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摘要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15 分钟

引言

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发生在 1954 年至 1975 年间,是一场漫长、破坏性强且具有分裂性的冲突,涉及得到美国支持的南越和北越的共产主义政府。 在越南战争期间,冷战也在世界各地进行,因此由于冷战,越南战争加剧了,因为美国支持南越,而北越保持中立(在冷战中不支持任何超级大国)。在这场战争中,有超过三十万(300 万)人死亡,其中五万八千(58,000)是美国人,十五万(150 万)以上是越南平民伤亡。

这场战争于 1975 年南越(得到美国支持)与北越共产党合并后结束,合并后的名称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关于冷战的信息

冷战是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联盟国家之间的一场预防性和限制性竞争; 这种竞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出现。东西欧国家(即苏联)与西欧国家(即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了 1945 年至 1991 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成两个由苏联和美国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统治的强大集团。

越南战争的起源

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处印度支那半岛一角,自 19 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法国的控制或殖民统治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了越南独立同盟(又称越盟),以反击日本军队的进攻,并争取越南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这个组织(越盟)由胡志明创建。(政治领袖;胡志明受到中国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影响)。

1945 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日本命令其军队从越南撤退;这使得在日本受过法国教育并随后统治越南的保大皇帝成为越南的统治者。由于越盟或越南独立同盟正在寻找机会夺取控制权,他们立即采取行动,控制了北部城市河内,并宣布该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DRV),也称为北越,并宣布胡志明为主席。

但得到法国支持的保大皇帝希望收回越南的这一地区,并于 1949 年建立了越南国,也称为南越,以西贡为首都。北越和南越都想实现同一个目标:统一越南,但由胡志明及其支持者控制的北越希望建立一个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相似的国家。另一方面,保大皇帝希望使越南在文化上与西方相似,但实行封闭经济。

Vietnam War Summary

越南战争的开始

1954 年,美国开始支持由保大皇帝统治的南越。由于胡志明的共产主义支持者或部队控制了越南北部,双方武装部队开始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一直持续到 1954 年 5 月;越盟赢得了奠边府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近 100 年的殖民统治。因此,1954 年 7 月,在日内瓦会议上签署了一项继任条约;根据该条约,越南沿着北纬十七度线(也称为十七度平行线)分裂成两部分,保大担任南越领导人,胡志明担任北越领导人,该条约还规定在 1956 年举行全国性选举。

然而,1955 年,一位强大的政治领导人吴廷琰,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在推翻保大皇帝后,成为越南共和国(GVN)(当时也称为南越)政府的总统。

Vietnam War Summary

越共

随着冷战在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美国巩固了其反对支持苏联的国家或民族的政策;1955 年,美利坚合众国第 34 任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承诺全力支持南越总统吴廷琰。因此,美国军事部门和中央情报局开始训练南越部队;通过美国的训练和支持,吴廷琰的安全部队得以在其国家逮捕越盟(越南独立同盟)的支持者,他称之为越共(越南共产党)。约有十万人被捕,其中许多人被处决并遭受酷刑致死。

1957 年,包括越共在内的所有反对吴廷琰政权的势力开始反击,袭击政府官员和其他重要目标。1959 年,他们开始用枪支与南越军队作战,但到 1960 年底,南越许多反对吴廷琰政权的团体组成了一个名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NLF)的共产主义和非共产主义联合组织。尽管民族解放阵线声称是自治的,并且大部分成员是非共产主义者,但华盛顿特区的领导人认为河内控制着民族解放阵线(北越的首都)。

多米诺骨牌理论

1961 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是约翰·F·肯尼迪。他派遣了一个团队前往南越视察情况,并建议增加他在南越的部队或军事力量,以帮助吴廷琰对抗越共及其民族解放阵线。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几位顾问认为,越南战争是检验美国在反共产主义和游击战中维持“反叛乱”能力的机会; 肯尼迪及其支持者将此任务命名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东南亚国家落入共产主义手中;其他国家也将随之效仿。因此,肯尼迪增加了美军的存在;到 1962 年,美军在南越的人数已达九千人(9,000),远高于 1950 年代的八百人(800)。

越共

南越领导人吴廷琰于 1963 年 11 月被他自己的将军和他的兄弟吴廷砢杀害,这正是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的三周前。约翰·肯尼迪的继任者是林登·约翰逊;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和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决定向南越提供进一步的军事和财政支持。

越南民主共和国(DRV)的两艘鱼雷艇与美国船只在东京湾遭到袭击和摧毁;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下令袭击北越;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授予约翰逊战争权力。因此,同年进行了“滚雷行动”,美国用炸弹轰炸了该国(北越)。

