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摘要 8年级英语17 Mar 2025 | 4 分钟阅读 引言诗歌“地理课”的标题是一首诗,由 Zulfikar Ghose 创作, 他于 1947 年出生在印度独立前;独立后,他定居巴基斯坦,然后从那里移居美国。诗人 Zulfikar Ghose 以其诗歌、小说和散文作品而闻名,“地理课”是他众多杰出创作和诗歌杰作之一,它展现了我们地球地理之美,并提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人类为何争斗(战争)?”诗歌“地理课”有二十四(24)行,可分为三个(3)节。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Ghose 诗歌的丰富性和深度,以及诗歌中隐藏的理解信息,我们将在结论中进行阐述。 诗人乘坐喷气式飞机旅行,飞行在城市和地理景观之上;他描述了河流、文明和农田等城市和地理景观,他还描述了墙壁,象征着国家之间的边界和人类之间的仇恨。 ![]() 说明诗人以他在飞机上,飞机在空中飞行开始。他说,很清楚那个城市为什么会这样建造,但他没有说原因。他提到,在这个高度,城市看起来非常小;他还说,从那个高度来看,一英里(1 英里)的长度似乎等于六(6)英寸。他还提到,城市是无计划、无风格、杂乱无章地建造的。 诗人说,当飞机达到一万英尺(10,000 英尺)的高度时,他现在回答了上面段落中提出的问题:“城市为什么会这样建造?”他回答说,在这个高度,他可以看到城市建在水源附近和河流边,所以很清楚大城市建在水源附近或靠近水源发展,因为水是每个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时他了解到肥沃的土地和水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首要因素。 诗人提到,当飞机又升高了六(6)英里时,诗人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他还描述说,从那个高度,他可以看到整个地球,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比陆地多得多,正如我们所知,地球的陆地占三分之一,水占三分之二。诗人思考并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在同一片地球上的人类却建造边界、栅栏和墙壁来确定他们的控制区域;他还说,人类对地球、地球的结构、形状、国家和文明史都有相当的了解。 但尽管有这一切知识,人类却从未能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理解并实现和平;他无法找到人类之间相互仇恨的根本原因。他还担心,人类分割了本应统一的地球;他也觉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并非因为他们自身的狭隘原因而和谐相处;如果我们人类抛开分歧和自私,这个星球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居住地。 字里行间
结论这首诗的结论是,我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明智地使用它们。全世界都可以实现和平与和谐,但这只有在人类设身处地理解彼此的痛苦和问题,并且不为琐事争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通过这样做,地球将成为一个美丽的生活之地。 下一话题《上帝看见真相但等待》摘要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