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优化导论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3 分钟

什么是算法?

算法是针对任何复杂问题的过程或优化解决方案。任何算法设计的背后都有一个原理。有时,这些算法是根据自然规律和事件设计的,进化算法就是这类算法的例子。

这种算法直接利用自然事件和行为,为复杂问题找到低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

有许多基于自然行为的算法,它们被称为元启发式算法。元启发式(Metaheuristics)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meta,意为“更高层次”,和 heuristics,意为“去寻找”。

粒子群优化蚁群优化是这些群体智能算法的例子。群体智能算法的目标是从昆虫、蚂蚁、蜜蜂等的行为中获得最优解。

蚁群优化原理

这项技术源于蚁群的行为。蚂蚁是群居昆虫,它们生活在群体或蚁群中,而不是独居。为了进行交流,它们使用信息素。信息素是蚂蚁分泌在土壤上的化学物质,同一蚁群的蚂蚁可以闻到它们并遵循指示。

为了获取食物,蚂蚁会利用从食物源到蚁穴的最短可用路径。觅食的蚂蚁会分泌信息素,其他蚂蚁则会跟随这些信息素,从而沿着最短的路线前进。由于更多的蚂蚁使用最短路径,所以该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会增加,而其他路径上信息素的蒸发率会相对更高,因此这两个是决定从食物源到蚁穴最短路径的主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理解它

第一阶段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在这个阶段,路径上没有信息素,从食物到蚁穴的路径都是空的。

阶段2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在这个阶段,蚂蚁被分成两组,以0.5的概率分别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前进。因此,我们有四只蚂蚁在较长的路径上,四只在较短的路径上。

阶段 3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现在,那些沿着较短路径的蚂蚁会首先到达食物,然后这条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会更高,因为更多来自蚁群的蚂蚁会跟随这条较短的路径。

阶段 4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现在,更多的蚂蚁会从最短路径返回,信息素的浓度会更高。同时,较长路径上的蒸发率会更高,因为使用该路径的蚂蚁较少。现在,更多来自蚁群的蚂蚁将会使用最短路径。

算法设计

现在,蚂蚁的上述行为可以用来设计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我们可以将蚁穴和食物源视为图的节点或顶点,路径视为连接这些顶点的边。而信息素浓度可以被看作是与每条路径相关的权重。

假设只有两条路径,分别是 P1 和 P2。C1 和 C2 分别是沿路径的权重或信息素浓度。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图 G(V, E),其中 V 代表顶点,E 代表图的边。

最初,对于第 ith 条路径,选择的概率是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如果 C1 > C2,那么选择路径1的概率就大于路径2。如果 C1 < C2,那么路径2将更有利。

对于返回路径,路径的长度和信息素的蒸发率是两个影响因素。

1. 根据路径长度的信息素浓度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其中 Li 是路径的长度,K 是取决于路径长度的常数。如果路径较短,更多的浓度将被添加到现有的信息素浓度中。

2. 根据蒸发率的浓度变化

Introduction t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这里参数 v 的范围从0到1。如果 v 较高,那么浓度就会较低。

伪代码

蚁群优化被用于各种问题,如旅行商问题等。


下一主题什么是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