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长曲线

17 Mar 2025 | 6 分钟阅读

细菌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但这些条件并非对所有细菌都相同。细菌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氧气和pH值。这些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生长所需因素包括大气压力、湿度和渗透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时间因物种而异。细菌数量翻倍(繁殖)所需的时间因物种而异。时间受上述所有因素、物种类型以及其营养需求的影响。

Bacterial Growth Curve

细菌生长周期阶段

细菌在自然界中并非总是在最佳环境条件下发育。因此,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会随时间而变化。然而,人们通过在稳定均一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能够均一地培养细菌。这被称为“封闭培养环境”。在此条件下观察到的生长模式通常用于研究。

细菌生长曲线定义为在特定时间段内细菌群体中活细胞的总数。

  1. 延滞期(Lag Phase):此阶段的特点是细胞活跃,但没有生长。在此阶段,细菌不分裂,只在大小上生长。将少量细胞置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它们会产生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
  2. 指数期(对数期,Log Phase):此阶段称为对数期。延滞期之后是此阶段。在此阶段,细菌细胞不仅在大小上生长,而且通过二分裂过程进行分裂。每个细菌细胞都会翻倍,因此,在此阶段培养物中的细菌数量会增加。
    因此,每经过一代,细菌的大小就会翻倍,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为指数期。由于数量的快速增加,代谢能量也随之可见。分裂过程中会合成许多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壁成分、DNA和RNA。此时,所有消毒剂和抗生素的效果最好,因为抗生素通常靶向细菌的细胞壁或蛋白质合成过程,如RNA转译和DNA转录。
  3. 平台期(Stationary Phase):当细菌分裂时,会产生更多细菌,而环境中可用的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耗尽。随着生长,细胞死亡也随之发生,细菌死亡。因此,细菌种群的扩张速度减慢。此时,所有营养物质都被用尽,生长曲线呈现直线。分裂中的细菌总数等于死亡的细菌总数。因此,总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没有增长。
    此阶段之后是细菌细胞的不利阶段。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增加,因此,细菌的代谢活性降低。在此期间,细菌开始形成内生孢子,而病原菌则由于竞争开始制造毒力因子。内生孢子和有毒化学物质是细菌为适应竞争和恶劣环境而获得的适应性例子。
  4. 衰亡期(Death Phase):在平台期之后,当分裂的细菌数量等于死亡的细菌数量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此时,营养物质几乎耗尽,空间也所剩无几,并且积累了大量废物。这些废物的积累是由于大量细胞死亡。所有这些因素都对细菌生长不利,因此,细菌种群的增长急剧下降。当细菌细胞死亡时,它们的成分会留在环境中,成为其他细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由于这些营养物质的可用性,适应性细菌(如那些开始产生孢子的细菌)将会茁壮成长并产生更多的内生孢子。这些孢子将能够承受衰亡期的所有恶劣环境条件,并在环境再次变得有利时重新开始生命。

氧气与细菌生长

细菌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育。细菌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环境必须包含所有必需的因素,如光照、氧气、温度和pH值。这些参数在不同细菌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并限制了可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

根据各种因素,已形成不同类别的细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需求。专性需氧菌是不能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生存的细菌。为了正常生长和发育,这类细菌需要氧气。它们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通过将氧气转化为能量来获取能量。另一类细菌是可以轻松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生存的。这些微生物被称为专性厌氧菌,因为它们产生能量的代谢途径会被氧气抑制。

另一类细菌是兼性厌氧菌。这些细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在无氧条件下,它们进行发酵或厌氧呼吸。耐氧厌氧菌使用厌氧呼吸,但不受氧气影响。微需氧菌需要氧气,但只能在低氧浓度的环境中生存。空肠弯曲杆菌是一种微需氧菌,生活在动物消化道中,是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源。

pH值与细菌生长

pH值是细菌生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酸性环境的pH值小于7,中性环境的pH值等于或接近7,碱性环境的pH值大于7。嗜酸菌在pH值小于5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其理想生长pH值接近3。

大多数细菌是中性菌,在pH值接近7的环境中生长。幽门螺杆菌是中性菌的一个例子,它能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存。这种细菌通过分泌一种酶来中和其环境中的胃酸,从而生存下来。

嗜碱菌在pH值为8至10的环境中生长。这些细菌在碱性土壤和湖泊中生长。

温度与细菌生长

温度是细菌生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嗜冷菌是在较冷环境中生长的细菌。温度范围在4°C至25°C(39°F至77°F)是这类细菌的理想生长温度。在极地湖泊和深海水中发现的超嗜冷菌在0°C(32°F)以下的温度下生长。

中温菌是在温和温度(20-45°C/68-113°F)下生存的细菌。人类肠道菌群中的这些细菌在接近体温(37°C/98.6°F)时生长最佳。

嗜热菌在高温环境(50-80°C/122-176°F)中生长,存在于温泉和地热土壤中。超嗜热菌是喜欢非常高温度(80°C-110°C/122-230°F)的细菌。

光照与细菌生长

另一类细菌是需要光照才能生存的。这些细菌具有特定的光捕获色素,有助于它们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供其使用。这一类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是蓝藻,它们是光合自养生物,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细菌含有叶绿素,负责光吸收以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蓝藻可以在陆地和水中生存。它们以浮游植物的形式存在,与真菌(形成地衣)、原生生物和水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其他需要光照才能生长的细菌是紫色和绿色细菌。它们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产生氧气,而是产生硫或硫化物。它们的光吸收色素是细菌叶绿素,其吸收光的波长比叶绿素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