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歌谣序言》情节摘要

2025年03月17日 | 阅读 9 分钟

引言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序言最初发表于诗歌首次出版之后,并一直修改到华兹华斯去世。它解释了创作诗歌的意图、创作方式以及它与散文的密切关系,至今仍是浪漫主义理想最简洁的阐述。此外,它还描述了“诗人”的工作以及诗歌在为遵循自然基本法则的现代、直白生活方式发声方面的作用。对于华兹华斯,以及许多浪漫主义诗人来说,这些自然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自然中的体验发现的——这些体验,当与激情结合时,就产生了诗歌。

Preface to the Lyrical Ballads Plot Summary

主题的重要性

华兹华斯着重解释了他选择诗歌主题的原因和方式。他通过突出人工规范的形式或古典模式,将自己的作品与早期作品和其他文学巨匠的作品区分开来,表明它们过于“文学化”。华兹华斯认为,向普通读者提供关于他们生存状况的见解的关键是情感的真实性和对自然的忠诚,而不是对真实事实或事件的叙述。他偏爱“谦逊而质朴”的乡村生活,而不是都市生活,因为它看起来更简单、更自然(不讲述任何不祥或暴力的事情)。华兹华斯试图放大和延长日常事件中非凡的感觉。华兹华斯建议的新文学将传达人们生活的深度和简单性,就像大自然展现永恒不变的真理一样。

诗歌的特点

华兹华斯认为,诗歌必须源于“自发迸发的强烈情感;它们是平静中积累的情感的结果”。一首诗的创作应该看起来是自发的,但这并不是诗歌的运作方式。诗歌必须表达激情或情感,而不仅仅是报告事实。诗人必须使用真实世界的例子,用日常语言谈论它们,“赋予它们一种特殊的想象色彩,使思想以新颖的方式接触日常事物。”

华兹华斯将诗人的创作过程分解为他认为的四个阶段。诗人首先注意到任何能引起强烈情感的事物。然后他平静地思考和审视这种情感。诗人此时可能会想到各种与观察或过去以某种方式相关的事物。这种反思是私密的,仅供诗人使用。过了一段时间,冥想的平静消退,诗人提炼所有这些想法,保留一些并抛弃另一些,以更普遍的形式再现最初的体验。诗人最终准备好写作,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

因此,诗歌并非源于传统模式或突如其来的超自然灵感。它通过对日常经验的理解和思考而产生。在分析中,华兹华斯将精心制作等文学策略斥为不自然,并广泛运用了早期诗人的作品。他希望读者反思自己的感受,从而对自身和生活有更道德、更准确的理解。简单直白的诗歌可以达到最高的艺术表现水平。

散文与诗歌

华兹华斯在序言中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讨论他对诗歌和散文的看法。过去,人们曾区分哪种更英雄,哪种是更伟大的艺术。他的目的是证明两者都具有“人类语言”的关键要素。他通过将诗歌创作简化为“一个人对人们说话”,有效地消除了散文与诗歌之间的界限。因为他所知的科学专注于事实,他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科学对立。华兹华斯认为,诗歌的核心是普遍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他认为科学家是在没有他人帮助和不影响它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发现的。华兹华斯认为,在诗歌中使用严格的格律常常导致一种做作或生硬的写作风格。他偏爱一种更简单、更自由的诗歌形式,更像散文(普通写作),并直接传达真相。他不喜欢使用标准、可预测的韵律和格律,而是偏爱直白和自由的押韵诗句。

他更喜欢用恰当自然的“诗歌词藻”来创作诗歌,因为这给了他更多机会运用想象力来探索和塑造人类固有的欲望。他反对将诗歌和散文进行任何明确的区分,认为两者都必须是思考和情感的产物。华兹华斯说:“它们都使用相同的器官进行交流,它们的情感是相似的,几乎相同,甚至很少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无论他用散文还是诗歌写作,他都在序言的最后宣称,他作品的核心概念——由情感和想象组成——将使用韵文或散文的“同一种语言”。

分析

作为写作的序言

尽管《序言》是一篇散文,华兹华斯在其中融入了多处诗歌引文,并且像他的诗歌一样,强调了想象力如何启发日常生活。这显然是一个人的宣言,概述了对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的根本性新颖解决方案。他在文章中将自己描绘成既孤独又被与他观点相同的人所包围,标志着在现代化社会中理解和表达情感的新纪元。华兹华斯常常认为,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正在开辟新的、未探索的道路。他精通西方文学经典,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些知识。

华兹华斯是第一个将作品建立在普通人真实生活基础上的文学运动,而许多其他团体则认为自己是挪用或创造自己的文学传统。当他以“我的几位朋友都渴望这些诗歌的成功”开头时,《序言》经常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理想和引用同时代人的观点之间切换。他的声音清晰可闻,并且不怕指出他人的良好意图。他似乎一直在构思一个表演作品,其中他将他人的引文相互对立,并用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卓越的程度。华兹华斯强调普通人的声音,他欣赏他们表面上的朴实和同质性,即使他们可能没有太多诗歌经验,这与柯勒律治形成了对比,后者以更抽象的方式关注不寻常甚至超凡脱俗的事物。

