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

2025年7月1日 | 阅读16分钟

根据印度的资产剥离政策,资产剥离是指政府或组织出售或清算资产或子公司。 资产剥离可以采取出售资产或减少资本支出的形式。

资产剥离可能由于战略、政治和环境等多种原因发生。印度资产剥离政策还有助于减少赤字缺口。

Disinvestment

此外,资产剥离的概念将有助于降低GDP与债务的比例。1996年,G. V. Ramakrishna担任资产剥离委员会主席,并成立了该政策以启动印度国有企业的资产剥离。

本文全面概述了印度的资产剥离政策。准备UPSC考试的考生必须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资产剥离 - 含义

资产剥离是指政府出售或清算其在一家公共部门公司中的股份的行为。 这是政府退出生产领域,提高其在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教育等公共产品和基本服务的提供方面的效率和作用的努力。

资产剥离是指政府出售其在包括公共部门企业(PSUs)在内的资产中的持股。

这是政府将其在公共部门公司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股份出售给公众或私营公司的程序。

资产剥离旨在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公共部门企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并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

Disinvestment

在印度,资产剥离于1991年作为经济自由化的一部分引入。自那时以来,它已成为政府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资产剥离基金旨在减少公共债务以及债务对GDP的比率。从而使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企业能够更成功地运营。

印度资产剥离政策的目标

  • 减轻亏损、不良国有企业的财政负担。
  • 为改善公共财政做出贡献。
  • 鼓励企业之间的市场纪律和竞争。
  • 协助为社会部门的各项福利计划提供资金。
  • 促进更大的所有权比例。
  • 促进基金增长。
  • 最小化政治对非必要服务的影响。

DIPAM的含义

财政部长在2016-17年度预算演讲中宣布,将重命名并重组资产剥离部。

作为回应,资产剥离部更名为投资和公共资产管理部,简称“DIPAM”,尽管它仍然是财政部的一部分。

目标: DIPAM的目标是有效管理中心公司的股权投资,包括中央公共部门企业(CPSU)的资产剥离。

任务

  • 就CPSU的财务重组向政府提供指导。
  • 通过资本市场吸引资金。
  • 处理奖金股、股息、资本重组等事项。
Disinvestment

资产剥离的好处

资产剥离政策带来诸多好处,一些主要优势包括:

  1. 改善公司治理
    将国有企业从政府监管中移除,将在私有化企业中实施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改善的公司治理也将为任命独立董事铺平道路。
  2. 通过促进股权文化来发展和扩大资本市场
    小投资者和工人将从资产剥离中受益,因为它将通过私营企业的公开募股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3. 资产剥离所得可支持长期目标
    资产剥离所得可用于长期目标,例如:
    •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 投资经济以增加支出。
    • 企业增长和多元化。
    • 偿还政府债务:中央收入约有40-45%用于偿还公共债务/利息。
    • 投资于医疗保健和教育等社会项目。
  4. 这也能腾出财务空间
    资产剥离有助于释放CPSE持有的资源的腾挪空间。 因此,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有企业难以盈利,资产剥离尤为重要。这导致公共资产价值迅速恶化,有必要尽早剥离以获得高回报。
  5. 将资金分配给低增长行业
    投资于发达行业以产生市场收入的资源被引导到经济中那些由于其经济增长水平而难以获得市场资源的部门。从长远来看,摆脱这些资产对纳税人是有益的,因为这些投资的当前回报非常低。
  6. 释放股东价值
    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实现股东价值的释放。IPO是指首次公开募股。它是私营公司通过首次向公众提供股票而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过程。
  7. 员工
    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从资产剥离中受益:
    • 加薪,这在之前的资产剥离中有所体现。
    • 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和渠道,以及通过扩大产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资产剥离的类型

资产剥离有三种类型:

  1. 少数股权剥离
    在这种类型中,政府通过拥有多数股权(等于或超过51%)来保持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由于公共部门企业服务于公民,政府必须能够影响公司政策以使公众受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将少数股权拍卖给潜在投资者,或向公众(OFS)提供出售。
  2. 多数股权剥离
    政府出售其在政府拥有的企业中的多数股份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资产剥离后,政府在该企业中只持有少量股份。这种决定取决于战略因素和政府政策。通常,多数股权剥离有利于公共部门企业。
    例如,马德拉斯炼油有限公司(Madras Refineries Limited),前身为钦奈石油公司(Chennai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在政府资产剥离后成为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一个集团企业,这表明其所有权和运营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其理念是汇集企业内的资源,最终提高运营效率。
  3. 战略性资产剥离
    政府将一家公共部门企业(PSU)出售给一家非政府、私营公司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目的是将一家亏损的组织的所有权转移给更具生产力的私营部门合作伙伴,从而减轻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财政负担。
  4. 完全资产剥离或私有化
    政府将其在一家PSU中的股份全部出售,导致该公司被私有化,这意味着买方获得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

