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划30 Jun 2025 | 阅读 10 分钟 经济规划是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它通过一个计算过程,以迭代的方式解决约束最大化问题。这种机制与市场系统不同,因为它同时在组织之间和组织内部进行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框架下,经济规划用直接的资源分配取代了要素市场,这些资源分配是在由社会拥有的组织构成的网络中进行的,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了经济的生产体系。 经济规划有多种形式,在具体程序和方法上各有不同。决策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取决于所使用的规划机制的类型。这允许区分集中规划和分散规划。主要基于规划的经济被称为计划经济。在中央计划经济中,资源配置由一个全面的生产计划指导,该计划规定了产出要求。相反,指示性规划发生在基于市场的经济中,国家使用市场工具来鼓励独立公司实现发展目标。 ![]() 实体规划(通常在纯粹的社会主义中出现)与财政规划(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政府和私营公司中使用)之间存在区别。实体规划涉及以可分解的物理单位进行的经济协调,而财政规划则以财务术语进行制定。 在社会主义中各种形式的经济规划已在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出现。这些模式从依赖集体决策和分散式信息的去中心化规划系统,到由技术专家管理的中心化系统,后者利用聚合数据制定生产计划。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将通过民主监督或任命来使用物理单位协调经济,从而无需进行财务计算。然而,苏联从未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在其存在期间一直通过财务术语来规划其经济。尽管如此,为了评估非金融经济在实物产出方面的表现,还是开发了替代指标,例如净物质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总的来说,各种社会主义经济规划模式,包括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作为理论构建而存在,但尚未被任何经济体完全实施,部分原因是它们需要广泛的全球性变革。在主流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系领域,社会主义规划通常指的是苏联式的指令经济,无论该体系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第三种非社会主义、非资本主义体系。 在一些社会主义模式中,经济规划完全取代了市场机制,使货币关系和价格体系过时。在其他模式中,规划是对市场的补充。 社会主义规划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者所持有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划的经典概念,涉及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商品和服务是为其实用价值而估值、需求和生产的,而不是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副产品而生产的。这种为使用而生产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涉及对剩余产品分配的社会控制。在其最全面的理论形式中,这涉及以实物计算而非财务计算。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规划意味着联合生产者民主地控制剩余产品(利润)。这与资本主义中的规划不同,后者的重点是为稳定经济周期而计划资本积累(当由政府进行时),或最大化利润(当由企业进行时),而不是社会主义的为使用而计划生产的目标。 在一个以经济规划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的主要作用将从政治统治(制定和执行法律)转变为生产、分配和组织的 teknisk(技术)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将转变为一个协调经济的实体,停止作为政治和阶级控制的机制,从而不再以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国家功能运作。 行政指令系统指令经济的概念与计划经济和经济规划的概念有所区别,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他们将指令经济(例如前苏联的经济)比作一个单一的资本主义企业,该企业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组织,基于类似于资本主义公司的官僚组织。 经济分析家认为,苏联的运作更像一个行政或指令经济,而不是一个计划经济。他们认为,生产单位之间的资源分配主要是通过命令-控制机制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操作性规划。因此,“行政指令经济”这个词作为对苏联式经济更准确的标签而得到了推广。 分散式规划分散式经济规划是一个从基层用户开始的过程,其特点是信息自下而上的流动。这种方法通常补充社会主义自我管理的原则,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原则。 分散式社会主义规划模式的理论基础来自卡尔·考茨基、罗莎·卢森堡、尼古拉·布哈林和奥斯卡·兰格的思想。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决策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自我治理做出的,涉及员工和消费者,而没有中央权威指导该过程。这与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对比,后者提倡指令性行政规划,其中指令从更高层规划机构流向企业经理,然后由他们将指示传达给工人。 两种当代的去中心化规划模式的例子包括经济学家迈克尔·阿尔伯特开发的参与式经济,以及经济学家帕特·德文开发的协商协调。 兰格-勒纳-泰勒模型在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泰勒和阿巴·勒纳,以及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制定了基于边际成本定价的规划经济模型。兰格的模型提出,中央规划委员会将通过迭代调整来设定生产资料的价格,力求将价格与边际成本相匹配,以实现帕累托效率。尽管被归类为市场社会主义,但这些模型在根本上是以模仿市场机制的规划形式运作的。 物资平衡物资平衡规划是苏联式经济体所采用的主要经济规划方法。它在约瑟夫·斯大林的集体化努力期间有些混乱地出现,重点是快速的工业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成为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石,并在 20 世纪后半叶影响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物资平衡涉及一个规划机构对可用投入和原材料进行调查,然后使用资产负债表将其与行业特定的产出目标对齐,从而在供需之间实现平衡。在苏联,这项责任由高斯普兰及其子公司承担:工业部,并在赫鲁晓夫时代,区域苏维埃。各部委又被组织成主要工业管理局(glavki),每个管理局负责监督下属企业。 ![]() 在资本主义中企业内部和行业内部的规划大型公司利用规划在其部门和子公司之间分配内部资源。现代公司还采用回归分析来衡量市场需求,调整价格,并确定最佳产量。计划性报废经常被引用为大型公司用来刺激未来需求的一种战略经济规划方法,即通过故意限制产品寿命来鼓励重复购买。公司的内部结构被比作集中的指令经济,两者都使用规划和层级管理。 根据J. 布拉德福德·德隆的说法,西方经济中的许多交易不像市场互动,而是涉及公司、企业和机构内部不同分支和部门之间的价值转移。此外,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公司内部进行集中规划,包括生产规划和市场营销管理,其中会估算、设定目标并将消费者需求纳入公司整体计划。 