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肿瘤

2024年11月19日 | 阅读 6 分钟

非特殊浸润性癌(invasiveno particular type carcinoma (invasive carcinoma NST)、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IBC-NST)、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或浸润性导管癌,未另行规定(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defined (NOS))是一种疾病。对于外国读者,术语“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将被使用,因为它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青睐。

Invasive Tumor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浸润性乳腺癌类型,占所有病例的一半。它也是男性乳腺癌中最常诊断的类型。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根据其显微、分子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在显微镜下,它是一种起源于乳腺导管的腺癌。它具有浸润性特征,但缺乏其他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的“特殊分化特征”。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是一种排除性诊断,这意味着在确诊之前必须排除所有其他特殊类型。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的几种罕见亚型包括多形性癌、伴有骨巨细胞的癌、伴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癌以及伴有黑色素瘤样特征的癌。

白种女性患浸润性乳腺癌的几率最高,其次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黑人女性在诊断时患有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更大,这与总体生存率较差有关。乳腺癌通常无症状,通过筛查诊断,但可能出现不适、可触及的肿块、皮肤改变或转移症状。

通过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检查在筛查中发现的临床疾病或可疑病变。诊断过程将包括组织病理类型、分级以及 DNA 标记和受体状态的研究。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患者的预后是可变的,并且难以对每位患者进行预测。然而,一般变量,如高肿瘤分级、分期、受体阴性和 BRCA1 阳性,表明复发风险较高和总体生存期较短。治疗是个体化的,但大多数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手术、放疗和辅助全身药物治疗的联合方案。

流行病学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之一,占总发病率的 5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占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 75%。它也是男性中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病例的 85%。

导管癌的总发病率为每 10 万名女性 86.3 例,40 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显著增加,70 至 79 岁女性发病率高达每 10 万名女性 285.6 例。这一发病率随时间略有下降。白种和非西班牙裔女性的诊断率最高,其次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

术语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是一种乳腺癌。它是一种起源于乳腺导管系统的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导管癌。这种导管癌的特点是缺乏其他类型导管癌的常见“特殊分化特征”。重要的是要澄清,IDC、NOS 和 NST 都指的是同一种乳腺癌。为了服务国际读者并保持一致性,本文将使用浸润性导管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ductal NST)。

自 2012 年以来,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的命名已发生变化。医学界和公共卫生界的不同观点导致在研究和治疗环境中对该疾病的称谓存在一些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 2012 年发布了第四版《WHO 乳腺肿瘤分类》。此前被称为“浸润性导管癌,未另行规定”,最新建议将术语更改为“非特殊浸润性癌”。

然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IDC 或浸润性导管癌 NOS 仍在使用,并且一些医学教科书也支持其持续使用。

体征和症状

大多数乳腺癌无症状,通过常规临床筛查检测。约 30% 的病例中,可触及乳腺肿块。大多数肿块不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上覆皮肤改变可能包括凹陷、收缩、橘皮样质地或乳头内陷。在严重疾病中可能出现不愈合的溃疡,在现代医疗护理出现之前,这些溃疡在历史上更为普遍。

乳腺癌的转移性病灶可能引起特定于该器官系统的症状。骨骼、肺、肝脏和大脑是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皮肤转移通常扩散到肿瘤上方的皮肤,但也可以扩散到腋窝或其他远处部位。淋巴管周围转移可能导致腋窝可触及的肿块或受累乳腺皮肤的橘皮样质地。

诊断

识别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的程序与其他乳腺癌相同。患者可能出现可触及的肿块,或者常规筛查可能显示出可疑肿瘤的迹象。组织采集对于详细分类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定预后和治疗方案。将在显微镜下检查组织样本的组织病理类型、分级和分期(TNM)。通过 DNA 检测验证相关基因的存在或缺失,而受体状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

本文将介绍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的独特特征。关于乳腺癌筛查和分类的文章提供了更普遍和全面的信息。

组织病理学标准

未分化浸润癌的组织病理学,H&E 染色,中等放大倍数。它具有特征性的饱满的肿瘤巢(而不是浸润性小叶癌中发现的单行线性模式)。图片右侧在脂肪组织中存在肿瘤巢清楚地表明了浸润性。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的高倍放大显示非特异性腺癌特征。

显微镜检查显示,位于乳腺导管基底膜下方的癌细胞侵袭周围的乳腺基质。

否则,没有明显的组织学特征,使其成为一种排除性诊断。这些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异质性的。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病灶中的细胞可能保留超过 70% 的导管分化,或者看起来完全未分化。肿瘤细胞可能呈片状、巢状、索状或单个散在排列。它们是多形的(大小和形状可变)。它们通常具有大的核仁和每视野下可见的多个有丝分裂细胞,这些是与恶性细胞相关的常见特征。周围的非导管组织,称为基质,可以从无到有。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invasive carcinoma NST)组织样本可能包含具有特殊特征的小区域,但它们是“有限的”(即 <10%)。混合型癌将含有特化模式或小叶癌占肿瘤的大部分(至少 50%),其余 10-49% 的样本为非特化模式。因此,这些肿瘤将被称为混合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和特化类型或混合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和小叶癌。

分期

癌症的分期将基于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转移迹象。有两种类型: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体格检查、临床影像学和活检所有信息都用于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在肿瘤被手术切除后进行,允许病理学家对肿瘤的特征进行更直接的测量。病理分期被认为更可靠,但临床分期可以在手术前提供用于确定治疗策略的重要信息。TNM 分期方法用于临床和病理分期,它考虑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转移证据(M)。

肿瘤大小

临床分期期间使用临床影像学来估计肿瘤大小。手术后的病理分期可以更精确地测量肿瘤大小,并观察其侵入邻近组织的情况。

淋巴结受累

淋巴结中没有癌细胞表明恶性肿瘤尚未全身扩散。淋巴结中存在恶性肿瘤表明疾病可能已扩散。在研究中,一些女性淋巴结中有癌细胞,但未接受化疗,也未发生全身转移。因此,淋巴结受累并非扩散的绝对预测因子。

分级

显微镜下癌细胞的存在是全身转移的另一个指标。癌细胞与正常导管细胞的差异越大,全身扩散的风险越高。有三个特征可以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

  • 形成管状结构的倾向
  • 核大小、形状和着色强度。
  • 有丝分裂率——细胞分裂的速度

癌细胞的组织学外观可根据这三个因素从 1 到 3 分。这些评分的总和介于 3 到 9 之间。该评分称为 Bloom Richardson Grade (BR),计算方法为 [总评分] / 9。例如,在所有三个标准上都获得 2 分的细胞的 BR 评分为 6/9。

得分 5 或更低被认为是低。6-7 被认为是中等。8 至 9 被认为是高。


下一主题恶性肿瘤