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桦树》摘要与分析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12 分钟

第一节

当我看见桦树向左向右弯曲

掠过挺直的、更暗的树丛,

我喜欢想象有男孩在荡它们。

但荡秋千并不能让它们弯下去不起来

像冰雹那样。

Birches Summary & Analysis by Robert Frost

诗句解释:诗歌的前四行以对桦树的直接描绘开始。在作者的描述中,它们被描述为“向左向右/掠过挺直的、更暗的树丛”。诗人将普通而无趣的桦树景象与它们弯曲向下的迷人景象进行了对比。

当我们仔细审视作者的想象时,桦树的树干很细,所以在风和冰雪风暴的重压下很容易弯曲,展现出它们的美丽。诗人开始想象有一个男孩在荡它们,当他仔细观察桦树及其结构时,他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它们向左向右弯曲,掠过林中更高更暗的树丛。

在第四行,诗人承认荡桦树的行为并不能使树木看起来像现在这样弯曲。他指出,冰雹风暴可以将树木弯曲到足以造成永久性弯曲的程度。

第二节

你一定经常看见它们

在阳光明媚的冬日早晨

雨后,被冰覆盖。它们互相碰撞

随着微风升起,变成五彩缤纷

当微风吹动,冰层破裂、裂缝

很快,阳光的温暖使它们脱落晶莹的外壳

碎裂并像雪崩一样落在雪地上?

扫去那些堆积如山的碎玻璃

你会以为天堂的穹顶塌陷了。

诗句解释: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诗人美妙地想象出在阳光明媚的冬日早晨,被冰覆盖的桦树;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象。在这里,诗人承认桦树确实是因为风暴而弯曲,而不是因为一个男孩像他之前想的那样在玩耍荡秋千。

诗人声称;你一定经常看到下雨后,在明亮的冬日早晨,桦树上覆盖着冰。雨水在树上形成一层冰,最终变成覆盖整棵树的半透明的冰釉。他展示了桦树的运动——随着风的吹拂,桦树上下摆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桦树上的冰被震动,破碎成细小的碎片,落到地上。

在这里,破碎的冰与碎裂的晶体和玻璃进行了比较,它们像雪崩一样落下。诗人通过展示碎裂的冰晶堆积在树下,就像一堆需要扫走的玻璃一样,以此来优美地表现这一点。

隐喻:需要注意的是,诗人使用了隐喻:雪晶因为它们的透明度和破碎时所具有的锋利度,而被比作碎玻璃。然后,说话者想象冰晶散落在树周围,就像天堂的穹顶落到地面一样。

第三节

它们被重压拖到枯萎的蕨类植物上,

它们似乎没有折断;尽管一旦被压弯

如此之低,长时间后,它们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你可能会看到它们的树干在林中拱起

多年以后,树叶拖在地上

就像女孩们跪在地上,将头发

向前甩过头顶,在阳光下晾干。

Birches Summary & Analysis by Robert Frost

诗句解释: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说桦树因冰雪的重压而弯曲,直到触及地面枯萎的蕨类植物和灌木。诗人声称,由于它们极度弯曲,“似乎没有折断”,但“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说明了它们弯曲的程度。

这表明树木被深度而持久地弯曲,以至于它们无法使自己恢复直立。

需要注意的是,说话者在他的想象力飞驰时使用了一个明喻。女孩跪在地上,头发向前垂下,就像在给树木晒干一样,诗人将这种情况与弯曲的桦树联系起来。这个明喻突出了桦树的脆弱和易受损。

第四节

但我本想说,当真理闯入

带来关于冰雹风暴的一切事实

我宁愿让某个男孩来弯曲它们

当他出去进去放牛时?

