则来评估是否应判处死刑。

人权倡导者、法律专家和公众一直以来都在就此案的裁决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辩论。重要的是要记住,“最罕见的罕见”的定义是不明确且主观的。

重要性

在Bachan Singh诉旁遮普邦一案中,印度最高法院表示,根据宪法规定,死刑是合法的。然而,它也确立了“最罕见的罕见”情况的概念,作为决定是否应适用死刑的标准。

影响

Bachan Singh诉旁遮普邦案为死刑的适用设定了规则。这是印度法律史上的一项重大裁决。该裁决引入了“最罕见的罕见”案件的概念,以决定何时应判处死刑。它还承认了量身定制量刑的重要性,以及在判处惩罚时考虑罪犯情况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