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一代改革(1991-2000)2025年7月8日 | 阅读7分钟 引言印度第一代经济改革始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代,旨在使经济自由化并融入全球市场。 这些改革是为了应对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而实施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 ![]() 1991年的经济改革改变了印度经济政策的走向。由于国内金融危机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纳拉辛哈·拉奥政府选择实施被称为“新经济政策”(NEP)的经济改革。这些改革是在国家民主制度下进行的。 1991年的经济改革是什么?经济改革旨在反映各种全球发展趋势, 包括共产主义经济的衰落以及全球范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接受。 经济改革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结构性改进。 经济改革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化它指的是使经济活动政策限制减少的过程,例如降低关税或取消非关税壁垒。 它包括以下措施:
私有化它涉及将经济资源的所有权从国家转移到私营部门。 私有化是印度第一代经济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减少公共部门在经济中的参与,同时增加私营部门的参与。私有化的措施是:
全球化它是自由化和私有化举措的结果。它指的是跨越经济、社会和地理领域的网络和活动的扩张。 它包括:
1991年进行的主要改革1991年,印度进行了经济改革,并取得了显著发展。一些值得注意的改革是: 财政稳定经济改革的成功取决于财政稳定的实现。为了使改革取得成功,需要减少中央政府的预算赤字。在1990-1991财政年度,预算赤字达到了8.4%。为减少预算赤字采取了以下措施:
产业政策产业战略方面最大的变化是由于改革计划。
对中小微企业部门分配产品的取消许可证自1991年以来,商工部一直通过积极主动的战略,不断取消为中小微企业部门指定的产品的许可证。 外国投资1991年之前,外国投资在印度受到严格限制,并经常被视为不友好。 新政策以多种方式更积极地促进了外国投资。
贸易和汇率政策现在,除少数例外情况外,所有原材料、其他生产投入和资本货物都可以无限制地进口。 1991年之前,印度储备银行决定了印度卢比兑换外币的官方汇率。1991年7月,卢比的价值下跌了约24%。 (以使汇率与市场汇率相匹配)。1993年,印度采用了基于市场的汇率体系(即控制浮动或自由浮动汇率)。 税制改革1991年6月,个人所得最高边际税率为56%。这一税率已降至40%。 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从51.75%降至46%。平均关税从200%降至仅65%。 国有部门改革政府开始对其国有企业进行有限的股权和所有权剥离,保留51%的股份和管理控制权, 而不是进行全面私有化。 金融部门改革允许新的私人银行进入银行业, 并发放了多张新的银行牌照。 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透明且受到严格监管。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于1988年成立,是一个独立的法定机构,负责监督主要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股票交易所。 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开放, 印度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通过全球存托凭证(GDR)在海外发行股票来进入全球金融市场。 积极影响
局限性
结论印度第一代经济改革于1991年启动,旨在通过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来解决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这些改革取消了限制性政策,促进了外国投资,并使金融部门现代化。虽然它们加速了GDP增长,增加了外汇储备,并降低了通货膨胀,但在农业、就业和收入不平等方面的挑战依然存在。尽管通过经济发展降低了贫困,但改革未能解决地区不平衡和对优质就业的需求。这段时期凸显了平衡发展政策对于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下一主题什么是私有化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