某个离镇子太远,学不到棒球的男孩,

他唯一的玩乐就是他自己找的,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能独自玩耍。

诗句解释: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运用他的想象力来打破他关于冰雹风暴是树木弯曲原因的看法。诗人说,虽然他接受桦树因大雪风暴而弯曲的现实,但他仍然宁愿想象它们是被一个放牛的男孩弄弯的。

诗人说,男孩可能在他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荡过它们。诗人认为,这个男孩在他平常白天的时候,放牛,住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学不到棒球。由于这个勤劳的男孩住在大城市很远的地方,并且学不到棒球,他可能没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度过时光。因此,他可能想出了一个叫做“荡鸟游戏”的玩法。这个游戏男孩在夏天和冬天都可以独自享受。

第五节

他一个接一个地征服了他父亲的树

一遍又一遍地骑在它们身上

直到它们失去了挺拔

没有一棵不瘫软下来,没有一棵没被

他征服。他学会了所有

关于不要过早发力的知识

从而不把树带走

一直到地面。

诗句解释:通过这些诗句,诗人表达了“征服自然”的主题。在诗人看来,照顾牛的男孩发现荡鸟游戏非常刺激。年轻人决定一个接一个地爬上他父亲的每一棵桦树,将它们弯曲下来,仿佛他要统治它们。男孩不断地弯曲桦树,直到它们失去所有的挺拔。

这使他对树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对自己征服了它们感到满意。队列中没有一棵树能让他征服。诗人描述了不再有任何树能挺直,因为它们所有的挺拔和僵硬都消失了。诗人用他的想象力声称,年轻人最终学会了爬到树的顶端,并在到达顶峰之前就弯曲它。

第六节

他一直保持着平衡

直到树顶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攀爬

就像你小心翼翼地给一个杯子倒满

到边缘,甚至超出边缘。

然后他向外飞去,脚先,带着呼啸声,

在空中踢着下落到地面。

诗句解释:诗人的想象描绘了攀爬和弯曲树木的技巧。在诗人看来,男孩应该付出同样的努力和耐心来保持平衡或姿势,以到达树的顶端,并将桦树弯曲到完美。他将其与我们倒满杯子到边缘,甚至小心翼翼地倒得超出边缘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了解到诗人渴望超越现实的界限,到达一个超越现实的领域。我们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诗句描绘了一种将杯子倒满到边缘甚至超出边缘的感觉,这描绘了诗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界限。

第七节

我也曾是一个荡桦树的人。

我梦寐以求地想回到从前。

当我厌倦了思考,

生活就像一片迷茫的森林

你的脸因被蛛网缠绕而灼痛、发痒

它们在你脸上破碎,一只眼睛在流泪

被一根树枝的鞭打打在睁开的眼睛上。

Birches Summary & Analysis by Robert Frost

诗句解释:这些诗句描绘了诗人对回到童年时光的孤独。这些诗句将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的简单、轻松的生活与成人世界隐藏的痛苦进行了对比。

诗人说,他曾经是一个荡桦树的人,现在他长大了,又想重温这个乐趣。诗人用“迷茫的森林”来比喻成年生活。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这个明喻,作者描绘了他现在经历的成年生活;他已经厌倦了自己的思绪,他的生活变得难以忍受;而那些混乱的蛛网和不确定性像树枝一样困扰着他,刺痛着他的眼睛,让他“一只眼睛在流泪”。

作者认为他的生活变成了一片迷茫的森林,他失去了从中走出来的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诗人使用的“流泪”一词暗示着眼泪的流淌不仅仅是因为伤口或割伤,而是因为困扰他的内心想法,或者我们可以说诗人正在经历的内心悲伤。迷茫的森林、蛛网、流泪,都是诗人用来描述他成年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的隐喻。

通过这些诗句,诗人还展示了想象世界与成人现实的主题。他通过描绘男孩攀爬桦树的经历来展现现实,这代表了玩耍的时光和想象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从树上下来回到地面代表了当下世界的现实。

