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语句与双条件语句2024年8月28日 | 阅读 4 分钟 条件语句设 p 和 q 是两个命题,则“如果 p 则 q”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作 p→ q,称为条件语句或蕴涵。当且仅当 p 为真,q 为假时,蕴涵 p→ q 为假;否则,它总是为真。在这个蕴涵中,p 称为假设(或前件),q 称为结论(或后件)。
例如: 下面是条件语句。
条件语句的变化逆否命题: 命题 ~q→~p 称为 p →q 的逆否命题。 逆命题: 命题 q→p 称为 p →q 的逆命题。 否命题: 命题 ~p→~q 称为 p →q 的否命题。 示例 1: 证明 p →q 及其逆否命题 ~q→~p 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解答: 构建两个命题的真值表
由于两种情况下的值相同,因此两个命题等价。 示例 2: 证明命题 q→p 和 ~p→~q 不等价于 p →q。 解答: 构建所有上述命题的真值表
由于表中 p →q 的值不等于 q→p 和 ~p→~q 的值,因此它们两者都不等于 p →q,但它们本身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双条件语句如果 p 和 q 是两个命题,则“p 当且仅当 q”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作 p ↔ q,称为双条件语句或等价。当且仅当 p 和 q 都为真,或者 p 和 q 都为假时,等价 p ↔ q 才为真。
例如: (i) 两条直线平行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斜率。 示例: 证明 p ↔ q 等价于 (p →q) ∧(q→p)。 解答: 构建两个命题的真值表
由于真值表相同,因此它们在逻辑上是等价的。证明完毕。 对偶原理如果两个公式 A1 和 A2 可以通过将 ∧(AND)替换为 ∨(OR)以及将 ∨(OR)替换为 ∧(AND)从一个公式得到另一个公式,则称它们互为对偶。另外,如果公式包含 T(真)或 F(假),则将 T 替换为 F,将 F 替换为 T 来获得对偶。 注 1:连接词 ∧ 和 ∨ 互为对偶。 |
幂等律 | (i) p ∨ p≅p | (ii) p ∧ p≅p |
结合律 | (i) (p ∨ q) ∨ r ≅ p∨ (q ∨ r) | (ii) (p ∧ q) ∧ r ≅ p ∧ (q ∧ r) |
交换律 | (i) p ∨ q ≅ q ∨ p | (ii) p ∧ q ≅ q ∧ p |
分配律 | (i) p ∨ (q ∧ r) ≅ (p ∨ q) ∧ (p ∨ r) | (ii) p ∧ (q ∨ r) ≅ (p ∧ q) ∨ (p ∧ r) |
同一律 | (i)p ∨ F ≅ p (iv) p ∧ F≅F | (ii) p ∧ T≅ p (iii) p ∨ T ≅ T |
对合律 | (i) ¬¬p ≅ p | |
补律 | (i) p ∨ ¬p ≅ T | (ii) p ∧ ¬p ≅ F (注意:此处原文有误,应为 F,此处根据逻辑推导和常见定律修正) |
德摩根定律 | (i) ¬(p ∨ q) ≅ ¬p ∧ ¬q | (ii) ¬(p ∧ q) ≅¬p ∨ ¬q |
示例: 考虑以下命题
它们是否等价?
解答: 构建两者的真值表
p | q | ~p | ~q | ~p∨∼q | p∧q | ~(p∧q) |
T | T | F | F | F | T | F |
T | F | F | T | T | F | T |
F | T | T | F | T | F | T |
F | F | T | T | T | F | T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