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烟囱的男孩》威廉·布莱克 摘要

2025年03月17日 | 阅读 9 分钟

威廉·布莱克创作的诗歌最初名为“扫烟囱的孩子”,分两部分发表:1789年的《天真之歌》和1794年的《经验之歌》

《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扫烟囱的孩子”对扫烟囱者——一个被迫从事清理烟囱这项不愉快工作的年轻孩子——的处境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更新,是前作《天真之歌》中同名诗歌的姊妹篇。与前一首诗不同的是,新诗过于智慧,无法从有组织的宗教中找到慰藉。作者告诉读者,社会压制并利用了他青春的真正激情,尽管他几乎无法辨认地被污垢包裹着。

The Chimney Sweeper Summary by William Blake

关于作者

威廉·布莱克是一位英国诗人、画家和印刷商生于1757年11月28日,卒于1827年8月12日。扫烟囱的孩子作者威廉·布莱克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诗人。他的诗歌直白,但蕴含着深刻的概念。《经验之歌》和《天真之歌》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两部作品以不同的方式探讨相同的主题。布莱克在世时鲜为人知,如今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时期诗歌和视觉艺术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天真与经验之歌》是他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之一。它于1789年出版,受到中世纪修道士手绘抄本的影响。《虎》是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他画的画名为《善恶天使》。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诗人或艺术家;相反,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工匠。

诗歌的背后思想

威廉·布莱克创作的诗歌最初名为“扫烟囱的孩子”,分两部分发表:1789年的《天真之歌》和1794年的《经验之歌》。诗歌作品“扫烟囱的孩子”旨在反对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格兰普遍存在的令人恐惧的童工现象。由于身高矮小,小至四五岁的男孩被贩卖并被迫扫烟囱。这些孩子过着当时社会可接受但仍受压迫的痛苦生活。在这一劳动领域,孩子们通常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大多数情况下,年幼的孩子因吸入灰尘造成的肺损伤、从烟囱坠落或其他可怕疾病而死亡。在较早的诗歌中,一个年轻的扫烟囱者描述了他的一个朋友做的一个梦,梦中一个天使将孩子们从棺材中解放出来,带到一片阳光明媚的草地;在后来的诗歌中,一个被认为已成熟的叙述者遇到一个被遗弃在雪地里的年轻扫烟囱者,而他的父母都在教堂里,或者甚至已经去世,其中教堂被用来指与上帝同在。

《扫烟囱的孩子》梗概

在《天真之歌》中的诗歌“扫烟囱的孩子”中,有两个孩子被派去做扫烟囱工。其中一个孩子在母亲去世后被父亲送走。当第二个孩子,汤姆·达克尔,剃头时哭得双眼发红,年幼的孩子试图安慰他。第二天晚上,汤姆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被许诺未来会有更好的生活。第二天早上他感觉好多了,高高兴兴地去工作了。在这里,诗人似乎对此并不满意。他严厉批评了灌输给穷人和劳动人民的宗教思想,让他们继续工作、纳税,从不反抗富人或教会。

这首诗分为六节,每节四行,押韵模式为AABB。读完梗概和诗歌后,你也将体会到布莱克试图让我们感受到的痛苦。

第一节

在威廉·布莱克的诗歌“扫烟囱的孩子”的前二十四行中,一个小孩子讲述了他令人沮丧的生存状况以及其他扫烟囱孩子的悲惨故事。这个小孩子讲述了他是如何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当他还小到甚至不能说“扫烟囱”这个词的时候,他被父亲卖给了一个扫烟囱大师,他不停地哭泣。在这一节的第三行中,由“weep”(哭泣)一词创造的双关语的悲伤含义出现了三次。像他一样,大多数扫烟囱的人都有口音,导致他们把“sweep”(扫烟囱)发音成“weep”。自从还是个小孩子,这个孩子就一直在清理烟囱,晚上就睡在他满是烟灰的身体里,从不清洗。

第二节

小叙述者在第二节讲述了汤姆·达克尔的悲惨故事。在布莱克的几部作品中,这个人物非常有名。汤姆被称为“达克尔”是因为他住在达克尔夫人的济贫院,该济贫院位于白金汉路和圣詹姆斯街之间。济贫院只允许其居民中的穷人入住,他们都是孤儿。年轻的汤姆可能被养父母卖给了一位扫烟囱大师来代表他。同样地,就像羊的背部被剪羊毛一样,汤姆在剃头时哭了。然后叙述者指示汤姆停止哭泣,停止说话。因为头顶上不会滋生虱子,头发也不会着火,所以叙述者建议汤姆保持冷静。

第三节

第三节继续讲述了汤姆的故事,他被叙述者的安慰话语所宽慰。汤姆在当晚睡觉时看到了一个惊人的幻象。在他的梦中,他看到了许多名叫迪克、乔、内德和杰克的扫烟囱工的死亡,这些人的遗骸被发现在由深色木材建造的笼子般的棺材里。

第四节

第四节中,幻象得以实现。一位手持闪亮钥匙的天使走近棺材。天使打开了装着所有尸体的棺材,将他们从棺材的奴役中解放出来。那些被解放的小扫烟囱工们跑过一片绿色的田野,在河里沐浴,然后在阳光下晒干,留下了洁净的光芒。对于这些最终摆脱了童工、剥削和奴役枷锁的扫烟囱工来说,这是一个欢乐的时刻。

