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中使用两个栈实现队列

2025 年 5 月 12 日 | 阅读 4 分钟

队列数据结构 使用先进先出 (FIFO) 原则,新元素添加到队尾,而元素从队首移除。每个元素由于后进先出 (LIFO) 的处理方式,从栈的顶部进入和离开。

使用两个可以有效地实现队列,尽管它们的操作方向相反。在访问基于栈的结构更容易的情况下,使用栈效果最好,尤其是在递归和函数处理期间。

使用两个栈实现队列的方法

使用两个栈实现队列主要有两种方法:

  1. 入队 (Push) 耗时的方法
  2. 出队 (Pop) 耗时的方法

1. 入队耗时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插入(入队操作)耗时,而移除(出队操作)高效。我们使用两个栈:

stack1:用于按正确顺序存储元素。

stack2:一个临时栈,用于在入队期间重新排列元素。

算法

  1. 入队一个元素时:
    • 将 stack1 中的所有元素移至 stack2。
    • 将新元素推入 stack1。
    • 将 stack2 中的所有元素移回 stack1。
  2. 出队一个元素时:
    • 直接从 stack1 弹出。

时间复杂度

入队 (push): O(n) (因为每次都需要移动所有元素)。

出队 (pop): O(1) (因为我们只是从 stack1 弹出)。

缺点:入队操作效率低下,不适用于需要频繁进行入队操作的场景。

输出

 
1
2
2
3
4
true   

2. 出队耗时的方法 (最优)

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其中入队操作是 O(1),使其成为频繁插入场景的理想选择。在这种方法中:

  1. stack1 用于入队(压入元素)。
  2. stack2 用于出队(弹出元素)。

算法

  1. 入队一个元素时:
    • 直接将元素压入 stack1。
  2. 出队一个元素时:
    • 如果 stack2 为空:
      • 将 stack1 中的所有元素移至 stack2(反转顺序)。
      • 从 stack2 弹出顶部元素。
    • 如果 stack2 不为空:
      • 直接从 stack2 弹出。

时间复杂度

入队 (push): O(1) (因为我们只是推入 stack1)。

出队 (pop): O(1) (均摊),因为元素仅在 stack2 为空时才被转移。

优点

对于需要频繁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更有效。

输出

 
1
2
2
3
4
true   

使用两个栈实现队列的优点

基于两个栈的队列提供了使用基于栈的数据结构进行 FIFO 处理的可靠方法。该方法将队列操作简化为 O(1) 的入队操作,并产生 O(1) 的出队时间。当代码中经常出现栈,并且需要使用内置队列结构函数以外的方式实现队列时,该技术就很有帮助。

结论

通过组合两个栈来实现队列有助于提高效率,尤其是在出队操作执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为执行最佳的常规操作提供了恒定的 O(1) 处理速度,这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尤为突出。在队列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之间进行选择时,我们选择出队耗时的方法,因为它在插入时速度更快。

基于栈的数据处理场景支持此方法,以提高工作速度并改进算法效率。了解这些数据结构原理的开发人员将能更好地利用栈和队列来更有效地处理数据。


下一个主题Java 中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