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设计模式

2024 年 8 月 28 日 | 阅读 6 分钟

设计模式是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们为解决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而开发出的成熟解决方案。它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和改进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使其更易于维护、修改和扩展。在 C++ 中,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模式可供使用,但我们将介绍其中一些最常见的。

1.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设计模式用于解决与对象创建相关的问题。它们提供了适合当前情况创建对象的方式。创建型设计模式的一些常见用例包括:

  1. 单例模式
    • 当您需要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时,可以使用单例模式。当您需要在代码的不同部分共享资源,或者当您希望确保对象的多个实例不会相互干扰时,这种情况很有用。
    • 例如,日志类可以实现为单例,以便代码的所有部分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日志记录器实例来记录消息。这确保了日志消息的一致性,并且日志记录是以线程安全的方式进行的。
  2. 工厂方法模式
    • 当您有一组相关类,但又想在不知道具体创建哪个类的情况下创建对象时,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当您希望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这些对象的代码解耦时,这种情况很有用。
    • 例如,如果您有一组文档类型(例如 PDF、Word、HTML),您可以实现一个工厂方法,该方法接受文档类型作为参数,并返回实现该文档类型相应接口的对象。这使得客户端代码可以在不需要了解每种文档类型的具体实现细节的情况下创建文档。
  3. Builder 模式
    • 当您需要创建具有许多不同配置选项的对象,并且不想在构造函数中暴露所有这些选项时,可以使用构建器模式。当您有需要许多不同配置选项的复杂对象,并且希望提供一种更易读、更易维护的构建这些对象的方式时,这种情况很有用。
    • 例如,如果您有一个代表汽车的类,您可以实现一个构建器模式,允许您在创建对象之前使用不同的选项(例如发动机尺寸、颜色、功能)来配置汽车。这使得您能够以更模块化、更易于维护的方式创建复杂的对象。
    • 总之,创建型设计模式提供了适合当前情况创建对象的方式。通过使用这些模式,开发人员可以创建更模块化、更易于维护和更灵活的代码,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2. 结构型模式

在 C++ 设计中,结构型模式用于描述对象如何组合形成更大的结构,同时保持单个对象及其关系完好无损。在 C++ 设计中使用的一些常见结构型模式是:

  1.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用于将一个接口适配到另一个接口。它涉及创建一个类,该类充当现有类的包装器,允许使用现有类的接口通过另一个接口。
  2.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将对象的接口与其实现分离。它涉及创建两个单独的层次结构,一个用于接口,一个用于实现,并通过桥接对象将它们连接起来。
  3. 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允许将对象视为更大结构的一部分。它涉及创建一个对象层次结构,其中每个对象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子对象。通过使用公共接口,对象及其子对象被统一对待。
  4. 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允许动态地为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它涉及创建一个装饰器类,该类包装现有类并在不修改现有类的情况下添加新行为。
  5.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为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化的接口。它涉及创建一个外观类,该类通过隐藏其复杂性来为复杂的子系统提供简化的接口。
  6. 享元模式
    享元模式允许高效地共享许多对象。它涉及创建一个享元对象,该对象管理享元对象的池,这些对象可以被多个客户端共享。
  7.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占位符来控制对它的访问。它涉及创建一个代理对象,该对象包装现有对象并提供其他功能,例如访问控制、缓存或日志记录。

这些模式通过推广封装、关注点分离和组合优于继承等良好的设计原则,有助于设计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代码。

3. 行为型模式

在 C++ 设计中,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对象之间如何交互以及它们如何执行任务。在 C++ 设计中使用的一些常见行为型模式是:

4.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允许多个对象以顺序方式处理请求。它涉及创建一个对象链,其中每个对象都可以处理请求或将其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

5. 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允许对其进行排队、记录或撤销。它涉及创建一个命令对象,该对象封装了请求和接收者对象,允许在以后执行请求。

6. 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提供了一种评估语言中的句子的方法。它涉及创建一个解释器对象,该对象可以通过解析和执行输入表达式来解释语言。

7. 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在不暴露其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按顺序访问聚合对象元素的方法。它涉及创建一个迭代器对象,该对象可以迭代聚合对象的元素。

8. 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定义了一个封装一组对象如何交互的对象。它涉及创建一个中介者对象,该对象管理对象之间的交互,允许它们相互通信而无需了解彼此的细节。

9. 备忘录模式

备忘录模式提供了一种捕获和恢复对象状态的方法。它涉及创建一个备忘录对象,该对象包含对象在特定时间点的状态,允许稍后恢复它。

10.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提供了一种在另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对象的方法。它涉及创建一个主题对象,该主题对象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并在其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它们。

11. 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更改时更改其行为。它涉及创建一个状态对象,该对象封装了对象行为,以及一个维护当前状态并将行为委托给状态对象的上下文对象。

12.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封装可互换算法的方法。它涉及创建一个策略对象,该对象封装了算法,以及一个使用策略对象执行算法的上下文对象。

13. 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在基类中定义算法的骨架,并允许其子类覆盖算法的某些步骤。它涉及创建一个定义算法的基类,以及覆盖某些步骤以提供不同实现的子类。

这些模式通过推广封装、松散耦合和关注点分离等良好的设计原则,有助于设计灵活、可重用和可维护的代码。

结论

总而言之,在 C++ 中使用设计模式可以通过为常见问题提供标准化、经过测试和记录的解决方案来提高软件设计的质量。设计模式可以帮助使软件系统更易于维护、更灵活、更具扩展性,并通过减少需要从头编写的代码量来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模式以及何时使用它们,开发人员可以创建更高效、更可靠、更健壮的软件系统。


下一个主题C++ 工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