第八和第九节

它们在你脸上破碎,一只眼睛在流泪

被一根树枝的鞭打打在睁开的眼睛上。

我想暂时离开这个地球

然后回来,重新开始。

愿任何命运都不会故意误解我

并且只答应我一部分愿望,然后将我带走

不让我回来。尘世是爱之所居

我不知道去哪里会更好。

我想爬上一棵桦树,离开这里,

爬上黑色的树枝,沿着雪白的树干

走向天堂,直到树再也承受不住,

然后弯下顶端,把我放回原地。

那样,来来往往都会很好。

做一个荡桦树的人,总比做些别的强。

诗句解释:在这些诗句中,诗人渴望暂时逃离这个尘世。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厌倦了他艰难而复杂的生活,现在他想回到童年。他想再次成为一个荡桦树的人,重新体验他的童年——他渴望再次成为一个荡桦树的人——这样他就可以忘记他在成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他想再次在桦树上荡漾,重温他的童年。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希望逃离现实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但这似乎与他自己的说法相矛盾,因为他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他并不想永远逃离现实世界,他想回到尘世,恢复他的尘世职责。诗人通过“半答应”这个词来表达所有这些感受,这表明诗人希望命运能“半答应”他的愿望,让他暂时离开这个世界,摆脱他的责任,过一段没有压力的童年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半答应”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因为他不想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尽管他拥有所有的童年和想象世界,但他想回到地球的原因是,他知道尘世是爱之所居,因此他想回到地球。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认识到没有比现实世界更好的地方了,它向你展示了现实,但也给了你爱。现实世界的界限必须存在,才能使想象世界成为可能,而只有想象世界才可能实现诗歌想象的奇思妙想。

诗歌分析

《桦树》这首诗由罗伯特·弗罗斯特于1931年和1914年创作,并于1915年8月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后来,《桦树》被收录在弗罗斯特的第三部诗集《山间》中。这首《桦树》共有59行“自由诗”。它被称为自由诗的典范,因为诗人描绘了男孩通过抓住柔韧的树梢使桦树弯曲的想象。

通过这些诗句,专家们认为诗人曾经像男孩一样荡过桦树,并且在庆祝他的童年时感到怀旧。这首诗中有3个观点需要注意,它们也将展示对诗歌的分析。

1. 童年的快乐

这件精彩的作品展示了孩子们在微小的事情中寻找快乐和玩耍的能力。诗人通过他优美的诗歌解释了童年时所体验到的乐趣。弗罗斯特认为,桦树之所以弯曲,不是因为大雪风暴,而是因为男孩在空闲时间喜欢荡秋千。

说话者赞叹孩子们能够从微小的事情中找到乐趣,这在我们成年时也能看到,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享受。例如,说话者可能认为,挂在树上的年轻人住得离城市不够近,无法玩棒球,因此只能自己寻找一些乐趣。但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仍然过着充实快乐的生活。

男孩没有机械地完成他的责任,而是找到了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 Harness 快乐的道路。说话者热爱孩子们具有天真烂漫的快乐和热情的能力。

2. 成年的现实

说话者将成熟和成人生活描绘成枯燥、艰巨,并被繁琐的细节和义务所压垮。因此,说话者渴望童年充满想象力的岁月,那时可以轻易地将日常生活的摆钟放在一边,转而选择一个更具创造性、更富于玩乐的环境。说话者还暗示,成年生活的平凡现实正在侵蚀人们以原创、自发的方式享受世界的能力。

桦树被冰覆盖而扭曲,但说话者宁愿相信是一个男孩在它们之间荡秋千,导致它们深深地弯曲。这表明说话者怀念年轻的时光,并希望忽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实。

通过“我宁愿让某个男孩来弯曲它们”这句诗,诗人展示了一种故意忽视现实的尝试。说话者希望以惊奇和喜悦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只用特定的理由。

3. 死亡、精神和逃避

在某些方面,说话者传达了一种放手生活的意愿,并似乎准备接受生活的真相——死亡。但随后他又反驳了自己的说法,选择依恋世俗生活,而不是天堂的潜在诱惑。很明显,说话者渴望死亡所能提供的崇高释放。

最终,说话者不想放弃活着的乐趣,而是想体验爱、惊奇和喜悦的奇妙情感。

结论

《桦树》诗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部杰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19世纪露西·拉科姆创作的《荡桦树》。两首诗的区别在于,拉科姆的诗歌简单、轻松、愉快。另一方面,《桦树》是一首冗长而深思熟虑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