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中的平面图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7 分钟

如果我们想学习可平面图,我们必须了解图。图可以描述为顶点集合,这些顶点通过一组边相互连接。我们也可以将图的研究称为图论。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可平面图的定义、性质以及可平面图的例子。

可平面图

可平面图是指可以在平面上绘制,并且其任何两条边都不相交的图。可平面图的简单示例如下:

Planer Graph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上面的图没有两条边相交。因此,这个图是一个可平面图。

平面区域

在图的可平面表示过程中,平面被分割成相连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平面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度数。这些度数描述如下:

  • 内部区域的度数等于包围该区域的边数。
  • 同样,外部区域的度数等于暴露给该区域的边数。

平面区域示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考虑一个可平面图,描述如下:

Planer Graph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在上面的可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图将平面分割成 4 个区域,即 R1、R2、R3 和 R4,这些区域的度数描述如下:

Degree (R1) = 3
Degree (R2) = 3
Degree (R3) = 3
Degree (R4) = 5

可平面图的色数

  • 在任何可平面图中,色数必须始终小于或等于 4。
  • 因此,要给任何可平面图的顶点着色,我们最多需要 4 种颜色。

可平面图的性质

可平面图有多种性质,其中一些描述如下:

性质 1: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图中边数的两倍。该性质的符号表示如下:

Planer Graph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性质 2:所有区域的度数之和等于图中边数的两倍。该性质的符号表示如下:

Planer Graph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有一些特殊情况,描述如下:

情况 1:如果每个区域的度数都是 k,则可平面图将包含以下关系:

K * |R| = 2 * |E|

情况 2:如果每个区域的最小度数是 k (>=k),则可平面图将包含以下关系:

K * |R| <= 2 * |E|

情况 3:如果每个区域的最大度数是 k (<=k),则可平面图将包含以下关系:

K * |R| >= 2 * |E|

性质 3:如果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v' 个顶点、'e' 条边和 'r' 个区域,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

r = e - v + 2

我们可以称上述公式为欧拉公式。

在图的可平面表示的所有形式中,此公式保持不变。

性质 4:假设有一个可平面图 G,它包含 k 个连通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

r = e-v+ (k+1)

可平面图的例子

可平面图有各种各样的例子,其中一些描述如下:

例 1: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可平面图 G,它包含 60 条边和 25 个顶点。现在我们需要确定图 G 中区域的数量。

解:根据问题,我们有关于图 G 的以下详细信息:

顶点数 (v) = 25

边数 (e) = 60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有 r = e - v + 2。

现在我们将 v 和 e 的值代入此公式,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r = 60 - 25 + 2

r = 37

因此,图 G 中的区域总数为 37。

例 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9 条边、10 个顶点和 3 个连通分量。现在我们需要确定图 G 中区域的数量。

解:根据问题,我们有关于图 G 的以下详细信息:

顶点数 (v) = 10

连通分量数 (k) = 3

边数 (e) = 9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有 r = e - v + (k+1)。

现在我们将 v、e 和 k 的值代入此公式,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r = 9-10+ (3+1)

r = -1+4

r = 3

因此,图 G 中的区域总数为 3。

例 3: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20 个顶点,且每个顶点的度数都为 3。现在我们需要确定图 G 中区域的数量。

解:根据问题,我们有关于图 G 的以下详细信息:

每个顶点的度数 (d) = 3

顶点数 (v) = 20

计算总边数 (e)

当我们进行顶点度数之和定理的计算时,我们得到以下关系: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每个顶点的度数 * 顶点数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因此,我们将使用每个顶点的度数公式得到以下结果:

20*3 = 2*e

e = 30

因此,在图 G 中,总边数为 30。

计算总区域数 (r)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有 r = e - v + 2。

当我们把 v 和 e 的值代入这个公式时,我们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区域数 (r) = 30-20+2

r = 12

因此,在图 G 中,区域总数为 12。

例 4: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35 个区域,且每个区域的度数都为 6。现在我们需要确定图 G 中顶点的数量。

解:根据问题,我们有关于图 G 的以下详细信息:

每个区域的度数 (d) = 6

区域数 (n) = 35

计算总边数 (e)

当我们进行区域度数之和定理的计算时,我们得到以下关系:

所有区域的度数之和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每个区域的度数 * 区域数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35*6 = 2*e

e = 105

因此,在图 G 中,总边数为 105。

计算总顶点数 (v)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有 r = e - v + 2。

当我们把 r 和 e 的值代入这个公式时,我们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35 = 105 - v + 2

v = 72

因此,在图 G 中,顶点总数为 72。

例 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30 条边、12 个顶点,并且每个区域的度数为 k。现在我们需要确定 k 的值。

解:根据问题,我们有关于图 G 的以下详细信息:

边数 (e) = 30

每个区域的度数 (d) = k

顶点数 (v) = 12

计算总区域数 (r)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有 r = e - v + 2。

当我们把 v、d 和 e 的值代入这个公式时,我们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区域数 (r) = 30-12+2

r = 20

因此,在图 G 中,区域总数为 20。

计算 k 的值

当我们进行区域度数之和定理的计算时,我们得到以下关系:

所有区域的度数之和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每个区域的度数 * 区域数等于总边数的两倍。

20*k = 2*30

k = 30

因此,在图 G 中,每个区域的度数为 3。

例 6: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10 条边。现在我们需要确定该图中可能存在的最大区域数。

解:我们知道简单的可平面图包含以下内容:

每个区域的度数 >= 3。

因此,我们有以下详细信息:

3 * |R| <= 2 * |E|

现在我们将 |E| = 10 的值代入,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3 * |R| <= 2* 10

|R| <= 6.67

|R| <= 6

因此,在图 G 中,最大区域数为 6。

例 7: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可平面图 G,它包含 15 个区域。现在我们需要确定该图中可能存在的最大边数。

解:我们知道简单的可平面图包含以下内容:

每个区域的度数 >= 3

因此,我们有以下详细信息:

3 * |R| <= 2 * |E|

现在我们将 |R| = 15 的值代入,得到以下详细信息:

3 * 15 <= 2* |E|

|E| >= 22.5

|E| >= 23

因此,在图 G 中,最大边数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