在其著作《新工业国家》中,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观察到,大公司通过先进的统计方法管理定价和消费者需求。加尔布雷斯强调了日益增长的技术复杂性和专业知识,导致公司内部的管理结构更加官僚化和专业化。他创造了“技术官僚”一词来形容这些专门的决策小组和委员会,经理、董事和财务顾问在正式的官僚程序下运作,取代了个人创业者和内部创业者的传统角色。 与奥地利学派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的约瑟夫·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演变是由生产和管理日益增长的官僚化和专业化所驱动的。他认为,公有企业中的国家官员可以履行以前由私人商人承担的日益专业化的职能。 在《资本论》中,卡尔·马克思将资本积累视为资本主义运动的核心。他认为,工业能力的规模收益递增导致了生产的社会化,最终使传统的私有制和商品生产观念不足以进一步扩大社会生产能力。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经济规划的趋势视为资本主义过时的证据,表明下一个进化阶段将涉及全社会经济规划,标志着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国家发展规划国家发展规划,也称为国民经济规划,包括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战略,以稳定市场或刺激基于市场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这种方法利用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引导市场实现特定目标。例如,产业政策涉及政府干预,旨在提高国内公司的竞争力和能力,同时促进结构转型。 与社会主义规划不同,国家发展规划不取代市场机制,也不废除生产中的货币使用。相反,它适用于在经济战略部门运营的私营和国有企业。目标是通过间接方法和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或补贴)来协调它们的活动。 世界各地虽然经济规划通常与社会主义相关,特别是在苏联和东欧集团及其行政指令体系中,但政府领导的经济规划也可以出现在旨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下。 在印度,在 1947 年至 1990 年的许可证制度时代实施了一种独特的计划经济。同样,在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尽管存在市场,但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负责大部分经济资源的分配。 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干预,导致在这些时期实行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战时经济。 ![]() 东亚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不同程度的经济规划和国家指导投资,通常被称为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或东亚模式。 在马来西亚和韩国,经济增长得益于政府连续的计划(如“马来西亚第一计划”和韩国的“五年计划”),旨在实现混合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 新加坡的经济也纳入了政府领导的经济规划,其特点是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及国有产业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 法国在国家干预主义(dirigisme)时期,法国采用了指示性规划,并创建了几个关键经济部门的国有企业。指示性规划旨在及早识别供过于求、瓶颈和短缺,从而使国家投资行为能够迅速调整,以减轻市场失衡并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光荣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是法国经济繁荣的时期。 苏联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创了经济规划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替代方案,并一直维持到其解体。苏联式的规划高度集权和层级化,由高斯普兰等机构设定增长目标,由格斯纳布监督全国经济的要素投入分配。各部委将国家计划分解为指令,供地方经济单位执行。该系统基于物资平衡规划,通过迭代过程整合经济数据,使可用资源供应与个体单位和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在新经济政策(NEP)时期,列昂·托洛茨基主张经济规划,设想通过专业化和集中生产来促进工业增长。历史学家谢拉·菲茨帕特里克强调斯大林采纳了左翼反对派在工业化和集体化方面的一些观点。 在斯大林统治下,苏联经济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层级化的结构,通过垂直权力结构强制执行的指令定义了其指令经济的性质。与行政机制相比,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限,而行政机制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困难,导致效率低下。 历史学家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认为,斯大林时代偏离了列宁更为审慎的规划方法,而是选择了仓促规划,导致目标不切实际、官僚低效和短缺。斯大林将产出数量置于质量之上被认为是有害于效率水平的。 英国提高效率的长期经济规划是工党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方面,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保守党也普遍支持这种方法,从而形成了战后共识——一项关于关键政策的广泛两党协议。 “长期经济计划”一词经常出现在英国政治话语中。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施了经济规划。联邦政府通过集中分配资源和建立食品管理局、燃料管理局、铁路管理局和战争工业委员会等新机构来管理关键经济部门,从而补充了价格体系。这一系统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经济在类似的规划框架下实现了显著增长。 在战后时期,美国政府利用经济稳定计划等措施直接干预经济,控制各行业的物价和工资。 自冷战开始以来,联邦政府已将大量投资投入到研发(R&D)中,最初是通过美国国防部等机构。政府资助了全国约 50% 的研发投入,在发展后来支撑私营部门经济的技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诺姆·乔姆斯基将美国经济模式称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例子包括激光技术、互联网、纳米技术、电信和计算机,其中大部分初期研究和后续商业化都得到了公共部门资金的支持。这扩展到医疗保健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 75% 的创新药物研究。 结论经济规划,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指令经济还是混合市场经济体系中,历史上都旨在通过集中协调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虽然在促进工业化和应对危机(如战时动员)方面有效,但它也因效率低下和扼杀创新而受到批评。在当代背景下,关于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在促进可持续增长和解决社会挑战方面的程度的辩论仍在继续。经济规划的演变反映了在监管监督和创业自由之间取得平衡的持续努力,目标是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提高生产力、公平性和韧性。 下一主题财政整合在印度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