但轰炸并非仅限于北越。他们还轰炸了邻国老挝(老挝在冷战期间不支援任何超级大国);从 1964 年到 1973 年,美国进行的轰炸是秘密进行的;在老挝投下了二十万吨(200 万吨)炸弹,目的是扰乱从老挝到北越的补给流动,并打击老挝共产党力量。

注意:由于在老挝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老挝已成为世界上人均轰炸最严重的国家。

Vietnam War Summary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

1965 年 3 月,美国总统决定派遣美军作战部队参加越南战争;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美国人民的支持,因此在 6 月,约有八万二千名士兵(82,000)被部署在越南,越南的陆军军官还要求再增加十七万五千名士兵(175,000),以便到 1965 年底能与北越作战。

约翰逊总统的顾问建议他不要派遣那么多士兵。约翰逊总统于 1965 年 7 月立即派遣了十万(100,000)士兵,并于 1966 年又派遣了十万士兵;另一方面,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派遣了部队支持南越(尽管数量很少)。

与美国在北越和老挝进行的空袭相对抗,战争主要在陆地上进行,由美国陆军将军威廉·威斯特摩兰指挥,并与南越陆军将军阮文绍协调。

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奉行一种“拖垮战争”的特殊战略。他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消灭北越士兵,而不是占领土地。到 1966 年,南越大片地区被指定为“自由射击区”(该区域可能已成功疏散了所有平民);在自由射击区进行了大量 B-52 轰炸,那里不适合居住;因此,所有难民都被安置在西贡(南越首都)和其他城市附近的避难所。越南民主共和国(DRV)和越共士兵拒绝停止战争,因为他们确信他们失去的国土可以通过柬埔寨和老挝通过胡志明小道提供的兵力和补给来收复;此外,北越的防空力量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支持。

Vietnam War Summary

美国的反战示威

到 1967 年底,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士兵人数接近五十万(500,000),约有十一万(110,000)士兵受伤,超过一万五千(15,000)士兵丧生。由于没有战争将要停止的迹象,一些士兵开始怀疑政府将他们置于战争中的理由以及关于获胜的虚假说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士兵开始出现身心健康下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吸毒、兵变以及士兵袭击下级军官和高级军官。

在 1966 年至 1973 年间,约有五十万(500,000)美国士兵退伍,并在美国军队中发起了一场强大的反战运动, 导致了在越南和美国的士兵遭到激烈的抗议、监禁和杀害。之后,战争的可怕画面开始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 这使得美国民众反对这场战争;因此,在 1967 年底,约有三万五千(35,000)人在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总部),美国军事力量的象征前,举行了大规模的越南战争抗议活动。苏联和其他反对美国的国家散布谣言,称平民是美军的主要目标,并且他们支持南越西贡的独裁统治。

北越的进攻

随着战争的进行和美国国内的抗议活动,北越领导人也变得不耐烦,希望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期望美军会撤退。因此,1968 年 1 月,在武元甲将军的指挥下,约七万(70,000)越南民主共和国(DRV)部队在南越的一百多个(100)城市和城镇发动了一系列进攻;称为春节攻势, 以农历新年命名。由于美军和南越军队措手不及,他们设法尽快反击,北越部队未能守住阵地两天以上。

“美国陆军威斯特摩兰将军要求增派二十万(200,000)士兵”——这一消息被泄露,尽管人们确信会获胜,所以这次“春节攻势”震惊了美国公民。 因此,在接下来的选举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民意支持率下降,因此他停止了对北越的轰炸,并向公民承诺,他的下一个计划将是维持和平而不是镇压;这一切都在他 1968 年 3 月的演讲中说道。

由于这次演讲,同年 5 月在巴黎进行了和平谈判,因为北越和美国同意进行会谈。尽管民族解放阵线(NLF)与南越合并,但这一消息泄露并导致理查德·尼克松在之前的美国选举中获胜;他成为美国总统。

越南化

美国新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试图通过向支持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努力的美国公民发表讲话来反驳反战活动;为了减少美国士兵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尼克松总统发起了一项名为“越南化”的计划; 在该计划中,尼克松总统召回了所有驻扎在越南的士兵,减少了炸弹(炮击和空袭)的强度,并为南越提供了在地面战争中取得优势所需的所有武器和训练。

尼克松总统继续支持这项政策的巴黎和平谈判,包括由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于 1968 年举行的谈判。

注意:亨利·基辛格是第 56 任国务卿,他在全球舞台上代表美国的外交政策;他因在谈判结束越南战争方面的贡献于 1973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在这次和平谈判中,北越一再坚持美国无条件地完全撤出其在南越的军队。 北越还要求驱逐阮文绍将军(得到美国支持)。这是北越的条件,但这次和平谈判陷入僵局。