从华兹华斯以年轻激进的声音发声到他作为主要文学人物的声誉,《序言》被多次修改和再版。无论年轻时还是成熟时,他都接受了与当时其他诗人截然不同的观点。在他所宣扬的浪漫主义运动的高峰期,他对情感和个性的关注被广泛接受。

关于诗歌和散文的序言

在所有形式的这篇长篇文章中,写作风格的话题经常被提及。华兹华斯从未有其他工作,也似乎从未寻找过其他工作。他将毕生献给了文学。他的诗歌常常受到他在正规教育结束后所进行的大量旅行的影响。《抒情歌谣集》首次出版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评论家们不同意华兹华斯关注普通人、农村甚至文盲的贫困生活、真实的人类情感与冥想相结合,以及他对题材的选择。尽管华兹华斯避免使用这些事物的严酷或粗俗实例,但他的评论家认为这些主题与诗歌无关。华兹华斯在《序言》中探索了如何将实际的写作形式最适合这些理想,从而为诗歌开辟了新天地。他详细且经常地比较和对比了诗人在散文和诗歌中可用的各种能力。

根据当时作家的作品和声誉,以前的文学运动通常偏爱其中一种体裁。华兹华斯似乎决心将两者最优秀的元素结合起来,从不偏爱一种体裁,而始终寻找最合适的。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以各种风格和声音创作诗歌,但他避免了许多规则和公式。尽管其重点是诗歌,《序言》是他的最佳散文作品,并且从未涉足该体裁。华兹华斯强调,提升诗歌或散文的尝试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同样需要社群情感中的人类情感。另一方面,科学看起来新鲜而客观,因为它建立在诗歌无法影响或修改的事实之上。他对读者的道德教育似乎不受科学研究或探究的影响。

将诗歌和散文视为对抗社会变革的盟友,也限制了诗人自身未来的影响力。当对世界的全新视角和对浪漫时代的看法发生变化时,华兹华斯对情感的关注最终将失去一些力量。随着试图说服人们诗歌和散文在风格上基本相同,并且内容可以不考虑形式进行评估,这些观念最终将传播到整个社会。然而,当诗人和散文作家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时,这些观念常常被他人忽视。

华兹华斯作为评判者

有几个要素决定了《序言》在衡量诗歌价值方面的有效性。华兹华斯在比较自己的诗歌与其他作品,特别是知名作家的作品时,既不显得谦虚也不显得傲慢。华兹华斯在文本的前几页强烈贬低了18世纪诗人托马斯·格雷。华兹华斯认为,格雷少数诗歌中的诗句远非可以用散文或更自然的诗歌表达的基本事实。格雷的大部分十四行诗被华兹华斯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考虑到格雷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乡村教堂墓地挽歌》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和最常被引用的诗歌之一,发现格雷有如此多的缺陷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同样,有人指出塞缪尔·约翰逊的作品包含“可鄙的内容”。

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华兹华斯表达这些信念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作品高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他似乎已经仔细考虑了自己的观点,并在自己的时代之前对文学采取了深远的视角。重点仍然不在他个人,而在于任何诗人当他专注于普通而谦逊的真理源泉的正确前提时可能做些什么。他渴望将自己的作品视为诗歌语言的一次全新实验,剥离了他认为以前所缺乏的东西。他承认他重视他人的意见,并对自己能否达到他设定的挑战性目标感到担忧。华兹华斯认为他的《抒情歌谣集》如果不是生命和社会,也具有创造性,并与高度的真理和相关性相关。

现代读者不太可能接受华兹华斯的赞美或批评作为他们对文学反应的基础,因为这些评论是在《序言》做出判断几十年后写的,而华兹华斯自己的名声也经历过起伏。现代读者可以理解华兹华斯对人与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传播新思想的动力,希望这些思想能促进艺术和生活。他不断提到需要消除障碍,例如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传统划分,但对某些人来说,这些划分仍然成立,即使从技术上讲也是如此。华兹华斯受到他改变的激情和奉献精神的激励,一个珍视言论自由的民主社会可能会理解和欣赏他利用文学来促成变革。即使读者不积极评价他引用的作家,他们也可能尊重华兹华斯坦率和敢于冒险思考的精神。

结论

在创作诗歌时,华兹华斯本人运用了他自己对诗歌结构的解释。华兹华斯从不立即创作一首诗来回应一种感觉或情况。他过去常常让自己的情感吞噬他,但根据他的信念,华兹华斯随后会平静地思考这些情感并创作诗歌。他著名的诗歌《丁登寺》、《孤独的收割者》《水仙花》都是按照他的诗歌创作理念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