第五节

小孩子在第五节继续描述汤姆的梦中幻象。沐浴后,小男孩们都变得洁白赤裸。他们留下了一堆衣服,所以他们是赤裸的。当他们死去时,他们也抛弃了装满烟灰的袋子和生活的重负。这些小扫烟囱男孩现在洁白赤裸,在吹拂的空气中玩耍,穿梭于云层之间。布莱克用自由漂浮的云朵概念作为摆脱身体限制的视觉象征。天使向汤姆保证,如果他表现良好,上帝将成为他的父亲,他将永远不会缺少幸福。

第六节

布莱克诗歌《扫烟囱的孩子》的最后一节描述了汤姆醒来,他的梦中幻象随之消散。汤姆和其他年轻的扫烟囱男孩在漆黑中起床。他们拿起装灰尘的袋子和清洁烟囱所需的刷子,准备工作。尽管早晨寒冷,但汤姆做完梦后感到温暖和满足。

诗歌的最后一行给我们上了一课:如果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就无需害怕任何伤害。最后一段描绘了扫烟囱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讽刺的是,夏日阳光明媚的景象与这阴沉、寒冷的现实形成了深刻的对比。尽管受害者感到满足,但读者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信任被剥削了。

《扫烟囱的孩子》事件中存在的主题

1. 天真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但在诗歌中,年轻的扫烟囱工的童年却被剥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失去了天真。他们早起努力清洁烟囱;因此,他们一生都在呼吸烟囱灰尘。他们不玩耍也不上学。他们只沉浸在幻想中。

2. 死亡

扫烟囱是一项艰巨而令人不愉快的工作。年轻的扫烟囱工长时间工作,导致他们患上各种疾病并过早去世。他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承受着痛苦。小汤姆在棺材中看到了他已故的扫烟囱同伴,就像诗歌中描述的那样。这也暗示这些扫烟囱工会英年早逝,或者他们已经在许多方面死去,因为他们失去了青春、天真和自由。这些可怜的小扫烟囱工根本没有生命。

3. 痛苦

年轻的扫烟囱工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精神和情感痛苦。他们避免回到自己的家。他们整天劳动,早早起床,但没有人照顾他们。即使他们患有各种疾病并过早去世,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关紧要。

在诗中,叙述者描述了扫烟囱工的父亲如何在他甚至不能很好地说话时就强迫他去扫烟囱。小汤姆的头被剃光了,他大声哭泣。在梦中,他看到许多扫烟囱工被困在棺材里。由于他们的青春在烟囱的烟雾中消逝,他们只能在梦中玩耍。

4. 童工

这是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这首诗中,作者提醒我们注意我们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尽管童工是非法的,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却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诗人揭示了一个利用童工并助长不公正的重大行业。他通过一个最近成为这种非法活动受害者的小孩子的梦,非常清楚地阐明了他的观点。

5. 希望

在梦中,汤姆看到了许多被困在棺材里的死去的扫烟囱工,但也看到了一个天使拿着一把闪亮的钥匙走向他们。天使用钥匙将他们全部从棺材中解救出来。然后他们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区域,在那里自由地探索和交谈,然后飞向天空。天使和他的闪亮钥匙象征着希望。每个年轻的扫烟囱工都在烟灰中浪费生命,但他们也怀着希望,总有一天事情会好转。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奇迹或一个天使将他们从这种邪恶的工作中解救出来,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度过一生。

6. 宗教

在汤姆的梦中,一位天使作为他们的救世主出现,并打开了他们紧闭的棺材。汤姆也被告知,并指明了道路。他敦促他善待所有人,这样上帝就会收养他并成为他的父亲。这解释了扫烟囱工的宗教信仰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赋予他们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力量。

7. 父母的异常照护

尽管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他们也可能具有挑战性。这样的父母通过将他们交给他人或断绝关系来摆脱自己的责任。这导致大多数孩子从事扫烟囱行业。在诗中,叙述者描述了他的父亲如何在他甚至无法正常说话或呼救时就抛弃了他,并将他卖给了一家可怕的公司。因此,这首诗也描绘了粗心大意和缺乏父母指导。

结论

《扫烟囱的孩子》(《天真之歌》)的高潮发生在他从梦中醒来之后。当他醒来,回到被烟灰包围的工作中时,尽管天气寒冷,他却感到温暖,因为他确信如果他表现良好,他就会在地球上到达天堂。通过这个结局,你可能会对故事的理解有几种不同的途径,现在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思想,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首诗。

这两首诗共同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孩子出生在极度贫困之中,被父亲出卖,被剥削为扫烟囱工,后来意识到上帝通过牧师和国王作为他的代理人,应该为他所处的境况负责。扫烟囱工的故事讲述了许多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被迫从事大量危险劳动却报酬甚少的贫困儿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布莱克对社会,特别是其宗教组成部分进行了观察,这些部分会给这些孩子提供治疗而非帮助,除了被卖去扫烟囱的孩子所处的悲惨境况。叙述者和汤姆·达克尔离开幻象回到他们危险的工作中这一事实表明,这些孩子无法自救,而值得信赖、富有同情心的人必须介入,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