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setEncoder averageBytesPerChar() method in Java with Examples

2025年5月8日 | 阅读 2 分钟

java.nio.charset 包包含一个内置方法 averageBytesPerChar()。CharsetEncoder 返回为每个输入字符生成的平均字节数。对于给定的输入序列,启发式值用于确定所需的输出缓冲区大小。此方法在处理字符串时计算所需缓冲区大小时可能很有用,因为它返回一个浮点值,表示编码过程中每个字符所需的近似空间量。当字符编码过程需要资源分配和效率时,此方法尤其有用。

语法

参数:该方法不接受任何参数。

返回值:函数返回为每个输入字符创建的平均字节数。

示例 1

为了获取该编码中每个字符所需的平均字节数,代码使用了一个为 US-ASCII 字符集创建的 CharsetEncoder 实例,并调用了 averageBytesPerChar() 方法。此数值有助于确定给定字符集的内存需求和编码效率。为了提供与编码相关的度量,会打印输出。处理所选字符集的字符数据时,此计算有助于优化缓冲区分配。

实施

文件名: AverageBytesPerCharExample1.java

输出

 
The average number of bytes for each character of the input is 1.0   

示例 2

代码中使用 Charset.forName("UTF-16").newEncoder() 来初始化一个指定为 UTF-16 字符集的 CharsetEncoder 对象。通过调用编码器的 averageBytesPerChar() 方法,UTF-16 编码方案确定了编码单个字符所需的平均字节数。通过这种方法,UTF-16 的编码效率由一个浮点值表示。使用准备好的字符串和 Java 的 java.nio.charset 包来处理字符编码操作,计算出的平均值会被发送到控制台。

实施

文件名: AverageBytesPerCharExample2.java

输出

 
The average number of bytes for each character of the input i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