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算法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2025年06月20日 | 阅读 6 分钟 EM算法被认为是一种隐变量模型,用于寻找统计模型局部最大似然参数,由Arthur Dempster、Nan Laird和Donald Rubin于1977年提出。EM(期望最大化)算法是机器学习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用于获得有时可观测、有时不可观测变量的最大似然估计。然而,它也适用于未观测数据,有时也称为隐变量。它在统计学中有各种实际应用,包括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应用中获得参数后验边际分布的众数。 ![]() 在大多数机器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会发现存在许多相关的学习特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可观测的,其余的都是不可观测的。如果变量是可观测的,那么就可以使用实例来预测其值。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隐变量或直接不可观测的变量,期望最大化(EM)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已知控制这些隐变量的一般形式的概率分布的条件下预测其值。在本主题中,我们将讨论EM算法的基本介绍、EM算法的流程图、应用、优缺点等。 什么是EM算法?期望最大化(EM)算法被定义为各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组合,用于在统计模型中确定未观测变量的局部最大似然估计(MLE)或最大后验估计(MAP)。此外,它是在存在隐变量时寻找最大似然估计的技术。它也被称为隐变量模型。 隐变量模型由可观测变量和不可观测变量组成,其中可观测变量可以被预测,而不可观测变量则从可观测变量推断出来。这些不可观测变量被称为隐变量。 关键点
EM算法EM算法是各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组合,例如k-means聚类算法。它是一种迭代方法,包含两个模式。在第一个模式中,我们估计缺失的或隐变量。因此,它被称为期望/估计步骤(E-step)。此外,第二个模式用于优化模型参数,以便它们能够更清晰地解释数据。第二个模式被称为最大化步骤或M-step。 ![]()
EM算法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数据集中可用的观测数据来估计隐变量的缺失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在M-step中更新参数值。 EM算法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收敛定义为概率上基于直觉的特定情况,例如,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概率非常接近,则它们被称为收敛。换句话说,当给定变量的值相互匹配时,就称为收敛。 EM算法中的步骤EM算法主要分为4个步骤,包括初始化步骤、期望步骤、最大化步骤和收敛步骤。这些步骤解释如下: ![]()
高斯混合模型(GMM)高斯混合模型或GMM定义为具有组合的未指定概率分布函数的混合模型。此外,GMM还需要估计的统计值,如均值和标准差或参数。它用于估计概率分布的参数,以最好地拟合给定训练数据集的密度。尽管有许多技术可用于估计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参数,但最大似然估计是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技术。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数据集,其中有多个数据点由两种不同的过程生成。然而,这两种过程都包含相似的高斯概率分布和组合数据。因此,很难区分给定点可能属于哪个分布。 用于生成数据点的过程代表了一个隐变量或不可观测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最大化算法是一种最好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高斯分布的参数。在EM算法中,E-step估计每个隐变量的期望值,而M-step则通过最大似然估计(MLE)帮助显著优化它们。此外,此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获得一组良好的隐变量值和与数据匹配的最大似然。 EM算法的应用EM算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集中可观测的数据来估计隐变量中的缺失数据。EM算法或隐变量模型在机器学习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它们如下:
EM算法的优点
EM算法的缺点
结论在机器学习的实际应用中,期望最大化(EM)算法在确定统计模型中未观测变量的局部最大似然估计(MLE)或最大后验估计(MAP)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常用于隐变量,即通过数据集中的观测数据来估计隐变量。它通常分两个重要步骤完成,即期望步骤(E-step)和最大化步骤(M-Step),其中E-step用于估计数据集中的缺失数据,M-step用于在E-step中生成完整数据后更新参数。此外,EM算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各种应用中,如数据聚类、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图像重建、结构工程等。 下一个主题什么是雅可比矩阵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