对印度资产剥离政策的批评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钢铁等核心产业,公共部门为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多样化的工业基础做出了贡献。在独立后的前四十年里,公共领域迅速扩展到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领域, 很快成为一个大型联合企业,包括基本和消费品制造单位以及服务组织。

如果它们能获得更多的官僚限制自由、更大的自主权和问责制,其中许多本可以表现得更好。尽管如石油巨头等一些国有企业的业绩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的净利润与营业额之比却非常低。

印度的资产剥离最初是由于政府紧迫的财政需求,迫使其继续支持亏损的国有企业。此外,公共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未能为许多项目中的支出提供合理的回报。

与东亚、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中欧和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快速私有化尝试相比,印度的资产剥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些地区已成功地将电力、电信、石油、矿产和金融服务等关键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了私人投资者。

资产剥离对印度的影响

资产剥离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通过出售资产获得的收入,它减轻了政府的预算负担。
  2. 提高效率
    通过采用私人控制和领导技巧,资产剥离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3. 吸引投资
    它吸引了国内和外国投资者,从而增加了经济投资。
  4. 改善资源配置
    资产剥离通过将资金从无效的国有企业转移到更具生产力的企业来改善资源配置。
  5. 改善治理
    通过资产剥离进行的私有化经常可以改善私有化企业的公司治理和问责制。
  6. 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私有化企业进行重组和扩张,资产剥离可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发展。
  7. 社会影响
    必须仔细考虑资产剥离,以确保它不会对社会福利计划产生不利影响,或在敏感行业造成失业。
  8. 基础设施增长
    资产剥离所得可用于资助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这将有助于社会进步。

印度的资产剥离模式

印度有多种类型的资产剥离。它们是:

1. 公开募股

它包括两种类型的发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后续公开募股(FPO)。

  • 首次公开募股(IPO)
    首次公开募股(IPO)是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其股票的程序。
    在此期间,公司出售股权或股票以筹集资金。在IPO期间,公司发行新股,并通过估值程序确定其初始价格。 这些股票现在可以供普通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购买这些股票的投资者成为股东,并可以从公司未来的成功和扩张中获利。通过IPO上市的公司必须遵守监管规定并披露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 后续公开募股(FPO)
    后续公开募股(FPO)是指一家公司在其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后发行额外股票。 这发生在上市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后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时。进一步公开募股是已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另一种说法。它们有时被称为“二次发行”。这仍然是少数股权剥离的一种方法。

2. 售股要约(OFS)

售股要约(OFS)方法允许公开竞标并接受出价最高者。 该程序在一家公共部门企业(PSU)通过股票交易所平台拍卖其股票时发生。自2012年以来,政府一直积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少数股权剥离。

3. 机构配售计划(IPP)

只有金融公司可以参与此活动,并且政府的资金仅限于这些公司。 机构配售计划包括共同基金、保险和养老基金,如LIC。这仍然是少数股权剥离的一种方法。

Disinvestment

4. 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是指政府将其在一家PSU中的部分股份出售给另一家或多家PSU。 这可能导致重复计算,即在计算其价值时,每个公司的股权都被计入了两次。因此,两家公司的总价值被错误地估算。

5. CPSE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这种类型的资产剥离允许政府出售其在多个行业的各种PSU中的股份。 它使政府能够从其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篮子中纳入的PSU的权益中获利。例如,Bharat-22是一个投资于22家政府拥有的公司(19家PSU)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广义上讲,这是一种少数股权剥离的方法。

6. 黄金股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持有PSU 26%的股份。 政府将继续作为最大的股东,持股26%。这是一种多数股权剥离政策。

7. 战略出售

涉及政府出售其在一家PSU中的大量投资,通常是50%或更多,并转让管理控制权。 这种资产剥离的成本基于市场而不是预定,资产剥离部负责监督该过程。这种方法是多数股权剥离政策的一部分。

