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逻辑和谓词的局限性28 Aug 2024 | 5 分钟阅读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命题逻辑和谓词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将涵盖以下主题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我们知道命题逻辑包含陈述。在命题逻辑的情况下,不允许我们推断某些或所有陈述的真假。因此,不可能将命题逻辑中的某些有效论证完全翻译或推断到命题逻辑中。在命题逻辑的情况下,无法描述适用于对象类别的属性。也无法描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命题逻辑的例子命题逻辑有各种各样的例子,其中一些如下所示 示例 1
示例 2
示例 3
因此,为了推断陈述,我们使用命题逻辑从一般规则。 谓词逻辑假设有一个包含变量a和b的陈述。如果有一个变量没有指定任何值,那么这种陈述将既不是真也不是假。 可以通过谓词逻辑从带有变量的陈述中构建命题。如果一个陈述有一个变量,那么它将有两个部分,如下所述 假设有一个陈述“a等于5”。
谓词的例子一个陈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变量。现在我们将通过下面的例子一一解释单变量陈述和双变量陈述 单变量 这里我们将解释只有单变量的陈述类型。单变量陈述的例子如下所示 例1:假设有一个陈述P(x) = x>3。现在我们需要确定p(4)和p(2)的真值。 解答:根据问题,我们有一个陈述P(x) = x>3 当我们用2替换x时,我们将得到以下结果
因此,P(2)的真值为假,P(4)的真值为真。 例2:假设有一个陈述P(x) =“病毒被用来渗透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假设病毒被用来渗透CS20和Business。现在我们需要确定A(CS10),A(CS20)和A(Business)的真值。 解答:根据问题,我们有一个陈述 P(x) =“病毒被用来渗透我们的计算机网络”。
因此,A(CS10)的真值为假,A(CS20)和A(Business)的真值为真。 双变量 可能存在与多个变量相关的陈述类型。双变量陈述的例子如下所示 例1:假设我们有一个命题Q(a, b),它有一个陈述“a = b+6”。现在我们需要确定Q(3, 6)和Q(6, 0)的真值。 解答:根据问题,我们有一个陈述 Q(a, b) =“a = b+6”。
因此,Q(3, 6)的真值为假,Q(6, 0)的真值为真。 例2:假设我们有一个命题Q(a, b),它有一个陈述“a = b-5”。现在我们需要确定Q(7, 4)和Q(0, 5)的真值。 解答:根据问题,我们有一个陈述 Q(a, b) =“a = b-5”。
因此,Q(7, 4)的真值为假,Q(0, 5)的真值为真。 n元谓词通常,如果一个陈述包含n个变量x1, x2, x3, ..., xn,在这种情况下,它将按以下方式表示 P(x1, x2, x3, ...., xn)。 假设有一个陈述形式为P(x1, x2, x3, ...., xn)。该陈述用于表示P在n元组(x1, x2, x3, ..., xn)处的值。这里P用于表示命题函数,P也称为n元谓词。 下一主题离散数学中的非线性函数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