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中的逻辑等价律2024 年 8 月 28 日 | 阅读 10 分钟 假设有两个复合命题X和Y,当且仅当它们的真值表在各自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时,它们被称为逻辑等价。我们可以使用符号 = 或 ⇔ 来表示逻辑等价。因此,X = Y 或 X ⇔ Y 将是这些命题的逻辑等价。 根据逻辑等价的定义,我们已经清楚,如果复合命题X和Y是逻辑等价的,那么X ⇔ Y必须是重言式(恒真命题)。 逻辑等价律在本节中,我们将使用“AND”和“OR”符号来解释逻辑等价律。这里,AND用符号∧表示,OR用符号∨表示。逻辑等价有多种定律,描述如下: 幂等律 在幂等律中,我们只使用一个命题。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符号∧(与)和∨(或)将两个相同的命题组合起来,则结果命题将是它本身。假设有一个复合命题P。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幂等律: 此定律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P ∨ P 和 P ∧ P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 P 且 P ∧ P = P。 交换律 使用两个命题来表示交换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符号∧(与)或∨(或)将两个命题组合起来,则改变命题的位置,结果命题将保持不变。假设有两个命题P和Q。当P和Q都为假时,这些命题的命题为假。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它将为真。以下符号用于表示交换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Q 和 Q ∨ P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Q ∨ P。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 P ∧ Q ? Q ∧ P。 结合律 使用三个命题来表示结合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括号和符号∧(与)或∨(或)组合三个命题,则即使改变括号的顺序,结果命题也将保持不变。这意味着此定律独立于分组或联结。假设有三个命题P、Q和R。当P、Q和R都为假时,这些命题的命题为假。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它将为真。以下符号用于表示结合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Q ∨ R) 和 (P ∨ Q) ∨ R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R) ? (P ∨ Q) ∨ R。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 P ∧ (Q ∧ R) ? (P ∧ Q) ∧ R 分配律 使用三个命题来表示分配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OR)符号将一个命题与两个用∧(AND)符号连接的命题组合起来,则结果命题将与分别用∨(OR)符号组合命题并将组合后的命题用∧(AND)符号连接的结果保持不变。假设有三个命题P、Q和R。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分配律: P ∨ (Q ∧ R) ? (P ∨ Q) ∧ (P ∨ R) P ∧ (Q ∨ R) ? (P ∧ Q) ∨ (P ∧ R)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Q ∧ R) 和 (P ∨ Q) ∧ (P ∨ R)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R) = (P ∨ Q) ∧ (P ∨ R)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 P ∧ (Q ∨ R) ? (P ∧ Q) ∨ (P ∧ R) 同一律 使用单个命题来表示同一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或)符号将一个命题与一个真值组合起来,它将生成真值。如果我们用∧(与)符号将一个命题与一个假值组合起来,它将生成命题本身。同样,我们将用相反的符号来做。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用∧(与)符号将一个命题与一个真值组合起来,它将生成命题本身,如果我们用∨(或)符号将一个命题与一个假值组合起来,它将生成假值。假设有一个复合命题P,一个真值T和一个假值F。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同一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T 和 T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T = T。同样,该表在 P ∨ F 和 P 的列中也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F = P。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 P ∧ T ? P 且 P ∧ F ? F 否定律 在补律中使用的单个命题。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或)符号将一个命题与其补命题组合起来,它将生成真值;如果我们用∧(与)符号将这些命题组合起来,它将生成假值。如果我们否定一个真值,它将生成一个假值;如果我们否定一个假值,它将生成一个真值。 以下符号用于表示补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P 和 T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 T。同样,该表在 P ∧ ¬P 和 F 的列中也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 F。 该表在 ¬T 和 F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T = F。同样,该表在 ¬F 和 T 的列中也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F = T。 双重否定律或对合律 使用单个命题来表示双重否定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对一个否定命题进行否定,则结果命题将是命题本身。假设有一个命题 P 和一个否定命题 ¬P。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双重否定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和 P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德摩根定律 使用两个命题来表示德摩根定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AND)符号组合两个命题,然后对这些组合的命题进行否定,则结果命题将与分别用∨(OR)符号组合这两个命题的否定相同。假设有两个复合命题 P 和 Q。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德摩根定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Q) 和 ¬ P ∨ ¬Q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 P ∨ ¬Q。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 ¬(P ∨ Q) ? ¬P ∧ ¬Q 吸收律 使用两个命题来表示吸收律。根据此定律,如果我们用∨(OR)符号将命题 P 与另一个命题 Q(它们与符号∧(AND)连接)的相同命题 P 组合起来,则结果命题将是第一个命题 P。如果互换符号,将产生相同的结果。假设有两个复合命题 P 和 Q。以下符号用于表示吸收律: 这些符号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P ∧ Q) 和 P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 Q) ? P。 同理,该表在 P ∧ (P ∨ Q) 和 P 的列中也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P ∨ Q) ? P。 逻辑等价的例子逻辑等价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些描述如下: 示例 1: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建立一个命题的等价性质,描述如下: p → q ? ¬p ∨ q 解决方案 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值表来证明这一点,如下所示:
该表在 p → q 和 ¬p ∨ q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p ∨ q。 示例 2: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建立一个命题的等价性质,描述如下: P ↔ Q ? (P → Q) ∧ (Q → P) 解决方案
该表在 P ↔ Q 和 (P → Q) ∧ (Q → P) 的列中包含相同的真值。因此,我们可以说 P ↔ Q ? (P → Q) ∧ (Q → P)。 示例 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等价性质来证明以下命题: p ↔ q ? ( p ∧ q ) ∨ ( ¬ p ∧ ¬q) 解决方案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将使用上面描述的一些定律,并且从这个定律我们有: p ↔ q ? (¬p ∨ q) ∧ (¬q ∨ p) ...........(1) 现在我们将交换律应用于上述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 p ∨ q) ∧ (p ∨ ¬q) 现在我们将分配律应用于此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 p ∧ (p ∨ ¬q)) ∨ (q ∧ (p ∨ ¬q)) 现在我们将分配律应用于此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 p ∧ p) ∨ (¬p ∧ ¬q) ∨ (q ∧ p) ∨ (q ∧ ¬q) 现在我们将补律应用于此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F ∨ (¬p ∧ ¬q) ∨ (q ∧ p) ∨ F 现在我们将同一律应用于此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 p ∧ ¬ q) ∨ (q ∧ p) 现在我们将交换律应用于此方程,得到以下结果: ? (p ∧ q) ∨ (¬ p ¬q) 最后,方程 (1) 变为以下形式: p ↔ q ? (p ∧ q) ∨ (¬ p ¬q) 最后,我们可以说方程 (1) 变为 p ↔ q ? (p ∧ q) ∨ (¬ p ∧ ¬q) 下一个主题离散数学中的图论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