8. 私有化

私有化是一种战略出售,政府将其在一家PSU中的所有股份出售,并将管理控制权转让给一家私营公司。

资产剥离政策的挑战

  • 政府不将持股比例降至51%以下的决定影响了股票价格。
  • 出售盈利和派息的PSU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
  • 利用资产剥离所得来弥补预算赤字是一种危险的短期解决方案。
  • 这相当于变卖“家庭资产”以满足眼前的财务需求。
  • 资产剥离程序必须通过官僚干预来改进。
  • 几乎所有的程序都受到从启动到完成,从投标人选择到分配的损害。
  • 此外,官僚们不愿及时做出决定,以免在退休后受到处罚。
  • 完全私有化可能导致私人垄断,就像过去存在公共垄断一样。
  • 私营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其业务利润,并按照自己的条款控制市场。

印度资产剥离政策的历史

1947 - 1991年时期

  • 独立后,国家走上了一条强调公共部门作为增长引擎的增长之路。然而,公共部门不断扩张,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利用率低、效率低下,原因是人员过多、职业道德差、资本过度投入和预算超支。
  • 政府部门缺乏创新、快速及时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在决策程序中进行重大干预的能力。
  • 因此,1991年决定继续进行资产剥离。

1991-92年至2020-21年时期

  • 印度的转型始于1991-92年,剥离了31家公共部门企业。
  • 1996年成立了由G. V. Ramakrishna主持的资产剥离委员会,负责提出建议、管理、监督和促进印度公共部门企业的渐进式资产剥离。
  • 它提交了多份报告,提出了57家公共部门企业的私有化建议。
  • 2001年7月,Dr. R.H. Patil接任委员会主席。
  • 然而,资产剥离委员会于2004年5月结束了其运作。
  • 资产剥离部于1999年12月成为一个独立单位,并于2001年9月更名为资产剥离部。
  • 2004年5月,资产剥离部作为财政部的一部分成立。
  • 大多数资产剥离发生在2001-02年至2003-04年期间。
  • 这些包括战略出售(将控制权和管理权转让给私营部门)以及出售给政府的提案,政府保留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 从2009-10年到2020-21年,稳定的政府和稳健的股市状况鼓励政府回归其资产剥离计划。
  • 政府开始出售盈利的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PSU的少数股权。
  • 在此期间,NHPC有限公司、印度石油有限公司、NTPC有限公司、REC、NMDC、SJVN、EIL、CIL、MOIL等公司进行了公开募股。
Disinvestment

当前资产剥离政策(2021-22)

  • 政府为2021-22年度设定了175,000千万卢比的重大资产剥离目标。
  • 他们决定通过出售公共部门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股份来实现这一目标,包括两家PSU银行和一家保险公司。
  • 政府认为LIC IPO是保险业的一项大手笔,因此将进行必要的立法修改。
  • 在预算声明中,财政部长表示,除四个关键领域外,大多数公共部门公司将实现私有化。
  • 该政策旨在为战略性和非战略性资产剥离铺平道路。
  • IDBI银行、BPCL、航运公司、集装箱公司和Neelachal Ispat Nigam Ltd的战略出售将在未来几年完成。
  • 将成立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来通过出售或再利用CPSE拥有的土地来实现货币化。

与2022年2月1日预算估计(BE)中预期的175,000千万卢比相比,政府已将其2023财政年度的资产剥离预测下调至78,000千万卢比,下降了55.4%。2022-2023年的资产剥离目标为65,000千万卢比。2021-22年的预测(78,000千万卢比)比此高17%。

截至2023年,政府的总资产剥离收入为12,029.9千万卢比,其中2,700千万卢比来自印度航空公司的私有化,其余9,330千万卢比来自出售CPSE的少数股权。2022-2023财政年度计划进行大规模资产剥离,包括LIC、BPCL、RINL和Pawan Hans的首次公开募股。

国家投资基金(NIF)

成立于2005年的国家投资基金(NIF)收到了所有CPSE出售的收入。

NIF成立时是一个持续运营的基金,并由专业管理,以实现两个目标:支持社会福利计划(占基金本金的75%),以及满足成功PSU的资本需求(占基金本金的25%)。 然而,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收入枯竭,它于2013年被调整到政府的资产剥离政策中。

NIF目前作为政府账户中的“公共账户”存在,并且只能用于预先批准的目的,例如:

  • 认购已上市CPSE的配股,以获得多数控制权。
  • 认购CPSE的优先股配售,使政府能够保持51%的股份。
  • 需要注资时,为PSB和公共部门金融机构注资。
  • 投资于大都市发展。
  • 投资于NABARD、Exim Bank和RRB等发展机构。
  • 满足印度铁路的资本支出需求。

