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中的蕴含2024 年 8 月 28 日 | 阅读 9 分钟 蕴涵语句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的形式。符号 ⇒ 用于表示蕴涵。假设有两个语句 P 和 Q。在这种情况下,语句“如果 P 那么 Q”也可以写作 P ⇒ Q 或 P → Q,它将读作“P 蕴涵 Q”。在这个蕴涵中,语句 P 是一个假设,也称为前提或前件,语句 Q 是结论,也称为后件。 蕴涵在逻辑论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语句的蕴涵已知为真,那么当前提满足时,结论也必须为真。因此,蕴涵也称为条件语句。 以下是一些蕴涵的例子:
逻辑蕴涵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如下所述:
现在我们将借助前提 P 和结论 Q 来描述上述所有蕴涵的例子。为此,我们假设 P = 天气晴朗,Q = 我要去海滩。 P ⇒ Q
当存在条件语句“如果 p 那么 q”时,当前提 p 为真且结论 q 为假时,语句 P ⇒ Q 将为假。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即当 p 为假或 Q 为真时,语句 P ⇒ Q 将为真。我们可以借助真值表来表示这个语句,其中假将用 F 表示,真将用 T 表示。“如果 P 那么 Q”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前提和结论不一定相互关联。真值表的解释取决于 P 和 Q 的表述方式。 例如
上述两个语句没有任何意义,因为 Jack 是人,他不可能由塑料制成,而另一个语句“海洋是绿色的”永远不会发生,因为海洋总是蓝色的,海洋的颜色不能改变。正如我们所见,这两个语句彼此不相关。另一方面,语句 P ⇒ Q 的真值表是有效的。所以这不是真值表是否正确的问题,而是想象力和解释的问题。 因此在 P ⇒ Q 中,我们不需要前提和结果之间有任何类型的联系。其含义仅取决于 P 和 Q 的真值。 即使我们考虑我们世界中的这两个语句,这些语句也将是假的,所以 所以当我们看上面的真值表时,我们看到当 P 为假且 Q 为假时,P ⇒ Q 为真。 所以,如果 Jack 是塑料做的,那么海洋将是绿色的。 然而,前提 p 和结论 q 将是相关的,并且两个语句都有意义。 歧义蕴涵运算符可能存在歧义。因此,当我们使用蕴涵运算符 (⇒) 时,我们应该使用括号。 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模糊的语句 P ⇒ Q ⇒ R。现在,我们有两个模糊的语句 ((P ⇒ Q) ⇒ R) 或 (P ⇒ (Q ⇒ R)),我们必须证明这些语句是否相似。 解决方案:我们将借助真值表来证明这一点,如下所述:
在上述真值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P ⇒ (Q ⇒ R) 和 (P ⇒ Q) ⇒ R 的真值表不相似。因此,它们都将产生不同的输出或结果。 关于蕴涵的更多信息 以下是一些蕴涵的更多例子:
在上述所有例子中,我们感到困惑,因为我们不知道蕴涵何时被认为是真的,何时被认为是假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理解蕴涵的概念,我们将使用一个假设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假设 Marry 将和她的男朋友 Jack 打羽毛球,她的男朋友 Jack 想稍微激励 Marry,所以他用一个声明来引诱她。 通过这句话,Jack 的意思是如果 Marry 赢了,那么他显然会买一个戒指。通过这句话,Jack 只在 Marry 赢了的时候承诺自己。在 Marry 输掉的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承诺任何事情。所以比赛结束时,只有四种可能性,如下所述:
然而,Jack 并没有就规则 (B) 发表任何声明。他也没有在他的声明中提及规则 (C) 和 (D),所以如果 Marry 输了,那么 Jack 是否为她买戒指完全取决于他。实际上,声明 (A)、(C) 和 (D) 可能是 Jack 对 Marry 说的话的结果,但 (B) 不会是结果。如果结果 (B) 发生,只有那时 Jack 才会撒谎。在所有其他三种情况,即 (A)、(C) 和 (D) 中,他都会说真话。 现在我们将使用更简单的语句,以便我们可以像这样象征性地定义 Jack 的语句: 在这个蕴涵中,我们使用逻辑符号 ⇒,它可以读作“蕴涵”。我们将通过将这个箭头从 P 指向 Q 来构成 Jack 的复合语句,如下所示: 总之,我们已经观察到,只有当 P 为真而 Q 为假时,蕴涵才为假。根据这个说法,Marry 赢得了比赛,但可悲的是 Jack 没有买戒指。在所有其他情况/结果中,该语句都为真。因此,蕴涵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蕴涵对应的逻辑方程列表如下所述: 蕴涵的例子蕴涵有各种各样的例子,其中一些如下所述: 示例 1:假设有四个语句 P、Q、R 和 S,其中 P:Jack 在学校 Q:Jack 在教学 R:Jack 在睡觉 S:Jack 生病了 现在我们将描述一些涉及这些简单语句的符号语句。
这里我们必须展示这些符号语句的解释如何用文字表示。 解决方案
示例 2:在此示例中,我们有一个蕴涵 P → Q。这里,我们还有三个与此蕴涵自然相关的复合语句,即逆否、逆和反之。所有这四个语句之间的关系通过下表描述: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蕴涵的例子,它的语句是“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个语句是 P → Q 的形式,其中 P:你好好学习 Q:你取得好成绩 现在我们将使用 P 和 Q 语句并展示这四个相关语句,如下所示: 蕴涵: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取得好成绩。 逆:如果你取得好成绩,你就会好好学习。 否: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逆否:如果你没有取得好成绩,你就没有好好学习。 上述所有相关语句的真值通过真值表描述,如下所示: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蕴涵 (P → Q) 及其逆否 (~Q → ~P) 在其列中具有相同的值。这意味着它们是等价的。所以我们可以说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逆和否在其列中都具有相似的值。但这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否是逆的逆否。同样,原始蕴涵可以从逆否的逆否中得到。(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否定 P 和 Q,然后改变箭头的方向,然后我们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即否定 ~P 和 ~Q,并再次改变箭头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回到我们开始的地方)。 下一个主题离散数学中的关联着色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