美莱村屠杀

1968 年,美国士兵在美莱村杀害了四百多人(400);该村是广义市东北方向约七英里(7 英里)处广义省孙美村的一个分区。

在美莱屠杀之后,从 1968 年到 1969 年,美国的反战抗议活动迅速增长; 全国各地有数百个团体游行和集会。1969 年 11 月 15 日,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抗议活动举行;在这次抗议活动中,超过二十五万(250,000)市民和学生聚集在一起,和平抗议美国从越南战争中撤军。

这些反战抗议活动正在严重分裂美国, 这些运动在大学校园里尤其强烈;对一些年轻一代来说,战争是他们一直憎恨的、不受控制的权威的象征,而对其他反对政府的美国公民来说,反对政府被认为是叛国和不爱国的行为。

因此,美国政府召回了美军; 在第一次召回中,一些士兵被召回;留在越南的士兵变得失望和恼怒,与领导和士气产生问题。因此,成千上万的士兵退伍,从 1965 年到 1973 年,有超过五十万(500,000)男人成为“逃兵”,许多男人逃往加拿大,以免被征入军队。看到这种情况,尼克松总统停止了美军征兵,并于 1972 年开始组建一支全志愿兵部队。

肯特州枪击事件

由于越南民主共和国(DRV)得到柬埔寨基地的支持,1970 年,美越联合部队展开行动,入侵柬埔寨并摧毁为北越提供补给的基地。南越也曾试图独立入侵老挝,但被北越阻止。这两次入侵都被视为违反国际法,从而在美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引发了新的抗议活动。1970 年 5 月 4 日,在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国民警卫队枪杀了四名学生,他们在大学去世;十天后,俄亥俄州又发生了另一次抗议;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州立大学有两名(2)学生被警察枪杀。

在北越对南越发动袭击失败后(1972 年 5 月 19 日),北越在 1972 年 6 月底愿意妥协。亨利·基辛格和北越代表达成了一项协议,但南越代表拒绝了该协议;然后基辛格提出了一个包含改进要求的新协议;对此,北越代表愤怒地回应。因此,基辛格感到强烈的恼怒和沮丧;这是基辛格命令 B-52 轰炸机再次轰炸河内和海防的原因之一;这是战争中最激烈的轰炸行动之一。

越南战争的结束

1973 年初,北越和美国最终达成了一项决定性的和平协议, 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但南越和北越之间的越南战争仍在继续。在最后一名士兵返回美国后,1975 年 4 月 30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DRV)部队控制了西贡。他们以纪念 1969 年去世的胡志明之名,将其更名为胡志明市。1976 年,南越和北越统一,并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然而,在接下来的十五(15)年里,小规模冲突仍在继续,包括与邻国柬埔寨和中国的冲突。

大约三十(30)年的战争后,越南战争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巨大影响;据估计,越南有两百多万(2,000,000)人死亡;三百多万(3,000,000)人受伤;约一千二百万(12,000,000)人依赖政府(难民),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86 年,随着自由市场政策、石油出口产生的收入以及巨额外国资本流入,越南经济开始改善。

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与美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始于 1990 年。美国从 1965 年到 1973 年最后一名士兵返回美国期间,在越南战争中花费了约一千二百亿(12,000 亿)美元;巨额支出导致了通货膨胀;1973 年,世界各地发生了石油危机,油价飞涨。

战争对美国的心理影响比金钱损失更深远,即美利坚合众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国家被激烈分裂。许多从战争中回来的退伍军人面临着批评,他们被视为杀害无辜人民的人,也被视为输掉这场战争的人,以及因接触有毒除草剂(橙剂,一种美军用来摧毁越南森林和农作物的强效除草剂)而受伤;数万升这种有毒物质被战斗机洒下,摧毁了越南的森林和农作物。

1982 年,在华盛顿特区为越南退伍军人建造了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刻着在越南战争中失踪或阵亡的五万八千二百(58,200)名美国士兵的名字。

关于越南战争的一些事实

  • 越南自 1883 年起一直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直到 1954 年 5 月 7 日越南人击败奠边府。
  • 1954 年签署了《日内瓦协议》;该协议将越南从十七度平行线或北纬十七度线分成两部分,即北越;由越南共产党控制,和南越;由吴廷琰控制。
  • 1954 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前,美国就已介入越南战争,并在暗中向南越提供军事支持和训练。
  • 吴廷琰是一名罗马天主教徒,他驱逐了南越的大多数佛教徒,并以毫无章法的政策进行统治。
  • 反对吴廷琰统治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名为“越共”的组织,这是北越支持的南越共产主义游击队。
  • 1963 年 6 月 11 日,一名佛教僧侣为抗议吴廷琰的统治而自焚,美国随后撤销了对南越的支持;他后来被其军队将领杀害。
  • 两艘美国驱逐舰在东京湾被北越摧毁,导致一项决议通过,该决议赋予美国总统战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