资产剥离案例

  1. 印度航空资产剥离
    2018年,印度政府试图出售政府拥有的印度航空76%的股份,但未能获得成功的竞标。 该程序于2022年1月恢复,目标是完全资产剥离。这包括剥离政府在印度航空、印度快运有限公司和印度航空SATS机场服务公司的全部股份。
    政府将公司30,000千万卢比债务的50%转移到一个特殊载体,使得印度航空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背负约23,000千万卢比的债务。尽管由于疫情造成的运营费用增加,塔塔集团(Tata Group)在2022年10月通过其子公司Talace Pvt. Ltd.以18,000千万卢比的出价获得了竞标,超过了12,906千万卢比的底价。
  2. 印度人寿保险公司(LIC)
    2021年,政府宣布计划剥离印度最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达69%的LIC。 此次资产剥离的显著之处在于它需要修订LIC法案,该法案管辖公司的运营和政策担保。2022年5月4日至5月9日,政府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出售了其在LIC中3.5%的股份。 未来计划大幅降低政府在LIC中的持股比例。

资产剥离与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divestiture)和资产剥离(disinvestment)这两个术语相似。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 资产剥离通常是出售资产、部门或股权,而没有在同一公司再投资的意图。
  • 相反,资产处置通常是暂时进行的,以解决诸如资金有限或某些业务运营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限制等问题。

虽然资产剥离可以包括整个公司的出售,但资产处置只表示投资的减少。

资产剥离与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将政府拥有的资源全部或部分出售给私营公司或个人。 在此过程中,政府将大部分控制权转让给买方。

私有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出售国有企业股权。
  • 取消对私营部门参与政府管制行业的限制。
  • 将公共服务外包给私营公司。
  • 为各种商业活动提供补贴。

结论

政府的资产剥离计划使其能够应对各种挑战。这些包括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福利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以及针对优先领域。 相反,政府必须确保公众对出售程序的信任、准确的企业估值、公平自由的拍卖程序,以及交易后对官员的一些保障,因为他们经常成为调查机关的目标。

常见问题

  1. 什么是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政府出售或减少其在公共部门公司(PSEs)中的股份的程序。 它可能包括政府在这些企业中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处置。
  2. 什么是私有化?
    私有化是将公共部门公司的所有权、管理权或经营权转移给私营部门的过程。 这通常涉及将国有企业股票出售给私人投资者、通过拍卖转让所有权或采用管理层收购。
  3. 为什么政府决定采用资产剥离和私有化?
    政府经常提倡资产剥离和私有化,以提高效率、竞争力和减少财政赤字。政府认为,允许私营部门参与将有助于维持市场纪律,促进创新,并提高以前国有企业的生产力。
  4. 资产剥离和私有化的潜在优势是什么?
    资产剥离和私有化的优势包括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政府对企业运营的干预、提高竞争力以及为政府创造潜在资金。
  5. 资产剥离和私有化的潜在问题是什么?
    问题包括失去对关键行业的政府控制权、失业、对员工福利产生不利影响、私营企业可能进行垄断行为、确保监管合规性的困难,以及资产剥离或低估国有企业的可能性。在实施资产剥离和私有化政策时,政府必须在这些问题和确定的好处之间取得谨慎的平衡。
  6. 谁开始在印度进行资产剥离?
    印度公共部门过度扩张,其缺陷暴露在利用率低和效率低下等方面。因此,1991年,决定继续进行资产剥离。印度的转型过程始于1991-92年,当时31家精选的PSU剥离了3,038千万卢比。 1996年8月,成立了由G. V. Ramakrishna主持的资产剥离委员会,负责建议、监督、监测和促进印度PSU的渐进式资产剥离。它发布了13份报告,其中包含57家PSU的私有化建议。
  7. 资产剥离的目标是什么?
    资产剥离旨在减轻政府在效率低下的PSU方面的财政负担,同时改善公共财政。它促进竞争和市场纪律,同时也有助于非必需服务的非政治化。
  8. DIPAM的职能是什么?
    投资和公共资产管理部(DIPAM)负责管理中央政府股权投资的各个方面,即中央公共部门企业的股权剥离。
  9. DIPAM关于战略性资产剥离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在通过已上市CPSE的少数股权销售进行资产剥离时,政府必须保留占主导地位的股权,或至少51%的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
  10. 政府如何在资产剥离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问责制?
    政府采取透明的资产剥离程序,通常包括选择独立的机构来处理出售程序,通过尽职调查完成,并确保公平的资产评估。此外,还有监管控制和报告要求,以保持问责制并防止公共资金被滥用。公开披露资产剥离目标、进展和结果可以提高程序的透明度。

下一主题黄金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